戏剧盒和TOY肥料厂20岁 20年前的不舍 换来20年艰辛快乐

《联合早报》2010年1月12日
●报道/周文龙


  一九九0年创立的本地剧团戏剧盒和TOY肥料厂,今年都跨入了第20个年头。

  当年,这两个剧团的成立,都是因为一群搞演出的年轻人,演出结束不舍得分开,于是搞起剧团,把剧团变成好朋友聚集的地方,把演出当成一个个聚会。

  没有料到的是,这样一搞竟然搞了20年,度过20个年头的戏剧盒和TOY肥料厂,成了本地最重要和具影响力的剧团,不但培养了许多杰出剧场人才,也不断给观众带来令人兴奋的作品。

  回顾两个剧团的历史,仿佛也在回看本地华语剧场20年来的发展变化。

  1990年,一名美术系学生与一群剧场人参与《老九》演出,演出结束后,大家仍难抑兴奋心情,决定搞个剧团延续演出的激情。

  同一时间,一名国大数学系学生毕业了,踏入社会工作,但他仍不愿与一群在国大中文学会一起搞演出的朋友说再见,于是成立剧团,把剧团变成大家聚集的地方,把演出当成一个个聚会。

  美术系学生和数学系学生没有想到,他们这样一搞竟然搞了20年,更没想到,他们成立的剧团,20年后,竟成为本地最重要和具影响力的剧团。

  是的,由吴文德创立的TOY肥料厂,郭庆亮创立的戏剧盒,今年已步入20个年头了。

  从当初的业余玩乐性质,到今天成为本地剧场的推动者,20年来这两个剧团不但培养了许多杰出剧场人才,也不断给观众带来令人兴奋的作品。翻看剧团历史,仿佛也就在翻看着本地华语剧场这20年的发展变化。

  访问吴文德和郭庆亮,他们也对20年时光荏苒无限唏嘘,说起剧团20年点点滴滴,更唤起了许多记忆,似乎这一切只是昨天的事。

■当初是为借演出之名聚会

  吴文德说:“忽然发现我和TOY肥料厂走了20年,确实很惊讶,很难想象。不过有时候你就是不要去想,想太多TOY就不会走到今天了。”

  TOY肥料厂是由吴文德和一群好友参与《老九》演出后所成立。当时他们都参与了傀儡戏制作,兴趣相投,创团成员包括何家伟、刘俊葳、陈鸣阗等。

  吴文德说:“还记得我们注册的日子是7月7日,7月7日在农历中是牛郎织女相遇的日子,很容易记。”

  至于TOY肥料厂这名字的由来,他说,TOY是纪念泰国木偶大师TOY,肥料厂则有施肥灌溉的含义。“剧团成立初期,常有人打电话来问买玩具的事,大家都以为我们这里是玩具店。”

  戏剧盒则是由一群在国大中文学会搞演出,毕业后不愿分手的年轻人,于1990年9月成立的剧团,创团成员包括刘杰奇、李世炬、何惜薇等。取名“戏剧盒”,主要希望剧团的演出就像盒子般小却精致。

  郭庆亮说:“当时我们这些人在大学搞了几年演出,感情非常好,舍不得分开便搞了剧团,借演出之名聚会。年轻的我们还说:以后谁结婚孩子大了,父母就和孩子同台演出,一代一代延续下去,让剧团就像我们的家一样。”

■一些人执著一些人离开  

  TOY肥料厂和戏剧盒成立初期,由于没有固定会所,只好寄居在其他剧团里,有所谓寄养“奶妈”,TOY寄养在大路剧社,戏剧盒则寄养在艺联。两个剧团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大陆剧社、艺联等资深剧团的提拔协助有很大关系。

  虽然90年代本地戏剧刚刚萌芽,环境不如现在好,却反而激发了当时剧场工作者的热情与冲劲。大家白天工作、读书,晚上便到剧团会所策划和排练。

  郭庆亮说:“以前搞演出都是自己主动提出,然后大家自动自发去做。每年只演出一两出戏,拿的钱都一样只有二三十元,不过这种主动性、集体性的合作方式,大家都做得很开心投入。”

  他记得戏剧盒的第一个演出《动物园的故事》,制作费有些吃紧,一个朋友二话不说,马上就捐出500元给戏剧盒。这事让郭庆亮至今仍觉感激。

  TOY肥料厂早期演出中,也有不少冒险尝试,比如1992年在嘉龙剧院演出《英台起诉记》,当时才20岁的吴文德,带着一群业余演员上一个有如滨海剧院的大舞台演出。问吴文德怎么说服团员搞这个演出,他开玩笑说:“我有时是很霸道的,不要做?就逼咯!”

  但他也坦言,当剧团发展到某个阶段时,有时确实需要采取比较“霸道”的方式,为剧团做出更大改变。

  TOY肥料厂在1994年呈献《剃头刀》演出成功后,吴文德决心让剧团走上全职化道路,以更充足的资源做更好的演出。这固然使剧团向前跨了一步,水平趋向专业化,却也让当初一些抱着玩票心态的团员,因理念不同而离去。

  对此郭庆亮的感触更深刻。他表示,戏剧盒创团时带有许多天真理想,可当搞了剧团的七八年后,许多团员开始为生活、家庭或事业忙碌,对人生和戏剧艺术的想法已经不太一样了。

  他说:“要每个人跟上你的步伐是不可能的,特别剧团1999年全职化,运作方式变得非常多元,不再只是单纯的‘我想做什么戏?你想演什么戏’。也许一些人较执著,另一些人则去走其他的路,有人来有人走,是很自然的。”
  
■感觉自己跟剧团结了婚

  事实上,郭庆亮在带领戏剧盒的20年里,看过本地不少剧团的崛起和消失,例如玻璃剧场、AMP剧团、舞台杂牌军、小剧团和本土一派等。

  郭庆亮说:“90年代开始,本地确实有许多新剧团出现,我不知道这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因为有我们、TOY这些年青剧团的带动。但当时我们、TOY,还有海燕等人剧团这三个剧团的活力,的确给许多剧场人带来厚望。”

  戏剧盒、TOY肥料厂和海燕等人剧团,几乎成立在同一时期(海燕等人创于1991年),而且三名艺术总监郭庆亮、吴文德和林海燕常彼此合作联系,还曾一起在新加坡艺术节中联合演出《开门不见山》,把这3个年青剧团推到聚光灯下,让人看到一个新生代剧场的形成。

  郭庆亮觉得,以前成立剧团是想做就做,现在却有许多障碍。有时,他甚至担心自己的剧团可能是新一代剧场人的绊脚石,占据了新人的资源,妨碍他们的正常发展。“但我始终觉得,只要你有心,总是可以找到自己剧团的成立和生存方式。”

  对吴文德而言,搞剧团需要坚持,能不放弃就不放弃。“要关掉一个剧团很容易,我们又不是上市公司,要跟什么股东交代。只要我们的创作还有价值,不同的人能从我们的演出里得到一些东西,我就绝对不会想关闭剧团。”

  他笑说,他和TOY肥料厂之间已经有感情了,与TOY走了这么多年,感觉就像跟剧团结婚。他也希望本地会有更多新剧团出现,大家互相影响,让整个戏剧生态环境更热闹,催生更多导演和剧作家。

  郭庆亮对于戏剧盒未来的看法则较理性化。“事物都是在一个时间点上不断累积而成,你现在做的会影响现在或以后的剧场人,像我们和TOY肥料厂的创立,便与80年代华语戏剧发展相关。剧团发展至今,很多人都有份参与,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利,要关反而很难。”

  但他认为,如果有一天戏剧盒或TOY肥料厂的人才纷纷外流,开枝散叶成立了自己的剧团,迫使两个剧团不得不关闭时,它们也就功德圆满了。

■欢庆创团20年节目

  为庆祝创团20年,TOY肥料厂和戏剧盒都在今年推出不少令人瞩目的新制作。
  
TOY肥料厂:

  首先在2月搬演哈珀·李(Harper Lee)名著《杀死一只知更鸟》。原著曾获普利策文学奖,也曾改编成电影,并获得三项奥斯卡奖。《杀》被列为O水准考试读物,对本地许多中学生不会陌生。

  8月,呈献本地首部华语音乐剧《雨季》,该剧由梁文福词曲,于90年代由玖健、向云等演出,引起热烈讨论。

  9月,演出英语舞台剧《恋马狂》(Equus),这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彼得·谢弗(Peter Shaffer)代表作。两年前,电影《哈里波特》男主角丹尼尔在伦敦全裸演出该剧成为轰动新闻。

  也会演出一部关于本地电视艺人白言的舞台剧,及举行一个舞台剧放映会,放映TOY肥料厂过去的经典作品如《剃头刀》《夜幻柏林》《咏蟹花》等的录像。

戏剧盒:

  2月与华艺节联合推出“戏聚现场”,通过演出、演读、展览、研讨会等不同形式,回顾本地华语剧场80年历史。

  9月推出一出关于审查制度的论坛剧场演出,将采用类似哑剧的形式呈献。

  也会在6月推出“华语戏剧大师班”,请香港导演荣念曾讲授表演课,同时继续编剧系列,培养本地新编剧。

  今年也将出国到欧洲或香港演出,郭庆亮表示节目尚未决定,但将会是《独在家乡为异客》或《漂移》这两出戏之一。

TOY肥料厂20年代表作:

·《剃头刀》:吴文德1994年创作,以母亲的故事叙述街戏兴衰。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以杜国威剧本,带动本地娱乐明星演出舞台剧热潮。
·《雷雨》:改编经典,引起热烈讨论。
·《夜幻柏林》:首次邀请歌手费翔参与,TOY肥料厂首次在滨海艺术中心剧院呈献大型音乐剧。
·《李大傻》:叙述本地说书人李大傻传奇一生。
·《咏蟹花》:以《红楼梦》为灵感,用英语演出清朝女子故事。

戏剧盒20年代表作:

·《异族》:本地首个RA舞台剧。
·《龙牙门》:转为全职剧团后筹划演出的第一部大型武打制作。
·《阴道独白》:李邪编导演出,剧名和内容引发争论。
·《吃饱了吗?》:首个在社区演出的论坛剧场。
·Mr Beng:该团首次呈献原创音乐剧。
·《漂移》: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叙述新中两地人的漂移故事。
·白色空间新剧季:全面呈现18个月的剧本培育成果,包括三部新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