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观众》@ 黄碧誉
没有答案的《冒犯观众》 前⾔ 五⼗年后,《冒犯观众》搬上了新加坡剧场,让观众重新思考⾃⼰在剧场的角⾊与其中的关系。演员与观众在共同的时间线上,打破了⼀如既往的空间利⽤,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观众不再仅限于给予掌声与批判。全剧下来并没有实际的身理冒犯,所以所谓的“冒犯”更像是各别个体所感受到的⼀种思想上的冲击。恰恰就是这种有所期待与实际的落差,观众对此的失落感转成⼼理上的冒犯。 红线 红⾊是⼀种很醒⽬的颜⾊,给⼈⼀种警觉性。从节⽬海报到册⼦的设计都包含了红⾊元素,似乎早已警惕观众这将会是个有别⼀般的⼀部剧。剧组以红⾊的胶带引领观众从⼤门进入展览空间。红⾊胶带⼀直延伸进展厅的重要角落,如构思记录、红⾊的⼤卡⽚与剧本的历史脉络。最后停在了展厅的转角处,指向了⿊箱剧场的入口。 红⾊元素可说是无所不在,开启了第⼀层互动。从剧本的背景到构思的记录都以展览出来,任由观众对于记录来进⾏提问或是质疑。在历史脉络中,剧组巧妙的把筹备时间与相对历史上与剧场相关的事件进⾏链接。⽽红⾊的⼤卡⽚上主要写上的关键词可分为名词和动词,任何的搭配都是可成⽴的词组来进⾏⼀个可交谈的话题。 红⾊胶带在演出进⾏的⼀个⼩时后再次出现,区分了舞台与观众。⼯作⼈员也要求观众到红线后⾯就坐,洪艺冰这时便从观众席⾛入舞台空间,进入了红⾊地带。以“观众”的身份,开始批判演员、导演和剧本。在激动的宣泄情绪中,饰演“观众”的洪艺冰成了其中的⽭盾点,更为讽刺的是观众席成为了舞台空间。可正是因为这种⽭盾反⽽成了让观众反思之处。红⾊建⽴了观众与该剧之间的联系,让观众更加仔细的观察与聆听周遭。 从空间看⾏为 空间是媒介也是平台。观众潜意识会认为进场时观众席的灯光通常是亮着,⽽舞台的灯光会相对⽽⾔暗些。但是,剧组⼀开始就打破了观众原有对剧场或是⿊箱剧场概念。场灯任然亮着,场地上没有任何布置的痕迹。 ⽋缺的观众席虽是这部剧开场的亮点,可是更为特别的是观众被给予了选择权。观众在选择座位的同时,眼神开始迷茫,有些还有点惊慌失措。最后很多⼈选择最为安全的地带,靠墙⽽坐成了他们之间的⼀种默契。即使因⾏动不便⽽坐在椅⼦的观众,也选择较为边缘的地⽅坐着。这本无任何设计的空间,渐渐形成了⼀个巨⼤的圆圈,也因观众的增加越变越⼤。有些或许迫于无奈,或许敢于尝试选择了坐在了圆圈⾥。 全场下来,观众拥有着⼀定的选择权。在播放的场地规则中,观众成了中⼼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