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观众》@ 卓敏仪

《冒犯观众》是一部具有争议的戏剧。什么是冒犯?演员和导演创作这场演出目的是真正想冒犯观众吗?对我而言,我不觉得被冒犯,也不觉得这部戏剧的目的是想嘲弄而冒犯观众。进黑箱剧场过后,观众可以在演出时间随意进出剧场,可以用电话还甚至可以饮食。这已暗示《冒犯观众》并不是一场典型的演出,也增加我看这场演出的期待。

从形式上来分析《冒犯观众》,剧场里不仅在上半场没有观众席,更让演出奇特的是演员竟然没有出现在舞台上。演员通过“广播剧”的方式和对方对话也同时对观众进行一个单向的讨论。演出没有剧情,只有演员在辩论剧场的定义和讨论该怎样对待观众。演员所讲述的计划也都在一段时间之后在剧场里浮现,例如搭建观众席的场面。在一个正常的演出里,观众席早就已经被搭建出来,演员也都已经知道怎样把演出表演出来了。反而,《冒犯观众》给的印象是演员都还没准备迎接观众。因此,这些戏节都打断了想看传统表演的人的期待。我仍然觉得演员所表达的“不知所措”其实本身就是一场表演。我们看到的发生都是表演之中被伪装的元素。演员看似迷乱,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台词就是演出的一部分。在下半场,洪艺冰热烈地对观众喊叫也是一种表演。对于《冒犯观众》是不是一场演出的问题,我倒觉得问题在于《冒犯观众》是一个怎样的演出。如果我们以自己的期待来配演出的戏节,观众被冒犯不冒犯就成了一个主观的事。

时间在《冒犯观众》里扮演了一个增加真实与疏离感的角色。由于没有“假设”的剧情,观众的时间和演员的时间是一致的;演员没有扮演时间。同时的,屏幕上也出现实时的打字翻译;翻译有时还有错字呢。这些戏节都创造真实感,令观众感悟到自己的确没有沉浸于演出之中。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在看戏,没有被剧情牵着鼻子走。反面的是这个疏离感导致一些观众在用手机,帮朋友按摩,进行自己的娱乐。我承认当台词的内容显得又重复又无聊,我自己也有发呆的时刻。再增加疏离感的一点就是当演员洪艺冰站在舞台上时,她从一本书念出台词来。观众的期待平常是一位演员已经背好台词在舞台上表演;因此从书中念出台词这个行为更加提醒观众她只是一位在努力表达台词而表演的演员,不是戏剧中的任何角色。

最后,《冒犯观众》给我的信息是演员其实和观众的角色一直在兑换。通常只有演员才能登上舞台进行表演;观众则必须坐在观众席观看演出。可是在《冒犯观众》里,观众反而是坐在地板上霸占舞台。在上半场,演员的肉体没有出现。我们只是听到他们的声音。在下半场,洪艺冰在舞台出现后,再去观众席继续她的“表演”。只有到了戏剧快结束时,观众才被邀请到观众席去坐。观众席和舞台也被一条红线分开;红线象征着舞台与观众席,演员与观众的隔差。当观众坐在舞台上时,我们因为没有心中所预料的演出看,就被迫东张西望,看别的观众的行动。这样,观众也无意中成了“演员”,被其他的观众观看。《冒犯观众》有一句 “你们和我们在对戏”,我非常同意。观众的举动其实也是一种表演,也能被《冒犯观众》的演员观看。当洪艺冰坐上观众席时,她成了观众似的。在剧中,演员不停地强调观众才是焦点,观众不是旁观者;演员的缺席真的有效地增加观众的自我意识,让观众觉得自己是重点。传统的演出是不会让观众更关注自己的;传统演出的戏节更精彩,更抢住观众的注意力。

《冒犯观众》常问为了这场没戏的演出付41元,到底值不值得。我个人认为是值得的。虽然我没有时时刻刻把关注投在演出,但是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享受这种异常的演出。传统的表演演出到处都是;我认为《冒犯观众》给予我一种新鲜感,让我感受到一种独一无二的经验。更何况,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演出。《冒犯观众》是否一种演出这个问题最终也不太重要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