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四十》@ 林国豪

在演绎中迷失自我

《演员四十》讲述一位年近40岁的中年女演员,在电视、电影和剧场的舞台上,演尽各种社会角色。40岁原本是“不惑之年”, 对生活的态度理应是豁达和从容,但在她身上,恰好相反。笔者试图通过《演员四十》中的道具、剧情与叙事的符号,来视出《演员四十》所要带出的主题, 即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首先,从舞台道具来看,女演员主要表演的地方是一张双人床。双人床是夫妻互相沟通、培养感情,甚至是孕育下一代的空间。然而,在《演员四十》里,这张双人床却化身成为踩在脚底下的舞台。显然的,女演员须从平实的生活,以及演绎道路中做抉择。她选择后者,将实在的床褥化身成聚光灯下的虚幻舞台,进而从现实生中远离、迷失。

舞台两侧放置摄像机,也在暗示她一直都在“演出”,在为一个个不属于自己的时刻表演着。导演甚至在这出叙事性独白剧(monologue)中注入了粤剧“虎度门”桥段,让女演员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角色切换。虽女演员切换角色迅速,做到“忘记本我,投入角色”的境界,但在笔者眼里,它却充满强烈反讽意味。女演员在舞台上从容自得,但面对现实中怀孕的“喜讯”却百般质疑,不断用各种理由安慰自己,甚至得上网搜索答案,完整体现自我迷失状态。

再来,《演员四十》的剧情也暗示了女演员在生活中失去方向。整出舞台剧由始至终都没提到她的名字,即使在片场,也被称呼为“演员”。女演员已搞不清自己真实身份,只知道自己要不断地演戏,不断揣摩好每一个角色。

演出新版《女人四十》或马国乡土剧,她都付出全力,甚至修改台词,让乡土剧成为收视率之冠。然而,现实生活中,她却不断逃避、不懂得“诠释”好自己的真实身份。剧中,女演员和医生确认自己已怀孕的消息后,便瘫坐在房间一角,不断说服自己会成为好妈妈。但其中台词透露,她始终把自己当成演员,母亲不过是她接演的另一个角色。她说:“我可以做个好妈妈,可像布莱希特剧本极具母爱的角色,为孩子牺牲一切。我可以演好一个妈妈。”

过后的剧情,也揭露了她对生活的彷徨与迷失。除了将孩子说成是一种“东西”,她也说除了演戏,她从未懂得如何料理生活的其他事物。凌乱的房子、一封封未拆的信件、对孩子未来的毫无规划,都是她迷失的证据。

女演员更借用雅丝敏·阿莫(Yasmin Ahmad)说过的一句话,来强调心中的迷失:“装东西的碗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空的,所以有用。”但是,“满满的肚子”却正好与上述的句子起着强烈的对比。因为“肚子满满”,身体已没有其他“空出来”的容量来装载梦想。肚子里除了孕育一个胎儿,更是满满的怨气与不服,因为有了这个“东西”,她无法再逃避现实的追赶,她得沉着应对媒体与社会的盘问,让她感到错愕,意识到自己的迷失。

最后,我们也可从演出的叙事方式,来视出女演员在生活中的迷失。演出注入了许多第三人称的旁白论述 (commentary),但女演员的行为和表现,与论述中的自我产生了极大的落差。面对不喜欢的演员、合作搭档,和最畏惧的媒体人员,女演员始终在“演戏”,她真实“声音”被隐藏了起来,甚至被自己遗忘。

上台领取“最佳女演员奖”那一刻,她虽哽咽,但却语无伦次地说着她的谢词,她甚至问观众“还有什么问题”,从中揭示她在服务着观众,应酬着他们,因为即便在领奖舞台上,她仍然是个“演员”,正在“演出”。

女演员的另中一句台词,也强调了她一直在扮演着“演员”身份的心理:“跟记者说话不能说真话,只能用一种不会伤害到别人的方式说话”。

而演出的最后,女演员的最后一句话:“今天的标题不是‘女人四十’,而是‘演员四十’,要请媒体朋友多写一点”,虽然表演面上是为了借题掩盖她未婚先孕的消息,但实际上在笔者眼里,却是一种自我剖白,她的人生注定在“演戏”中度过,真实的身份已在数个扮演的角色中丢失,她是个迷失的灵魂。

综上所述,通过具有寓意的舞台道具如“双人床“和”摄像机”、“演绎多重角色但没提及自我”的剧情,以及不断切换“声音”的叙事方式,都可视出《演员四十》所要传达的主题,即演员在现实人生中,自我身份的迷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