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观众》@ 闫婧超

浅析《冒犯观众》中的时间与空间

刘晓义的《冒犯观众》是四部剧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戏剧,因为有别于其他三部,这部剧让我感到迷茫,并不禁让我反思剧场空间的作用以及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理解。此剧改编自奥地利著名剧作家彼得·汉德克1966年的同名作,并挑战写实的叙事性剧场,试图去挑战传统的形式与思维。整个戏剧并没有任何的故事情节,在很长的一部分时间中只有演员们讨论的声音,以这样子的形式带出了主题,也就是重新思考剧场、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其巧妙的空间运用以及编剧更是很好的突出了剧场的目的。

什么是空间?传统戏剧中的空间可以说是一个单方面向观众呈现的舞台,是剧场发生的地方,是链接演员与观众的纽带。而在这部剧中却不同。没有了观众席的观众只能坐在地上,观众的眼前也再也没有界线分明的舞台。正是这样的异于常态才能引起观众们的好奇以及对于空间的思考。而也正是因为没有了明确的舞台,这部剧试图打破“第四堵墙”,让观众更接近演员,也可以身临其境,与演员产生互动。前40分钟观众只能听到演员的声音,观众所看到也只是周围的观众,因此观众自己就是演员。在这里,“第四堵墙”被明确的展示了出来,观众能够感受到自己与演员之间的隔阂。这让观众能重新反思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戏剧中,演员是主导者,但其实观众也是有主导的权利,因此在这里,观众也掌握了主导的权利,可以更好地接受剧场所要传达的信息,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识,而不是在一个具有故事性的戏剧的空间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被剧情牵引。而像这样自由的,少了许许多多条规和限制的剧场,才能更好的让观众自由的反思。

然而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指明“第四堵墙”的存在并试图去打破它,其实并不是很成功。因为除了“迟到的演员”外,整部剧的大部分时间我们并没有真实的接触到演员,只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而这可能让一些观众无法很好的与演员产生互动,或感到厌烦。但这也有可能是为了让观众掌握主动权所采取的措施,毕竟演员的表情动作对于观众来说都是一种符号,影响观众的自我思考能力。

什么是时间? “纯粹戏剧是不表演时间的戏剧,因为真实的时间无法被重复。在纯粹戏剧里, 存在的只有观众的时间,表演者的戏剧时间和观众的真实时间达成一致。”(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2017)在传统戏剧中,我们常常迷失在戏剧的时间,却忘记了真实的时间也在走,同时不像戏剧的时间一样可以被改变,可以重复。而在这个剧场里,不论是墙上的电子钟,时不时投射在墙上的影像中的电子钟,甚至是看到演员们的对话随着他们发言出现在墙上(甚至有些拼写错误,可以看出这是实时打字),这都在提醒着观众不要沉浸在戏剧的时间中,不要沉浸在戏剧所创造的世界,而是应该在真实的世界中行动与思考。而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不论是演员的对话,还是洪艺冰的呼喊,都提到了买票的钱,并与观众的时间作为联系。而当观众面对着电子钟,看着十几分钟随着搭建观众席而流失,不知内心是否在想“这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钱”呢?这一段编排似乎是对现在的观众们那“娱乐消费”的观念的一种挑战,也同时让观众反思观看戏剧的真实原因,点明戏剧不是可消费的娱乐,而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因此此戏也许是要我们反思,观众为了戏剧所付出的金钱与时间不应该只是获得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的空间与时间,而是一个真实的,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的自由空间与时间。甚至是在最后问答环节,没有人真正提问,没有真正的回答,都是为了让观众能够自我思考。而这一出戏似乎是想要冒犯观众,冒犯演员,但其实它却是在点出传统剧场对于观众思想以及主导权的冒犯,让我们重新认识剧场,认识真实与戏里的虚幻。然而遗憾的是,在场的很多观众因为这个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被许多其他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手机、旁人等),因而这一讯息可能并没有真正的传达到每个观众的脑海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