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沙龙坐在哪里
《联合早报》 2014 年 2 月 20 日 ¤ 余云 荣念曾说过:滨海不可能演我的《舞台姐妹》。是的,新加坡的剧院不会让整个观众席空着,只为成全一个艺术之梦。 很想问问我尊敬的赖导演,你为何要妥协? 读过圣经故事的人知道,押沙龙是《旧约》里以色列国王大卫的第三个儿子。英俊的押沙龙,因妹妹他玛被同父异母哥哥暗嫩强奸而决意报复,两年后他趁机派人杀死了暗嫩,后更发动叛乱,以大卫家的逆子成《圣经》名人。 20 世纪文豪福克纳的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书名即源自此典故,书中故事和人物也被认为对应了这古老传说。 这里说的押沙龙,全名“押沙龙 1966 ”,是去年初开始现身江湖的上海匿名剧评人。因为一出戏《蒋公的面子》与上戏学生激辩而一战成名。辛辣文风颇得“海派”真传,机锋之下显见过硬专业功底。寡淡沉闷缺少真正戏剧评论的舆论圈冒起一把独立真诚的声音,教人们欣喜;秘而不宣的身份,引来众多揣测。上海朋友说,为找出这个“押沙龙”,有人甚至到剧院暗中探察。如今文章已从网络走上纸媒,“押沙龙”的真面目仍云山雾罩。 前几天,一年一度的华艺节“城中盛事”般迎来赖声川 8 小时雄心之作《如梦之梦》,有朋友转了篇“押沙龙”去年 7 月写的剧评给我。 文章中肯地称赞了赖声川导演对形式感、对美的把握,说他高明地采用了“叙述者-表演者”多人演绎同一角色,形成现实与心理两个层面;懂得怎样将形式、造型充盈整个空间,让剧场具有更丰富层次。演员演得不错,场面调度有感觉,舞美灯光服装音效皆很出色。然后,便点到了《如梦》的软肋:故事单薄,格局小气,担不起“剧场史诗”名号。剧中闪现了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几处火花却如濒死者的回光返照,挽救不了整个故事的平庸。“看得出来,赖声川想通过这个作品脱离单纯的‘情与理的世界’,进入更形而上的王国,所以,他将故事包裹在生死梦幻的美丽外衣之下,以‘一个人说故事给另一个人听’的方式展现剧情……但我看到的仅仅是:一个民国上海妓女被迫与真爱分开,远嫁他乡,获得思想自由;一个大陆偷渡客和一个婚姻失意的台北男人在巴黎相遇,度过美好时光并最终分离;一个菜鸟医生与一位濒死病人之间的博弈。这样的三个故事,和生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怎么对得起‘说故事’这个形式? 为什么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地诉说? 它们太像表演系、导演系学生做人物观察训练时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