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罗葹婷

一段没有信件就无法发生的爱情故事

一段因为信件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情故事,最后因为不断错过而无疾而终,留给主人公和观众无尽的唏嘘。然而笔者认为,这部剧之所以精彩特别,或许正是因为这是一段没有信件就无法发生的爱情故事,维系这段爱情的媒介一旦更换,这段横跨半个世纪的爱情或许就不会如此动人了。

信南和小曼,两个人在彼此的生命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予他们而言,对方即靠近又遥远。这个遥远除了距离以外,同时也是一直以来以书信沟通所带来情感上的不真实感的遥远。

信件的内容,对于主角二人而言就像是现实与虚假的错乱。彼此对于信件里的对方太过熟悉,而现实中对彼此却又那么陌生。笔者认为,小曼与信南在信件上所寄托的情感,正是体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现出来的一面,借此以达到内心的满足,因此并非全然是真实的自己。然而,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个“不切实际”,或说“没有保障”的行为上,为二人带来的或许是更多的压力和空虚。这些种种来自于“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消失”的不安全感,而造成这些感受的原因也许来自于这段关系中默认的责任关系,他们彼此从来不给予对方承诺,因此也无需负责。换句话说,没有这些信件,他们就像根本不曾存在彼此的生命裡。因此,信件成为了这段感情存在过的唯一证据,又或者说是彼此曾出现在对方生命里的唯一痕迹。唯有信件,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感受到彼此的温度,并且成为阴阳相隔后的唯一寄託。

信南说过,“写信的好处是永远不会被别人打断”,从两人的文字便得以看出他们的本質性格,这些没有性别、外在形象或其他包袱所侵扰的文字,使对方不会从其他角度去认识彼此。小曼曾说:“我觉得我们的关系里面,我比较像男生”,然而真实见面和信件里面形象的冲突,才会让他们见面时显得格外陌生而熟悉,并给彼此带来一定的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信南和小曼最后不能终成眷属,除了不断错过以外,或许也是他们对于命运这般安排的默许。或许二人早就知晓彼此根本不可能会在一起,因此才会深爱对方的同时,完成自己人生结婚生子的步骤。他们深知彼此的个性太过迥异,经常因意见不合而产生争论,小曼曾经说过:“我常常连你的样子也想不起来,我们互相在欺骗自己也欺骗对方。”这说明,这段爱情的症结他们俩也许是心知肚明的。或许,很早以前,他们的心中早知道彼此都不可能是对方共结连理的对象,在种种不舍和不愿的情况下,只有信件才能让彼此的私心都获得满足,才能让这段感情得以细水长流。

小曼和信南仿佛都试图在彼此身上寻找现实中没有的自己。信南钦慕小曼对于生活自由的热切追求,小曼希望可以像信南一样有个像样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他们却害怕追求,害怕束缚。因此,他们都渴望尝试从信件这个虚拟世界中找到向往的自己。在这段故事中,他们对彼此的渴望都是断断续续的,在人生的低潮,信件里的她或他便能成为自己逃离现实生活的捷径和依靠,而这个依靠也像之前论述的那样,似乎是不需要负责的,因为它就好像不曾存在过。这似乎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冷漠和压迫将人们的内心变得越发压抑,因此必须寻找出口。信南和小曼便是彼此的出口,正是现实生活中的压迫越来越高,因而在想象中的对方,成为自己最需要的存在。换言之,若是今天见面多了,纠纷多了,这份爱情或许也不会被彼此这般渴望了。

信件,没有头像、没有贴图、没有最后在线时间、更没有确定对方收件的方式,只有耐心等待,才能经久不衰;也是这平静的等待,造就了这五十年的时光,以及这段岁月中的缓缓涟漪。或许,正是因如此,这不曾止息地信件爱情才得以细水长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