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严思莹

很多戏剧的演绎方法都是在做加法,加布景,服装,夸张的舞台渲染。在我们所看过的剧中,《庄子兵法》就是典型的一例。它绚烂的色彩与夸张的布景夺去了观众百分之七十的注意力,为它的剧本安上了加法。而《情信》却是在做减法,每个细节都往死里减。没有变幻莫测的灯光,铺张的布景,有的只是温暖的两束灯光,摆在舞台两侧,如同遥遥相望的两只白头鸟的书桌,像程小曼和章信南的人生一样没有交集。

在原本艾·格尼的剧本要求中,是要求去除任何除了阅读剧本以外的设计的。但是在新加坡版本中,两位演员还是选择放了一些音效,利用中间的衣柜放置道具换服装以更好的让观众理解剧情发展,在过程中也有许多的动作,包括爬上椅子,互相走动。但是从此自终两人都没有真正碰触到彼此。

最简单的表演形式来将这两个人的过往与结局呈现出来才是最真实,最能够感染人心的。《情信》中,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渲染,正是因为话剧的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气氛的渲染。

首先,剧本是以两方阅读自己写给对方的信徐徐道来,书信来往本身就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无法即时联系,落后又淳朴的年代。《情信》本身只是一封封的信件,是写满了各自的生活、情感、铺展了那个世界的媒介,出于话剧的表演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将信件阅读出来,这会让人能够全神贯注在其阅读的内容里,从而去理解两人的世界,相互交错的生活与人生,以及由于信件无法即时沟通的弊病而导致的一系列误会与错过。加入过多的外在布景或表演渲染,反而会破坏掉观众本身对理解故事的专注力,使观众分心。而过多的渲染,甚至会成为一种“强买强卖”。每个人对这种复杂的人生故事根据自己的身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共情方式。这也正是用单纯阅读书信来表演的优点之一,每个人都能代入自己,而过多的渲染却是强行将导演,或者说他们认为的剧中人物的情绪带给观众,不仅使观众失去了对故事的想象空间,大大降低了共情感,也破坏了整个戏剧结构所建构出的,淡而有味的氛围。

然而新加坡戏班也并没有如同艾·格尼的要求一样完全摒弃了除了阅读之外的一切表演,我认为这也是合适的一种调整。因为在这个时代中,考虑到许多新生代的观众,也许并不能很好的进入到书信形式构造出来的氛围,因为没有那种,花上几个小时写一封信,细心合上,再出门寄出去并在焦灼与期待中等待着下一封信件的到来,两者之间信件的里所述说的事情的时间永远不同步的经验。因此,借由一些外在的动作、服装的变换来渲染是有其有效性的。

在话剧中,椅子的移动也随着新建的内容所表达出的关系变化而移动,忽远忽近。与书信中时而靠近时而疏远的心灵距离相得映彰,形成一种张力。两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与在彼此心中的地位是此消彼长的,不仅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在人生阶段的时间上吻合,也无法在情感位置上吻合,无疑会让两人走向悲剧。

这段长达几十年的情感关系形成了一个如同圆圈一般的叙事结构,两人的情感关系一开始以程小曼为被动,之后章信南被动,最后章信南终于意识到了他终其一生所爱时,程小曼又化成了被动。而这些复杂的情感变化由于其细腻性与对于剧本里所表现出两方相互之间关系地位不断变化的张力也极大的需要专注的观察力以及理解能力。因此,这是一出考验观众与演员的默契,对观众的共情、类似经验以及想象力具有高要求的话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