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荒山泪》@ 林佳憓

当一个回忆vs精神的象征 当一个传统vs现代的挣扎

我对于程砚秋的认识不多,提到京剧也只能用有限的知识,挤出个“梅兰芳”来。但是“荒山泪”若是单看目录里所指的——“京剧”二字,我想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在看某种表演时,都会把他进行一种很系统化的归类,但是进念所呈献的“京剧”却不是你所能想象并进行归类的主流,其元素其实比“京剧”还要“京剧”,不只是“京剧”本身的精髓,而是一个“京剧”名伶对于“京剧”的精神,对于不同跨文化艺术的挑战与实践,或许还有更多,因为它打动我的并非言语所即。因此要用“京剧”来概括整个表演所要带出的意义,就落于俗套了。

通过文本对于“程砚秋”的再现,我们可以看到的也许不仅仅是对于一个“精神”上的借镜,我们该如何看待目前的文化艺术,而多像是对于当代人的一种“审问”与“质疑”。我们在合理舒适的范畴里往往都不会想要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推敲,或者给予不同的尝试,往往都是遵照某种规律,循序渐进的走完了人生。

在回到“京剧”这个传统艺术。也许碍于某种限制必须遵照其“传统性”,但假设“京剧”真的进行了某种现代化的元素,我们的接受底线是否也会跟着扩张?在传统与现代的挣扎底线中,我们似乎往往更不该忽略的,反而是最根本的精髓。而《荒山泪》最动人之处,我想就是在看透了许多挣扎、迈过了许多底线中,追寻着最精髓化的一个演出。

程砚秋也许成了久而久之被遗忘的,但却都在我们记得的部分盛开了。

---------------------------------------------------------------------------------------------

看了演出,我拼凑的分析,将从“椅子”和“性别”着手。

椅子的意象

故事一开始就有一个所谓的“检场”出来,一丝不苟的摆动着椅子的位置。但我觉得“椅子”不仅仅只是一个布景摆设,作为文本中的一个符号,他、她、它象征着多种隐喻。

第一,缺席者

故事一开始,“检场”把椅子摆(背对着观众)在光处,另一张则被摆在相对的位置,但却是在暗处。之后,出现了一个花旦,缓缓地走向有光处的座位,轻轻地坐了下来。“她”有可能就是程砚秋,但也有可能不是。椅子一个明,一个在暗,而另一名穿着唐装的男性则缓缓的由暗处走向光处,褪下唐装将它轻轻地搁置在光处的椅子上。那他也是程砚秋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都在对于“程砚秋”的过去进行一种仪式性的缅怀、哀悼。而在叙事过程中,有着空荡孤离感的椅子就好像在当下缺席的“程砚秋”。这种缺席不仅是一种很physical的形式,而也许是作为一种表达现今艺术节对于跨文化、以及勇于创新的缺失,程砚秋精神的缺席。

整个表演中,程砚秋确实“缺席”了,但也确实“到了”。

第二,权力者

不是每个位子都好坐,也不是每个位子都能坐,尤其当你坐的椅子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责任。而“权力”在椅子的再现中,是具有层级性的。“程砚秋”在京剧界被赋予的是一个大师级的位置,因此其权力性无从质疑。但是,在当时的语境下,他所看到的“权利”,以及感受到的“权力”却似乎逐渐虚化了。在德国所经历“纳粹”的权利是震撼性的,而在当时中国体制下所被束缚的也是压迫性的。而到了我们2009的语境下,这种“权力”似乎欲盖弥彰。在“剧场2009当下”的那一幕,椅子是以白布覆盖的,表演者在唱戏的当儿,一一揭露的是从白布,到血迹斑斑。而之后有趣的是,两位表演者似乎在进行某种交接仪式,似乎暗喻着的不仅是传统的交替,也是一种现代和历史的一种不断循环,权力永存的更替。

第三,旁观者

椅子,除了供人歇息,也是我们在坐下时,辅助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最好工具。

叙述过程中出现了三个旁观者,也许是无数个,检场、程砚秋、观众。虽然只是摆放椅子,还有木板,但是作为文本中的其中一角,其旁观性是很强的,他对于摆放椅子角度的一丝不苟性似乎隐喻了旁人对于看待文化艺术发展中多种不同试验性的挑剔眼光。而在当下已经处于一种虚幻国度的“程砚秋”能在椅子上做的,也许也只能是旁观着这一切。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属于该文本中椅子的边界。但是,坐着的我们却似乎也是带着一种疑惑的眼光来看待着这一切的,椅子这时候与观众进行的似乎是成了一种不一样的跨对话。

性/别—对换

《荒山泪》中,有着非常吊诡的性别操演方式,但同时也是作为一种向程砚秋致敬,体现出他勇于挑战不同领域,不断进行跨文化试验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就从程砚秋最在行的“京剧”操演方式开始,那就是性/别。

在京剧中,原本就出现了性别操演,通常也就是一名男性饰演花旦的角色。在现实生活里,饰演“花旦”的程砚秋就是扮演者之一,而同样的在《荒山泪》中其中一个饰演“花旦”程砚秋的女性却是一个真正的女性,不过较为挑战性的是,导演安排了这位原本在现实生活中擅于饰演“小生”(京剧里的男性角色)的她,做回了她原本的性别,演唱“花旦”的角色。而剧中的另一个性别操演则是一名原本在京剧里饰演武老生的男性,却在剧中唱起程砚秋“花旦”的角色。

依据性别操演的理论,纵使其表演的是体制化了的性别,但因为并没有“真正的性别”,所以即使是在异性刻板的定义中,一次又一次重复操作性别动作,将会产生出不可预期的差异,也就呈现了性别可以改变的机会。

首先,我们将表演视为一种“虚幻”的空间,而非表演为“现实”的空间。从京剧的角度,传统上这种性别操演是非常“正常”的,不足以为奇,这是作为一种在“虚幻扮演”中的“正常”。但是从进念《荒山泪》中的角度来看,却挑战了这种“性/别操演的正常性”也就是是跳跃于“虚幻”与“现实”之间,对于性别操演进行了模糊化。我们以《荒山泪》文本中的两位表演者为例子,并进行“性/别”的分析。

演员性/别分析表

现实世界中的石小梅

(现实角色)---女性 (虚幻角色)---小生(男性)

虚幻世界中的石小梅(荒山泪)

(现实角色)--- 演唱时是女性之“身” (虚幻角色)---扮演程砚秋时是男性 --- 演唱花旦(女性)

现实世界中的蓝天

(现实角色)---男性 (虚幻角色)---武生(男性)

虚幻世界中的蓝天(荒山泪)

(现实角色)--- 扮演程砚秋时是 男性 (虚幻角色)---演唱花旦(女性)

从分析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通过这种性别混淆和表演(虚幻)和现实生活中的跳脱,体现的不仅是对于“程砚秋”精神更有层次性的延伸,也是对于现今表演艺术对于传统性的约束,并且通过程砚秋的“性别操演”作为一个借镜,并质疑文化艺术界是否已经跳出了框框。而或许对于自身来说,我们是否已经对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操演”进行审视。

Comments

f said…
程老板是青衣,不是花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