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私房话》@ 陈满珊
《私房话》这出戏以诡异的气氛,昏暗的灯光,阴森的氛围及吟唱着童谣来开始演出。就如同催眠一样,让人进入虚幻的境界,进入潜意识里认真看待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一面。
痛苦,犹豫,挣扎与所有负面感情一一在一个“记忆承载体”里倾泻而出。舞台的设计看似一个母亲子宫里孕育的胚胎正渐渐地形成婴儿,母亲的子宫是温暖且让婴儿有安全感的,或许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才能将情感释放出来。在婴儿时期人可能是没有意识的,但是绝对有记忆。潜意识对人的暗示作用早在婴儿时期已经开始,因为受伤或麻醉包含在出生后成长过程中作遭受的痛苦,压抑,情感丧失而形成潜意识被隐藏起来,但潜意识里的本能欲望会不断试图表现及发泄。
女人们站在这样的一个“记忆承载体”上,与其说是分享内心的独白,倒不如说是潜意识里将本能的欲望及以往遭受到的伤害一一表现及发泄出来。让我们作为观众深入聆听女人们内心的声音和她们的私房话。
女人一:“一个人离开一座城市之前,必须先离开自己的家。”
女人1是个从故乡飘扬过海来到南洋的女子。其实她在家乡早就已经有了家庭,有先生,但飘洋过海之后来到陌生的地方,孤独的一个人总是要找个依靠。女人嘛,在那个时代,不论有多坚强,还是要有男人来保护照顾。女人1对土壤的依赖感是那么的浓厚以至于到最后她还是选择嫁人,但并不表示她遗忘了那一段过去。她在“记忆承载体”中回忆最多的是她最割舍不下的南来之前的家庭及生活方式。
女人1穿着唐装,梳着整齐的头发,用着属于她那个时代的用具与收藏她最爱的木偶,她有着那个时代女人的独特韵味及特性,那是南来女人的一切写照。女人1翻箱倒柜的搬出很多东西出来,不论是公鸡碗或是木偶都是她的珍宝,这些从唐山带过来的东西也是她带过来的习俗与思念,都体现了她的过去记忆。一男一女的木偶一起漂洋过海,海上汹涌波涛,她说着方言拿着木偶牵动了不少走过那个时代的人的心,她表现得静谧却也迸发出南来女子南下的强韧心态,用坚强面对一切。终于碗中的水不再摇晃了,她靠岸了,却是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所以山还在那边。
女人1其实再现了从唐山漂洋过海来到南洋的女子在当时的心态及逃脱不了的宿命安排。她们如何在当时的环境中求存及真正内心的感受,寂寞与缅怀。那个时代的女人逼于无奈,只好向命运低头,虽然他们的生活过的安稳但是对过去缅怀最多及拥有最多遗憾的却是她们。女人1的迷惑就如同南来女子一样的迷惑,到底自己的定位及归属应该在哪里。所以她要出走,找寻自己的定位,等待着下一个靠岸的地方。
女人2:“生命不过是一张穿流浪到另外一张床。”
女人2一出场就是家庭主妇的模样,手拿鸡毛扫及大盒子。她是个受家庭束缚的女人,不能有自己的事业,不能自己的多余欲望。她渴望摆脱现实,渴望出走,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却无可奈何的被家庭及孩子牵绊着。她渴望像小鸟一样自在的飞翔,却不能自由的出走。她充满了母性,生活里除了家庭就是孩子,把一切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无形中成了人人口中的“黄脸婆”。这样的她毫无生活乐趣可言,但她灵魂深处确实具有反叛精神与充满幻想的一面。反讽的是,她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却偷偷的抽烟享受这一刻为她所带来的快感,同时也喜欢自言自语,所以在她的个体里面充满着矛盾。
在记忆深处,女人2有着令人感到痛心的回忆,她失去了她的孩子。她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她照顾着别人却顾不好自己。她的灵魂是痛苦地活在躯体里面以至于她终于忍受不了歇斯底里的呐喊“”这里很热,我要出去!“一直压抑的灵魂发出控诉,要找寻出路,设法摆脱束缚,解除痛苦。
女人2再现的是传统家庭中妇女的形象,她们克尽妇道,以夫为天,以孩子为先,最后才是自己。她们传统,也可能是被自己的母亲影响着,如同将衣服一代一代的传着穿,就好比将妇道一代一代的延续。在记忆里面,她们潜意识的被灌输及内化了传统女性的形象和行为,但却不是她们真正想要成为的样子,灵魂深处是另外一个她。
《私房话》里的女人3是个个性鲜明,敢爱敢恨的新时代女性,但人总有过去的,她拎着行李箱,里头装着的是自己的包包,音乐盒,各式各样的面具。她不缺乏亲情及友情,从“收过女性朋友送的音乐盒”来抚慰伤痛,及“爸爸做的灯笼”来看,她的生活是不同于女人1和女人2的。我们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勇敢追求自己认为的生活方式的女人,是个新时代的女性,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爱,却也傻得可以。她说“两个人走在路上总有一个人时影子”,就像她永远都走在男人的背后,做男人的影子。沉醉在肉欲的欢愉中,却也忘记了要追求心灵精神上的面貌。
女人3还是个善于伪装自己真实面貌的女子,每当戴上面具她就是另外一个人,她不用真实面貌面对现实,其实也是一种逃避。当她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压抑时,她戴上假发,伪装成另外一个女人出走,离开男人。但是在这个无限的“记忆承载体”上不断地走,不断地走,她还是走不出自己的框架,放不下内心的情感,还是回到了原点。
女人3再现的是现代的独立女性,她们不缺乏物质上的享受,但心灵上却是那么的匮乏;她们敢爱敢恨,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却摆脱不了感情的包袱,一再的沉沦,一再的堕落,始终看不清。同时也从女人3身上再现了在这个越加现实的社会里,许多人都是带着虚伪的面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来讨好别人,但真正的内心却是不被了解的。
《私房话》再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南洋女子的一生,不同时代的女子,有着不同的个性与欲望。当她们大声地说出“independent,beautiful,clever,slim”时,还模仿了模特儿走台步,可以发现这才是她们要追求的。一个时代的枷锁,是那么的紧固套牢在她们身上,逼得她们要改变现状,想要活出自我,所以她们才想要不断地出走,不断地自我反思。对于戏里跳脱的情节,说“是导演叫我演的”为的是让观众不要那么的沉醉在戏中,其实反讽了即使女人们是要表达出走,他们还是被男导演所控制着。
《私房话》里头每个女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箱子。箱子隐喻的是她们各自被遗忘的故事,不敢触碰的回忆,里面的物件也隐喻着三个女人的归属,执著与缺憾。
女人1所带出的隐喻是大时代下人们的归属和选择之间的矛盾,还有定位与身份的认同。人生中一直处于变动的形式,归属与选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定位与身份的认同。就像女人1最终选择了在南洋扎根,就必须面对自我定位与身份的认同价值。
女人2隐喻了个人与宿命之间的抗衡,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宿命这个无法被摆脱的命运一直被套牢在女人身上,所有传统价值观都在女人做出选择之前被内化进去思维里面。如果想要摆脱宿命就必然会与众不同,人是不是能够承载得了摆脱命运之后的真正面貌?
女人3隐喻了现今社会人类的孤独与缺陷。每个人就好像个体一样,但却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下,虚伪的面对一切,找不到生存的意义。
记忆其实是平面的,记忆也是连续的。之所以表现得犹如拼图一样一块块的拚凑出来,想必也是因为一开始不愿意和盘托出,在不断挖掘更多回忆的过程中,最终得以正视,得到安慰,面对解脱。
在人的心中有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当遭受痛苦挫折时,总喜欢将心里的苦闷与忧伤向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发泄,以获得心理安慰与平衡。这种“情感宣泄”在关键时刻,人们强烈地重新看到导致他身心失调的最初情景,然后才渐渐得以康复。潜意识既然是由人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创伤情感丧失造成那么站在“记忆承载体”上,使女人们回到过去那个导致她遭受痛苦身心失调的最初情景,让她们的意识重新经历感受最初情景,并将其感受倾述出来,才能得到解脱。所以说《私房话》其实是由一个“记忆承载体”主导一切,将女人们的感觉表现出来,发泄之后就是平静了。
痛苦,犹豫,挣扎与所有负面感情一一在一个“记忆承载体”里倾泻而出。舞台的设计看似一个母亲子宫里孕育的胚胎正渐渐地形成婴儿,母亲的子宫是温暖且让婴儿有安全感的,或许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才能将情感释放出来。在婴儿时期人可能是没有意识的,但是绝对有记忆。潜意识对人的暗示作用早在婴儿时期已经开始,因为受伤或麻醉包含在出生后成长过程中作遭受的痛苦,压抑,情感丧失而形成潜意识被隐藏起来,但潜意识里的本能欲望会不断试图表现及发泄。
女人们站在这样的一个“记忆承载体”上,与其说是分享内心的独白,倒不如说是潜意识里将本能的欲望及以往遭受到的伤害一一表现及发泄出来。让我们作为观众深入聆听女人们内心的声音和她们的私房话。
女人一:“一个人离开一座城市之前,必须先离开自己的家。”
女人1是个从故乡飘扬过海来到南洋的女子。其实她在家乡早就已经有了家庭,有先生,但飘洋过海之后来到陌生的地方,孤独的一个人总是要找个依靠。女人嘛,在那个时代,不论有多坚强,还是要有男人来保护照顾。女人1对土壤的依赖感是那么的浓厚以至于到最后她还是选择嫁人,但并不表示她遗忘了那一段过去。她在“记忆承载体”中回忆最多的是她最割舍不下的南来之前的家庭及生活方式。
女人1穿着唐装,梳着整齐的头发,用着属于她那个时代的用具与收藏她最爱的木偶,她有着那个时代女人的独特韵味及特性,那是南来女人的一切写照。女人1翻箱倒柜的搬出很多东西出来,不论是公鸡碗或是木偶都是她的珍宝,这些从唐山带过来的东西也是她带过来的习俗与思念,都体现了她的过去记忆。一男一女的木偶一起漂洋过海,海上汹涌波涛,她说着方言拿着木偶牵动了不少走过那个时代的人的心,她表现得静谧却也迸发出南来女子南下的强韧心态,用坚强面对一切。终于碗中的水不再摇晃了,她靠岸了,却是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所以山还在那边。
女人1其实再现了从唐山漂洋过海来到南洋的女子在当时的心态及逃脱不了的宿命安排。她们如何在当时的环境中求存及真正内心的感受,寂寞与缅怀。那个时代的女人逼于无奈,只好向命运低头,虽然他们的生活过的安稳但是对过去缅怀最多及拥有最多遗憾的却是她们。女人1的迷惑就如同南来女子一样的迷惑,到底自己的定位及归属应该在哪里。所以她要出走,找寻自己的定位,等待着下一个靠岸的地方。
女人2:“生命不过是一张穿流浪到另外一张床。”
女人2一出场就是家庭主妇的模样,手拿鸡毛扫及大盒子。她是个受家庭束缚的女人,不能有自己的事业,不能自己的多余欲望。她渴望摆脱现实,渴望出走,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却无可奈何的被家庭及孩子牵绊着。她渴望像小鸟一样自在的飞翔,却不能自由的出走。她充满了母性,生活里除了家庭就是孩子,把一切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无形中成了人人口中的“黄脸婆”。这样的她毫无生活乐趣可言,但她灵魂深处确实具有反叛精神与充满幻想的一面。反讽的是,她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却偷偷的抽烟享受这一刻为她所带来的快感,同时也喜欢自言自语,所以在她的个体里面充满着矛盾。
在记忆深处,女人2有着令人感到痛心的回忆,她失去了她的孩子。她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她照顾着别人却顾不好自己。她的灵魂是痛苦地活在躯体里面以至于她终于忍受不了歇斯底里的呐喊“”这里很热,我要出去!“一直压抑的灵魂发出控诉,要找寻出路,设法摆脱束缚,解除痛苦。
女人2再现的是传统家庭中妇女的形象,她们克尽妇道,以夫为天,以孩子为先,最后才是自己。她们传统,也可能是被自己的母亲影响着,如同将衣服一代一代的传着穿,就好比将妇道一代一代的延续。在记忆里面,她们潜意识的被灌输及内化了传统女性的形象和行为,但却不是她们真正想要成为的样子,灵魂深处是另外一个她。
《私房话》里的女人3是个个性鲜明,敢爱敢恨的新时代女性,但人总有过去的,她拎着行李箱,里头装着的是自己的包包,音乐盒,各式各样的面具。她不缺乏亲情及友情,从“收过女性朋友送的音乐盒”来抚慰伤痛,及“爸爸做的灯笼”来看,她的生活是不同于女人1和女人2的。我们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勇敢追求自己认为的生活方式的女人,是个新时代的女性,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爱,却也傻得可以。她说“两个人走在路上总有一个人时影子”,就像她永远都走在男人的背后,做男人的影子。沉醉在肉欲的欢愉中,却也忘记了要追求心灵精神上的面貌。
女人3还是个善于伪装自己真实面貌的女子,每当戴上面具她就是另外一个人,她不用真实面貌面对现实,其实也是一种逃避。当她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压抑时,她戴上假发,伪装成另外一个女人出走,离开男人。但是在这个无限的“记忆承载体”上不断地走,不断地走,她还是走不出自己的框架,放不下内心的情感,还是回到了原点。
女人3再现的是现代的独立女性,她们不缺乏物质上的享受,但心灵上却是那么的匮乏;她们敢爱敢恨,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却摆脱不了感情的包袱,一再的沉沦,一再的堕落,始终看不清。同时也从女人3身上再现了在这个越加现实的社会里,许多人都是带着虚伪的面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来讨好别人,但真正的内心却是不被了解的。
《私房话》再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南洋女子的一生,不同时代的女子,有着不同的个性与欲望。当她们大声地说出“independent,beautiful,clever,slim”时,还模仿了模特儿走台步,可以发现这才是她们要追求的。一个时代的枷锁,是那么的紧固套牢在她们身上,逼得她们要改变现状,想要活出自我,所以她们才想要不断地出走,不断地自我反思。对于戏里跳脱的情节,说“是导演叫我演的”为的是让观众不要那么的沉醉在戏中,其实反讽了即使女人们是要表达出走,他们还是被男导演所控制着。
《私房话》里头每个女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箱子。箱子隐喻的是她们各自被遗忘的故事,不敢触碰的回忆,里面的物件也隐喻着三个女人的归属,执著与缺憾。
女人1所带出的隐喻是大时代下人们的归属和选择之间的矛盾,还有定位与身份的认同。人生中一直处于变动的形式,归属与选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定位与身份的认同。就像女人1最终选择了在南洋扎根,就必须面对自我定位与身份的认同价值。
女人2隐喻了个人与宿命之间的抗衡,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宿命这个无法被摆脱的命运一直被套牢在女人身上,所有传统价值观都在女人做出选择之前被内化进去思维里面。如果想要摆脱宿命就必然会与众不同,人是不是能够承载得了摆脱命运之后的真正面貌?
女人3隐喻了现今社会人类的孤独与缺陷。每个人就好像个体一样,但却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下,虚伪的面对一切,找不到生存的意义。
记忆其实是平面的,记忆也是连续的。之所以表现得犹如拼图一样一块块的拚凑出来,想必也是因为一开始不愿意和盘托出,在不断挖掘更多回忆的过程中,最终得以正视,得到安慰,面对解脱。
在人的心中有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当遭受痛苦挫折时,总喜欢将心里的苦闷与忧伤向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发泄,以获得心理安慰与平衡。这种“情感宣泄”在关键时刻,人们强烈地重新看到导致他身心失调的最初情景,然后才渐渐得以康复。潜意识既然是由人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创伤情感丧失造成那么站在“记忆承载体”上,使女人们回到过去那个导致她遭受痛苦身心失调的最初情景,让她们的意识重新经历感受最初情景,并将其感受倾述出来,才能得到解脱。所以说《私房话》其实是由一个“记忆承载体”主导一切,将女人们的感觉表现出来,发泄之后就是平静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