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宝岛一村》@ 王晓贤
《宝岛一村》讲述的是一个在台湾以官兵为主的眷村的故事。
《暗恋桃花源》的影子
看过《暗恋桃花源》的观众们在《宝岛一村》里,可能会觉得这两出戏有好一些共同点。没错,比如子康和如云的关系会令人联想起《暗恋》的滨柳和之凡、鹿奶奶的角色仿佛就是《暗恋桃花源》里寻找刘子骥的女郎的重现。虽然两出戏的故事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却有着相似之处,可见赖声川导演的用心。
身为叙事性剧场,《宝岛一村》里的众多人物自然都有着互相联系的人际关系,其中不难发现爱情的存在。戏里大牛和大毛的年少之恋与子康和如云的夫妻之情都有着《暗恋》里云之凡和江滨柳的影子。滨柳和之凡的爱情从年轻时代横跨到年迈的时候才有所交待,与大牛他们的爱情的结局是有点一样的。到最后他们各自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当年的誓言无法实现,爱情终究不能开花结果。另外不同的是子康和如云却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也算是有了完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可能就是当初江滨柳内心所期盼的“桃花源”吧。《暗恋》打破时距的限制,从四十年代跳跃到现代,中间留了许多空白处让观众填补。然而在《宝岛》,这些留白处都有了“答案”,我们看到了如云在子康离开后的日子是从贵妇坠到当起了家佣,而大毛在大牛离开后便自甘堕落当了陪酒女郎。
戏里有一位仿佛置身于眷村外的鹿奶奶偶尔出现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与《暗恋桃花源》中一直寻找刘子骥的神秘女子颇有相似之处。神秘女子既不属于哪个剧组,有如鹿奶奶虽然身在眷村,但是却和眷村的人很不一样。当眷村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时候,鹿奶奶就好像个外人似的,对村里的一切漠不关心,只顾着秘密练武(就好像神秘女子只顾着找刘)。在一群外省人中,鹿奶奶象征着“高层外省”,围绕在她身边的都是神秘的气息。和村子里的人之间似乎有着一条无法越界的隔阂,是鹿奶奶不肯还是不能放下身段呢?
榕树下
榕树象征着眷村。
在榕树下畅谈时事的村民们虽然语言不通,有的操国语、台语甚至海南话。可是无论是刚到眷村的时候、孩子长大后、自己老后、老赵去世后,他们依旧在树下风雨不改的谈论,久而就之在听不懂的情况下也就渐渐了解彼此的想法,因而突破了语言的障碍。台湾太太朱嫂不懂国语却还是能向隔壁的天津奶奶学会做天津包子。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只是外省人被排斥的借口,真正在作祟的是本地人们心里的障碍。在动荡不安时期,眷村里村民们都理解到只有互相扶持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外面的政治局面有多混乱,住在眷村里的村民们都只能通过报纸得知消息。原本以为只是暂时先找个地方避难,可是到后来大家都逐渐把眷村当作自己的家园了。眷村成了大伙的栖身之所,像在保护着里头的村民们不受外在的攻击。眷村十年如一日,外壳没有改变到,就好像那棵熟悉的榕树,一直在为它枝下的人们挡风挡雨。眷村外壳再简陋,都还是眷村子民的共同回忆。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走的人走,去的人去,留下的只是破旧的房屋和门牌。虽然有人一直都想从眷村逃出来到外面生活,但在回想起来却仍然忘不了眷村的点点滴滴。里头的许多情节都不只是台湾眷村的回忆,而是所有华人的共同回忆。榕树的出现打从一开始就是要告诉大家无论外面的草有多绿,天空有多蓝,可旧事总是不能忘,难忘当年在榕树下。
《暗恋桃花源》的影子
看过《暗恋桃花源》的观众们在《宝岛一村》里,可能会觉得这两出戏有好一些共同点。没错,比如子康和如云的关系会令人联想起《暗恋》的滨柳和之凡、鹿奶奶的角色仿佛就是《暗恋桃花源》里寻找刘子骥的女郎的重现。虽然两出戏的故事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却有着相似之处,可见赖声川导演的用心。
身为叙事性剧场,《宝岛一村》里的众多人物自然都有着互相联系的人际关系,其中不难发现爱情的存在。戏里大牛和大毛的年少之恋与子康和如云的夫妻之情都有着《暗恋》里云之凡和江滨柳的影子。滨柳和之凡的爱情从年轻时代横跨到年迈的时候才有所交待,与大牛他们的爱情的结局是有点一样的。到最后他们各自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当年的誓言无法实现,爱情终究不能开花结果。另外不同的是子康和如云却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也算是有了完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可能就是当初江滨柳内心所期盼的“桃花源”吧。《暗恋》打破时距的限制,从四十年代跳跃到现代,中间留了许多空白处让观众填补。然而在《宝岛》,这些留白处都有了“答案”,我们看到了如云在子康离开后的日子是从贵妇坠到当起了家佣,而大毛在大牛离开后便自甘堕落当了陪酒女郎。
戏里有一位仿佛置身于眷村外的鹿奶奶偶尔出现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与《暗恋桃花源》中一直寻找刘子骥的神秘女子颇有相似之处。神秘女子既不属于哪个剧组,有如鹿奶奶虽然身在眷村,但是却和眷村的人很不一样。当眷村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时候,鹿奶奶就好像个外人似的,对村里的一切漠不关心,只顾着秘密练武(就好像神秘女子只顾着找刘)。在一群外省人中,鹿奶奶象征着“高层外省”,围绕在她身边的都是神秘的气息。和村子里的人之间似乎有着一条无法越界的隔阂,是鹿奶奶不肯还是不能放下身段呢?
榕树下
榕树象征着眷村。
在榕树下畅谈时事的村民们虽然语言不通,有的操国语、台语甚至海南话。可是无论是刚到眷村的时候、孩子长大后、自己老后、老赵去世后,他们依旧在树下风雨不改的谈论,久而就之在听不懂的情况下也就渐渐了解彼此的想法,因而突破了语言的障碍。台湾太太朱嫂不懂国语却还是能向隔壁的天津奶奶学会做天津包子。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只是外省人被排斥的借口,真正在作祟的是本地人们心里的障碍。在动荡不安时期,眷村里村民们都理解到只有互相扶持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外面的政治局面有多混乱,住在眷村里的村民们都只能通过报纸得知消息。原本以为只是暂时先找个地方避难,可是到后来大家都逐渐把眷村当作自己的家园了。眷村成了大伙的栖身之所,像在保护着里头的村民们不受外在的攻击。眷村十年如一日,外壳没有改变到,就好像那棵熟悉的榕树,一直在为它枝下的人们挡风挡雨。眷村外壳再简陋,都还是眷村子民的共同回忆。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走的人走,去的人去,留下的只是破旧的房屋和门牌。虽然有人一直都想从眷村逃出来到外面生活,但在回想起来却仍然忘不了眷村的点点滴滴。里头的许多情节都不只是台湾眷村的回忆,而是所有华人的共同回忆。榕树的出现打从一开始就是要告诉大家无论外面的草有多绿,天空有多蓝,可旧事总是不能忘,难忘当年在榕树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