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14

精彩·精炼·精致:看本地版《人民公敌》

《联合早报》 2014 年 1 月 18 日 ¤ 邓华贵 “群体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 , 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 (Henrik Ibsen) 的剧作《人民公敌》 (An Enemy of the People), 及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 的代表作《乌合之众》 (The Crowd) 都写于 19 世纪 , 探讨无意识的集体如何被权威人物左右。 100 多年后 , 人类倾向于服从多数的群体 行为始终没有改变。 九年剧场 1 月 8 日至 11 日在“ M1 新加坡艺穗节”上演的华语剧《人民公敌》 , 即便是改编和浓缩了易卜生的原版 , 依然不失原意 , 尖锐地刻画 出社会上少数屈服于多数的不理性。 由导演谢燊杰领导的九年剧场 , 向来善于将西方著作译成中文搬演上舞台。剧团这次选择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原因之一 , 在于其永垂不朽 的经典性。正如谢燊杰所言 , 剧中情节可发生在任何时空、任何地点 , 因为群体行为的基本无意识心理状态是不变的。 让观众成为剧里“群众”的一部分 《人民公敌》讲述勇敢的斯多克芒医生在一个不容异见的社会里 , 依然坚持为追求公义和真相而斗争。剧本经谢燊杰改编成两小时的演出 后 , 演员们在舞台上呈现的是情节紧凑的表演。斯多克芒医生与既为镇长也是亲生哥哥彼得之间的多场口舌争辩 , 将观众一步步带入追求真理与 明哲保身之间的灰色地带。 这部剧在国家博物馆的黑箱剧场上演 , 导演以不同手法打破观众和演员之间的第四堵墙 , 让观众也成为剧里“群众”的一部分。譬如开场 前 , 演员们自由地在台上行走 , 甚至是向观众席的熟人微笑挥手 ; 戏后半部 , 在斯多克芒医生召开的群体大会上 , 演员们在舞台前方摆放了两排 背对观众的椅子 , 让观众无形中也成为参与集体会议的旁观者。 于是 , 戏耐人寻味的地方也由此诞生 : 身为旁观者 , 人什么时候应该为正义、为真理挺身而出 ? 在怎样的情况下 , 多数人又会选择明哲保 身 ? 若不从群体中挺身而出 , 有没有可能做个不违背良心的旁观者 ? 无形中变为剧中群体一部分的观众 , 有可能因为这些问题感到坐立不安。 一些台词显得欧化

赖声川谈《如梦之梦》: 生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因果

《联合早报》 2014 年 1 月 9 日 ¤ 邓华贵报道 台湾著名编导赖声川的史诗巨作《如梦之梦》,将在下个月的华艺节首次登陆本地。此次演出也是表演工作坊首次连续四天上演这部长达八小时巨作,赖声川在电访中笑道:“工作人员和卡司都会疯掉吧。” 《如梦之梦》的惊人之处,无疑在于其长度和破天荒首创的环绕式剧场。该剧编导赖声川在越洋电访中却笑说:“这不是我故意的。” 话从何说起?他解释道:“打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刻意要做一部八小时的剧。我只是把 10 多年来看到、听到、读到的东西结合,把从中汲取的灵感混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整体、流畅的概念。结果一排就是长达八小时的剧。” 灵感诞生于菩提迦耶 《如》的诞生可追溯到 1999 年,当时赖声川前往印度菩提迦耶(据说是释迦牟尼顿悟成佛的地方)参加一个佛法研习营。 在一次静心冥想时间,他坐在摩诃菩提寺庙外的菩提树下,被人来人往的访客绕着寺庙边走边修行的一幕所震撼。于是,他开始将脑海中酝酿的灵感组合成一个宏大的故事,同时也从《西藏生死书》汲取灵感,将错综复杂而丰腴的生命、爱与顿悟的故事,统统从心中和脑子里“倾泻”,挥洒在纸上。 从印度回到台北后,赖声川完成了 29 页的剧情大纲,随后开始通过工作坊的呈献方式说出故事,让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学生演出。 2000 年 5 月,《如》完整版首次在台北艺术大学作世界首演,接续分别在 2002 年和 2005 年,于香港和台北演出。 去年 4 月,《如》展开亚太巡回演出,继北京、乌镇、上海、台北和深圳后,将在下个月的华艺节来到最后一站:新加坡。 该剧由表演工作坊呈献, 29 名演员演绎 100 多个角色。参与者包括中国当红艺人和台湾资深舞台剧演员如许晴、金士杰、史可、胡歌、李宇春、孙强、谭卓等。 每次演出都好像是最后一次 《如》是一部特殊的舞台剧,不仅因为演出时间长达八小时,也因剧情带领观众穿越民国初年和现代,空间穿梭于台北、上海、北京、巴黎和诺曼底。该剧也首创环绕式剧场,将观众席置于剧场中央的“莲花池”,以此为中心环绕观众席搭建舞台,剧情就在观众的四方八面上演着,成就一种非传统的观戏体验。 然而,独特的舞台设计也同时带来技术上的挑战,且牵涉到观众人数的限制。谈到上演该剧时须面对的挑战,赖声川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