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07

刘俊葳 不是广东人却演李大傻

《联合早报》 2007年7月31日 ● 周文龙 不是广东人,却决定饰演本地著名广东讲古大师李大傻的故事。没听过“李大傻”这个名字,却决定担任舞台剧《李大傻》的导演工作。   由TOY肥料厂呈献的最新华语演出《李大傻》将于这个星期开始上演,与刘俊葳和苏佳亮谈起这出舞台剧时,记者却发现两个人接下《李大傻》的表演和执导工作时,也带有一点“说做就做”的“傻劲”。   刘俊葳开玩笑说:“我是被吴文德所骗,起初他说这角色只需讲古时说一点广东话就行。开始排戏时他才跟我说:对不起,你现在所有戏份都得说广东话。”   刘俊葳是TOY肥料厂的创始团员,也是本地活跃的舞台演员。他父母为潮州和海南人,自小并非在广东方言环境下长大。但过去三年多来他在香港表演艺术圈里工作,参与不少当地话剧演出,浸淫在广东话环境中,广东话也进步多了。   他说:“我觉得,演李大傻这个角色,并不尽是考你广东发音有多标准,它的难处还在重新诠释李大傻的讲古,如何以丰富情感去讲一个动人故事,考的是你的讲故事技巧与个人魅力。” 导演苏佳亮之前没听过李大傻   李大傻(原名李福鸿),是本地著名民俗家和讲古大师。他于50年代开始在丽的呼声讲侦探小说、武侠小说及中国古典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等,深受普罗大众欢迎,声音不仅在新马空中萦绕,甚至飘到香港和澳洲,是最早“走出去”的新加坡文化工作者。   但遗憾的是,许多新加坡人对李大傻这位具有独特风范和魅力的讲古艺术大师却了解不深。   《李大傻》导演苏佳亮就坦言,在参与演出前,他并没听过李大傻这名字。   苏佳亮是本地杰出舞台演员,拥有近10年丰富的中英语剧场表演经验,最近演而优则导,开始往导演方面发展。   他说:“是的,‘不懂谁是李大傻’,这话听起是很不可思议。但我这代人是在一个‘干净’的语文源流中受教育,无论学校或家庭环境中都很少接触到方言,的确很难有机会认识到李大傻这类说方言的讲古大师。”   直到苏佳亮开始翻阅李大傻自传后,才知道新加坡有这样一个传奇,才对自己过去所错失的精彩方言文化感到惋惜。   一个半路出家学广东话的男主角,一个从未听过李大傻这名字的导演,由刘俊葳和苏佳亮凑成的演员和导演组合,的确很有趣。   但对该剧编剧许声亮而言,这样的组合,反而能擦出创作火花。   曾是电视台编剧的许声亮说,自己恰好跟导演苏佳亮相反,自小便常听李大傻的广播,受到后者很大影响。...

实践的女儿郭践红 剧场是她的命运

《联合早报》 2007年7月31日 ● 文/周文龙 ■谁是郭践红? ■郭践红,40岁,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剧场设计),夏威夷大学导演学硕士 ■曾为美国爱荷华艺术节、本地演出如剧艺工作坊《郑和的后代》、实践话剧团《傻姑娘与怪老树)等担任舞台美术设计,也是音乐剧《老九》和即将上演的音乐剧《天冷就回来》导演 ■目前担任本地实践剧场艺术总监 身为本地艺术家郭宝崑和吴丽娟的女儿,郭践红的生命从一开始就注定离不了艺术,更准确地说,离不开“实践”。   今年40岁的实践剧场艺术总监郭践红,出生时父亲为她取名“践红”,“红”指的是她出生很“红”(浑身是血),而“践”指的便是实践表演艺术学院。她说:“当时学院还不叫实践,而名为‘新加坡表演艺术学院’,但我想父亲已经有了‘实践’的概念,才会想到‘践红’这个名字。”   她也笑说,中国知名作家余秋雨曾说,“践红”的意思是踩在秋天落下的花上。郭宝崑为女儿取名这么文雅和富有诗意?可践红却认为:“爸爸叫我践红,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吧。”    在“实践”长大   实践表演艺术学院是由郭宝崑、吴丽娟夫妇联合创立的艺术学院,通过舞蹈和戏剧教学,培育本土艺术人才。   而郭践红可说就是在“实践”里长大的。   她小时候居住的后港排屋,也就是实践表演艺术学院所在地,换言之,她的家就是剧团。当她还在婴儿时,父母排练演出时无法照顾她,便干脆把她带进排练室,由演员们一个一个把她抱来抱去,大家都成了她的保姆。   在这样亲切的生活环境中长大,郭践红表示,她的生命不可能没有剧场。   她记得,自己五岁就开始上台演戏,也经常跟学院的朋友们,包括黄家强的弟弟、沈望傅的姐姐等一起制作道具布景、排戏和上台演出。剧院更几乎成了她的游乐园。   郭践红说,自己和其他在“实践”长大的人,接触的都是课本学不到的人生道理,做的也不是为了取得分数的功课,因此都过得很开心。   这也促使她往后做事都坚持一个想法——要做就做自己想做,做了会开心的事。    曾想去创新科技当工厂女工   郭践红热衷舞台艺术,即使上了立化中学和国家初级学院,她仍全情投入艺术活动,忙着组织露营、搞演出。   问她舞台艺术如何吸引她,她说:“我觉得剧场有种神秘感,那灯亮灯暗之间仿佛有一股迷人的力量。”   她也觉得,一群人在一起工作,朝同一个目标前进的感觉很舒服,“比如我参与《小白船》《口羔 呸店》时,与一大...

戏剧盒《是恶作剧还是犯罪》 获准户外搭篷演出

《联合早报》 2007年7月26日 ● 周文龙   要演,不能演,又能演了。   戏剧盒新户外演出《是恶作剧还是犯罪》上演过程,有如该剧故事情节迂回辗转,充满了戏剧性。   《是恶作剧还是犯罪》是戏剧盒社区演出之一,原订于7月4日至8日在宏茂桥、勿洛、中峇鲁和后港等邻里市镇演出。但演出前一天,媒体发展管理局却表示,《是恶作剧还是犯罪》主题涉及种族和恐怖主义课题,不适合在这敏感时期演出,因此不批准该戏的户外演出执照。   可是经过不断地沟通和商榷后,戏剧盒又获媒体发展管理局同意,允许该戏在户外搭篷演出了。   戏剧盒艺术总监郭庆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了这个消息。他说:“当局表示该戏如果要在户外演出,必须在封闭式,有室内感觉的情况下演出。于是我提议搭篷演出,结果他们同意了我的建议。”   戏剧盒将于这个星期六(7月28日)晚上7时30分在兀兰民事服务中心外的广场演出。届时该团将搭起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帐篷,把舞台设在营帐里,让观众免费进入帐篷里观赏演出。 郭庆亮:问题才真正开始   《是恶作剧还是犯罪!》主要由戏剧盒艺术总监郭庆亮与马来剧场工作者艾玲(Aidli Alin Mosbit)联合编导,并有不同种族演员参与。   该剧描述一列北向地铁列车,半路突然刹车,五名乘客:华族青年与他的印度族女友,一名身穿回教袍的马来族男子,以及华族女子与她的马来族同事被困在里头。与此同时,华族青年收到一则简讯:“警方怀疑一列北向地铁列车内被安置了炸弹”。车厢内顿时一片混乱,疑心四起。   媒体发展管理局曾发表声明说:“虽然这出戏是配合种族和谐日而演出,所传达的信息也具教育性。但在户外演出这出戏,并以论坛剧场方式呈现,允许公众决定剧情应如何发展,可能会造成无法预估的公众情绪和反应。”   该局也建议戏剧盒在室内演出该剧,以便能更好地控制现场观众的反应。   针对《是恶作剧还是犯罪!》经过一波三折,最后以搭篷方式在户外演出一事,郭庆亮并不认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反之,他觉得问题才真正开始。他说:“我想知道观众对于这个戏的反应怎样?而那些受人数限制没法进来帐篷,只能在外头‘听戏’的人,反应又是如何呢?”   他也表示,这事也让他重新思索公共空间、讨论空间、心理空间等定义和区别。   他说:“我们谈论的话题是一个公共话题,并以论坛剧场的方式进行自由讨论。可是我们的演出却是封闭式的。这本身的...

内容触及种族课题 戏剧盒户外演出不被批准

《联合早报》2007年7月5日 ● 周文龙    原订于昨天推出的戏剧盒最新户外演出《是恶作剧还是犯罪!》,接获媒体发展管理局通知说,内政部不批准户外演出执照,但不反对在室内进行这项演出。   这是本地近年来首个华语演出被禁演事件。   《是恶作剧还是犯罪!》是戏剧盒社区演出“旅程'07”里两个表演项目之一。该剧主要由戏剧盒艺术总监郭庆亮与马来剧场工作者艾玲(Aidli Alin Mosbit)联合编导,并有不同种族演员参与。   该剧内容涉及种族课题,描述一列北向地铁列车,半路突然刹车,五名乘客:华族青年与他的印度族女友,一名身穿回教袍的马来族男子,以及华族女子与她的马来族同事被困在里头。与此同时,华族青年收到一则简讯:“警方怀疑一列北向地铁列车内被安置了炸弹”。车厢内顿时一片混乱,疑心四起。   据戏剧盒说,内政部通过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表示,鉴于最近所发生的事件,他们认为这个时期并不适合在户外演出这个论坛剧场。 戏剧盒艺术总监 表示遗憾   戏剧盒艺术总监郭庆亮对当局不允许《是恶作剧还是犯罪!》在户外演出深感遗憾。   他在发给媒体的声明说:“对于如何让新加坡人从容地应付恐怖分子的袭击,是我们创作《是恶作剧还是犯罪!》的动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戏的演出,帮助新加坡人学习如何处理恐怖袭击带来的强烈的情感与心理冲击。”   他说:“开始创作这出戏时,我们没有预料到,这一阵子会发生一连串的事件:内安部逮捕自我激进化回教徒及伦敦和格拉斯哥的恐怖事件。”   他强调:“恰是如此,我们更迫切觉得,应该及早并即时探讨这些重要的课题。我们不想等到恐怖事件已经发生,再来亡羊补牢。”   戏剧盒已经向内政部要求正式的书面解释和通知。它也将另行安排在室内演出。   另一方面,“旅程'07”另一项演出《大歹记!》则获得户外演出执照,并将如期进行。演出将由即日起至8日,分别在宏茂桥中心Central Stage、勿洛中心NTUC外、中峇鲁大厦和后港中心大牌805等地点演出,时间为晚上7时30分。欲知详情,可拨电63245434向戏剧盒询问。

为什么只怀疑他的包 戏剧盒社区演出《是炸弹还是恶作剧》

《联合早报》2007年7月3日 ● 周文龙   最近新加坡传来不少恐怖袭击新闻,有一天,一辆地铁列车行驶至一半时忽停电,车子停下来。正当人心惶惶时,一个乘客又接到朋友拨电,听说列车上有人提着炸弹。这谣言令车上乘客更紧张,大家都四处探看有何可疑人物,结果一名手提黑色包包,蓄着山羊胡的马来人,顿时成为最可疑的人,并被乘客强迫打开他的包包。   ——以上所叙是华语剧团“戏剧盒”最新社区演出《是炸弹还是恶作剧》的内容梗概。虽然这是编导郭庆量杜撰的故事,他却认为这是一个具现实意义,很有可能在现实生活发生的事。 他说,恐怖袭击在世界各地发生越来越多,即使像新加坡这样相对安全的国家,都可能出现极端恐怖主义分子。“像我写这故事不久后,新闻就报道有几名自称为极端主义分子的新加坡公民,搞到连议员都要出来澄清问题。”   虚构和现实如此相似,令郭庆亮有点震惊。   恐怖主义又常跟宗教及种族问题连在一起。很多恐怖主义分子为极端的回教徒,本地几乎所有马来人都是回教徒,这导致有些新加坡人,提到恐怖主义事件自然就跟马来回教徒牵扯在一起,甚至误解为恐怖主义分子就是马来回教徒。   “我们的种族间的确存在这问题。”郭庆亮比喻大家就像将灰尘扫在地毯下,避而不谈。   为了对马来民族有深一层了解,《是炸弹还是恶作剧》找来马来戏剧工作者艾玲(Alin Mosbit)联合编导以及一些马来演员参与。这是戏剧盒自《逃亡》(与马来剧作者亚菲言合作)后,第二次与马来戏剧工作者合作。   作为华语剧团,郭庆亮认为这种多元种族合作是有意义性的。“我们处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我身边也有不少马来朋友,所以对马来社群一直都很感兴趣,想与马来剧团合作。”   他觉得这样做法,让他的创作能从更客观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不至于变得太过“华文化”,也让他进一步去探讨深层的种族问题。   他说:“开始跟艾玲提起合作一出以种族问题为主题的戏时,她笑说,是不是又要做一出所谓种族和谐的戏,好像两个种族在组屋楼下同时举行婚礼,结果发生误会之类。我说,不是,我想做更具深刻意义的种族问题,如恐怖主义,她马上二话不说答应了。” ■郭庆亮:迫切需要碰触这类题材   对郭庆亮而言,两个族群在生活习惯上所发生的小摩擦等,只是“礼节问题”,族群之间的误解和歧见才真的是“种族问题”。   比如与艾玲等人交流后,郭庆亮发现,马来族群大多数不视恐怖主义为种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