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剧场呈献法国当代名剧《艺术》 三个男人一台戏

《联合早报》20131228¤邓华贵

本地最年轻的华语剧团九年剧场,转眼间将在明年连续第三次参加华艺节,呈献法国才女剧作家勒扎创作的一流当代喜剧《艺术》。

九年剧团艺术总监谢燊杰分享他们如何通过每一次的演出突破自我,及丰富本地华语剧场的生态。

对一个新成立不久的剧团来说,要连续三年受邀参加本地艺坛盛事之一“华艺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九年剧场虽是本地华语剧场界年纪最轻的剧团,但其创办人之一,也是艺术总监的谢燊杰,却早已在剧场界磨练多年。

为本地华语剧场“把把脉”

他坦言,剧团的成立,不仅是要填补华语剧场的一个缺口,也希望为本地华语剧场“把把脉,看看我们是否还有能力搬演经典剧目”。

正因如此,九年剧场每年在华艺节呈献的节目背后,总有个明确任务要完成。去年的华艺节,剧团呈献的首部作品《谁怕吴尔芙?》(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就是要测试本地华语剧场是否还有能力将经典剧目搬上舞台。

今年华艺节,剧团带来的华语版《十二怒汉》(Twelve Angry Men),就是要尝试在本地剧界找出12名舞台资历够深、华语也能说得标准流利的男演员登台。

至于明年将在华艺节亮相的新作《艺术》(Art),谢燊杰表示,华语喜剧在本地较不常见,因此选择搬演这部法国才女剧作家勒扎(Yasmina Reza)作品的华语版。

有趣的是,谢燊杰特地为这次演出找来了未能参与《十二怒汉》的三名优秀男演员——刘晓义、钟达成和苏佳亮,似乎想弥补之前的小缺憾。

三部剧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是海外经典剧作而非本地原创剧,这也符合谢燊杰创团时的理念之一。

呈献经典剧尽量保持原貌

谢燊杰解释说:“我发现近年来,本地剧团上演的原创剧数量远远超出了经典剧作。当然,这不是件坏事,但也意味着华语剧场存在着某种缺口。创办九年剧场的用意就是希望填补这个空缺,挑战一些经典剧目,开创一个新的方向。”

如此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他机会为本地华语剧场把脉,看看新加坡是否有能力制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华语经典剧。“我一直在思考什么叫作‘新加坡华语戏剧’。什么样的原创或经典剧,才能最贴切地体现出我国文化?要怎么做,才能加强本地华语剧场的延续性?”

显然的,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找出答案,但它们至少给予了谢燊杰和九年剧场一个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剧团的另一特点在于,每呈献一部经典剧的华语版本,都会尽量保持其原貌。例如即将在明年2月华艺节上演的《艺术》,谢燊杰便按照原作家勒扎的要求,采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宫宝荣直接从法语译成的中文版,尽可能忠于原著。

在伦敦和纽约获奖无数的一流喜剧

《艺术》是勒扎最为人知,也是在伦敦和纽约得奖无数的一流当代喜剧。故事讲述三个拥有15年交情的好朋友SergeMarcYvan,由于Serge以天价买下一幅背景全白、外加几条白色细线条的现代画,而产生意见分歧。

随着一场唇枪舌剑在三人之间展开,他们对艺术品味的分歧也渐渐发展为互揭疮疤的攻击,使这场荒诞的争执越演越烈。

谢燊杰指出:“这部剧通过三名好友由于艺术观点不同引起的纷争,一层层剥开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在与人相处时,要是碰上道德观念或是艺术价值不同,那什么时候应该坦诚,什么时候又应该撒谎?而如何在撒谎的同时,又不伤害到别人?

“可见人与人的关系是如此复杂。我想无论是朋友之间的友谊,或是夫妻之间的爱情也好,懂得如何维持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该剧另一主题在于探讨艺术的本质与价值。谢燊杰说:“是一部艺术作品本身就有价值,还是因为它符合多数人的艺术判断,才赋予其价值?戏剧作品也是一样,尤其是一些后现代作品,也许是你想看的话,才会看到它的价值。”

●华语剧《艺术》/明年27日至9日/下午230分、晚上8时/滨海艺术中心小剧场/35元/售票:SISTIC;电话:6348555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