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
张天广编导 / 2002年 1. 赖言: 《圣人孔子》这一部话剧是在探讨孔子的精神是否对现今的文明有所好处,得到真理就是问题的答案吗?在剧里,编导用了一些反讽和隐喻的手法呈现儒学的弊,让人寻味难耐。 其中有一幕,是演员们把“孔子”给“押上台”,说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接着演员们便分血块吃,“边吃”就边怒骂孔子的封建思想是害人的。“吃血块”表面上是隐喻了“人吃人”的意思,但更深一层是隐喻礼教吃人的意思。“我仁义,你功利;我道德,你卑鄙”、“ 我忠信我们领导吗?他堵前门,开后门,损公家,肥私己,偷寡妇,玩小妞,厚颜无耻,丧尽天良。我要是相信他,这会儿被吃了,连骨头都不剩。”上述的一些台词就显示出了人们的愤怒、不满、无奈,狠狠的表态人们顺从礼教,但却没得到相对的回报,因此仁义道德变成了礼教虚伪的面具。圣人的精神受到质疑,这剧好像也是要批判一味跟从封建礼教的麻木愚昧国民,并且支持革命等。 至于“孔子”这角色的出现,用处大概是要让观众不再被动的观戏。他的出现打破了时空,与现代人“对质”,这样能让观众觉得真的在看孔子如何被抨击,从而思考流传下来的儒学是否还是利多于弊。 2. 吴芮珑:《圣人孔子》的符号及意义 张广天所编导的《圣人孔子》是一部牵涉“反叛传统”,借用诸多历史事件,而上演的前卫剧场。当中,此剧运用了的历史的符号最为鲜明。 从1971年到2001年这三十年间,分别发生了 913 和 911 事件,都是飞机坠机事件。以这两件对人类文明及思想有了一定的影响的事情,其意义足以让我们对自己向来引以为傲的价值观念产生质疑。主要是让我们用另一种角度看待今天的社会主义,打破任何一种迷信。 除了以上两件事之外,剧中也不断提到许多历史事件,例如秦始皇、司马迁、中国所签下了的各款条约和更重要的毛泽东毛主席。剧本不曾间断地反驳孔子的“教诲”,让观众/读者 不禁发现,孔子所传达的“教诲”其实很通俗,只不过是经由他的笔墨而成了“教材”。从这里感受到,实际上“圣人孔子”也是中国人,这个戏所描述的并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孔老夫子,而是跟大家一样的平民。另外,演员在戏剧里面不是以具体人物为出现的,而是活了两千年的孔子的学生子服、子路的形象。 因此,每个人都带着这无法摆脱的价值观念面对人生,而这只是其中一个解决问题的角度,最后的重点在于思考我们可以采用什么别的角度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