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孟京辉导演 / 中央戏剧学院 / 1991年
1. 黄盈盈:
《等待戈多》这部戏剧通过各种不同的符号来显示生命的无助,及寻找完美世界的艰难。首先,此戏剧的舞台空间使用了颜色符号。舞台主要以白色为主,只有将后台与正式演出的舞台分开的帘子、在台的一角的钢琴, 和在另一边的脚踏车不是白色的。除此之外,演员的服饰也不是白色的。我将以上提到的理解为现实与理想世界的差别。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的地方主要是白色的, 是一个纯洁、没有烦恼的地方;演员们的衣着、钢琴和脚踏车都是较深色的,象征现实世界。帘子则是从现实通往理想世界的"门"。深色永远无法融入白色,代表现实是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完美的世界的。
剧中也有物质符号的元素。戏剧一开始, 便安排了一个男演员表演面对困难地在脱鞋。这一幕代表了人生中的痛苦和束缚: 一个人虽然想摆脱这些绑着他们的痛苦和束缚, 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时侯还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就好像另一位男演员要帮那个男演员脱鞋的时候, 不但没有帮到他, 反而把他弄疼了。
两位流浪汉到了似乎像理想世界的地方(白色), 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这个人应该会带流浪汉们到真正没有烦恼的地方安定下来。但戈多始终没有出现, 也许根本不存在, 告诉了我们这种无忧无虑的世界, 是根本不存在的。
2. 陈沛敏:《等待戈多》人物涵盖的符号性
剧中两名流浪汉,衣着不整,登场便穿着没有扣上钮扣的黑白西装,露出赤裸裸的胸膛,样貌颓废。一白一黑露胸的穿着,象征没有色彩,枯乏无味的人生。这也隐喻着社会上其他穿着西装的人士,西装底下的他们也如同流浪汉一样,平凡无趣。对于人生乏味的感观,是因为两人都在等待戈多。等待戈多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戈多究竟是谁、几时会和他们相见,都无所交代。这样的等待,象征着人对未来的未知。人生如“戈多”,充满着许多未知,不在人的掌控之中,只能等待时间的推移才能知晓。然而,时间的推移未必会让人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流浪汉刻意地等待着戈多,然而戈多始终没有出现。
在等待的过程,他们彼此交谈,但谈话内容缺乏重点,前言不搭后语,都是断断续续,毫无意义的对话。此外,他们也做了许多令人百思不解的动作,如脱靴子。脱掉了令他痛苦的靴子,白衣流浪只茫然地往里边看看、摸摸。说话时,又把破旧的车轮来回滚动。这些动作,象征着这段谈话是盲无目的的,就像等待戈多一样。没有意义,却仍然继续交谈,仍然作出无头无尾的动作,似乎是二人在苦闷等待中寻找的某种解脱。这样的解脱,也许会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寄托:至少等待时拥有彼此的陪伴。但这样的解脱是无谓的,支离破碎的对话和无聊的动作,更突显出等待的无奈、单调、与刻板,隐喻人对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助,只能忍受等待的煎熬。
3. 林慧敏:
《等待戈多》里的内容是两个流浪汉在等一个叫‘戈多’的人,可是等来等去这个人始终没有出现。两个流浪汉明明知道他或许不会来了,但还是耐心等下去。《等》通过象征性的符号充分地表现出“荒谬剧场”意义,以开放性的结局收尾,让观众自己在看完戏后寻找自己的意义。
剧中的象征性符号除了等待一个由始至终没有出现的人以外(象征着荒谬),还包括了两个流浪汉的对话和动作以及舞台的装饰。
比如说,主角A想脱掉靴子,然而尽管他多使劲,靴子还是脱不出来。这个举动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主角B的出现。这个举动让观众觉得纳闷,甚至无聊。又比如说,主角B和主角A的对话也似乎环绕着微不足道的东西;导致他们的对话内容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聊。这似乎让观众觉得奇怪,甚至荒谬;怎么他们的对话没有逻辑,也没有一定的方向,根本不想平常人的对话。另外,舞台以简单的台具布置配合着朴素的背景颜色,象征着‘自然’,但是演员的言谈举止却不自然。这带出了“与自然不和谐”的意义。
观众似乎不能从这些符号中找出个所以然,但这就是“荒谬剧场”的目的,表现出“没有意义的意义”,给观众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4. 陈美燕:荒谬中产生意义
乍看之下,《等》似乎是荒谬和没有逻辑的戏剧。两个主角的对白无厘头,似乎毫无意义,夸张的反应也显怪异。剧中,他们始终没说明‘戈多’是谁。我认为,‘戈多’其实是看似穷途末路的两人所想象出来的一个‘人’。这个‘人’或许象征了希望,虽然无法确定戈多是否会来,但他们俩却坚持等他。一些显得无厘头、无意义的举动其实是从‘无意义中找出意义’。例如主角往鞋里摸,把鞋子倒起来甩了甩,好像要从鞋子里找出什么似的。主角是如此期待能从鞋子里挖出东西,或许是想挖出能给予他们希望的东西,但从旁人看来,他的这个举动却显得怪异。另外,例如主角决定在等戈多的同时,做些事情,于是便提议上吊。但最后他们却打消了念头,因为他们想听戈多的意见。戈多或许虚无飘渺,但对主角们来说,戈多是他们的救世主,是他们活着的唯一希望。如此荒谬的上吊举动,却突显出了一些人生存的意义。我认为《等》其实反映了现实,就如《等》里的无厘头对白和不合常理的举动,人生其实也是如此荒谬,当觉得人生苦闷的时候,等待‘希望’或许就是一些人活着的意义。
5. 叶文斌:
《等待戈多》是部典型的荒诞剧场作品。传统话剧通常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引起观看者的共鸣和回响;《等待戈多》却利用了故事情节的缺乏使剧变得空虚,来再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无方向感。此剧的故事性不强;它着重于利用舞台空间以及演员台词与动作的重复来表达意象。第一幕,一名流浪汉在尝试脱掉自己的靴子,而他的伙伴则是阅读着报纸,不断的重复其中的一个句子。两个人在等待戈多当儿做着日常琐事,再现了人们现实生活的循环性。有人说剧中的戈多可比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神灵或希望之类的抽象物;流浪汉们不知道自己在等个什么样的人,却还是等了下去。表演充满了荒诞与非真实性,却道出了一个非常贴心的问题:人们日复一日地在社会中生存下去,是期待有个‘戈多’在等待他们,还是他们在等待‘戈多’的出现?
6. 谢征达:《等待戈多》中的颜色含义
《等待戈多》这出前卫剧场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外露和隐藏式的符号等待着观众去解读。《等待戈多》这出戏主要是有两个演员主挑大梁。 这两个主角同处在一个空间里,有着相同的目标(等待着戈多的来到)。两个演员分别穿着一黑一白。从观众的角度看起来,两个主角身分格外分明。“黑与白”之间也可以有许多的不同的隐喻。
看到“黑”人们就会想到邪恶,阴暗,诡异,恐怖等等。看到“白”时,人们又会有另一种想法,如善良,纯洁,完美等。因此,两名主角分别穿着一黑一白就会给观众一种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同时一个空间里在等待着戈多。两个演员也是互相穿着代表着自己的颜色的外套,而里面是没有穿的。这似乎也是有意的让观众知道人类在外套底下的本质是一样的,内心也是一样的。
这两个主角也分别象征着两个极端世界的人(以颜色来分)。这不得不让我们必须思考是否这个象征着“上帝”的戈多都是全世界人类的守护者,人们不分善恶都以戈多为心灵寄托的对象。
从《等待戈多》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两个主要演员虽然有争执,可是却又互相依赖的。例如:穿“白外套”的主角睡着时,穿着“黑外套”的主角就会感到十分不安,东张西望,还用自己手上的黑色雨伞对着空中乱挥。而当穿着“黑外套”的主角离开那个舞台空间时,穿“白外套”的主角就会显得特别孤单和恐慌。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人类是相互依赖,而且脆弱的。戈多因此也就成为了人们心理共同存有的信念与期待。
7. 黎駿傑:等待戈多 - 符號解讀
前提
除了對其劇情感到匪夷所思之外﹐我也把劇情看成是人生的濃縮寫意。
口琴
我要分析的的是在劇中多多(戈戈的朋友﹐穿黑色大衣那位) 在等待着戈多的時候﹐拿出了口琴吹奏的口琴。
首先﹐我認為口琴在劇中再現了人生中短暫的快樂時光。
兩位主角在演出中大多時間不是在苦惱着脫鞋﹐就是在愁着戈多的出現。而在過程中他們痛苦着﹐爭吵着﹐並顯得極度無奈。這間接令觀眾的我們感到氣氛的煩躁和壓迫。我認為他們這些苦惱﹐反映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面對着的生活艱難及無常的無奈。
口琴吹奏為演員們帶來了短暫快樂﹐也同時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喘氣的空間。但是觀眾在突然解壓的環境下會思考到﹐其實人生大部份也是在苦惱中度過﹐而快樂相對顯得短暫。口琴吹奏的短暫令人感嘆人生中快樂也是如此﹐也令我們更珍惜現在擁有的快樂。
在口琴出現之前﹐兩人是在苦惱與無奈中度過。但是在口琴的出現後﹐兩人便在快樂和祥中度過。兩個情景都是相同的等待﹐但是其中的苦惱與快樂並不是絕對而是可以選擇的。
口琴的意義在此可以是改變劇中人物的情緒與態度的一種能力的再現。口琴能為人們所掌控﹐也代表着我們每個人都有着掌控我們現實人生中歡樂悲傷的能力。既然人生是必然的﹐而我們有能力選擇﹐那麼我們更應該調整心態以樂觀的態度看待人生的不如意事。
8. 黄铭娜:脱不掉的靴子和旋转的轮子
在剧的开端,一个身穿白衣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设法想把他的靴子脱掉,但不知什么原因,就是脱不掉。过后他还要黑衣人助他一臂之力,但徒劳无功。挣扎了,喊痛了,最后终于自己莫名其妙地把靴子脱掉了。他把手伸进靴子,制造了里头有东西的假象,但把手一开,却只是空气。
我所体会的是世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和途径。有的时候,我们人会因为自己的困难而怪罪周遭的因素或自己。其实如白衣人,问题不在于靴子有障碍物或自己的脚,我们许多的苦难就是没有原因,意义的。当时虽然历尽波折,但黯然会首,才发现人生也不过如此,就是因为自己太执着才会那么的痛苦。白衣人死命的拔掉靴子,却只带给他更多的痛楚。这让我觉得有时我们就算撞破头,也不能越过墙。人有的时候应向水一样的前进,如果前面是座山就绕过去,网就渗过去,坝就停下来,等待时机。接下来,我们看到了白衣人在转脚车的轮子然后跟着它跑。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无谓的追逐?在我们在追求名誉,成功的当儿,我们也成了它的奴隶。
9. 刘晓义:脱不下的靴子
剧中,演员拼命想要把一只靴子脱下,可是靴子却好像粘在脚上一样,怎么也脱不下来……靴子穿在脚上,就得用它们做点什么,比如说走路。演员站在台上,就得表演些什么,比如说扮演角色。人活在世上,就得找点事情来消磨,比如说“等待果陀”。双脚、演员、人,都是自由的!而《等待果陀》的两个演员,却似乎没有什么角色可以扮演,似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台词可以交谈。他们的对话,没有连续的线索,只有荒诞的片段。他们在台上无比自由,闲扯、睡觉、爬树……随心所欲。他们唯一的不自由,就是必须一直地待在舞台上。而这一切,是因为他们在“等待果陀”。靴子穿在脚上,你能用它们来做任何事情,但是就是不能脱下来――这个就是生命的游戏规则。而这个过程,被简化成一个“等待”的动作。看似拥有主动的意识,却只能有被动的行为。这种毫无意义的等待,就是他们的全部。因为他们存在,所以他们等待;也因为他们等待,所以他们才存在。
10. 李来玲:
在《等待戈多》这部剧中,我看到的舞台是简单、空荡的。舞台上的道具不多,颜色也以白色为主。在我看来,舞台的简单布景是为了要观众把集中力都放在两位主角上。两位男主角在这空荡的地方等待戈多的出现,却始终等不到。我认为这场景代表着现实人生。现实人生中,我们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可是,同时也是空荡的。我们一生中终究都是在寻寻觅觅中度过,也在等待中度过。或许,就是在等待自己被获救、被救赎。剧中,其中一个主角,一直重复着一个动作。他一直在试着把鞋子脱下来。这看起来不起眼的动作,却因为他屡次的失败,而特别引人关注。最后,他成功的把鞋子脱下,却只脱下其中一只鞋。接着,他就只穿这一只鞋在台上走着。为了脱下鞋子,他花了不少的功夫。最终好像放弃了。宁愿光着一只脚走路。这似乎象征了平常我们在遇到挫折或难题时,就会打退堂鼓。连这种琐碎的事情都可以半途放弃,更别说其他的了。相信大家始终在等待。或许是在等待一个贵人、或许是个良机。这可能就是剧中背后的意义吧。能够等待或许就是种希望,也同时让生命有意义。
11. 李姝静:
看了一部份的《等待戈多》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剧中的内容真的非常荒谬。从头到尾,全剧只围绕在两个主角的对话与互动中,观众所能看到的,只是两个流浪的人,戈戈和狄狄,毫无目的的谈天、自我娱乐来打发时间。他们两个人死赖在同样的地方,是为了等待“戈多”。但荒唐的是,他们口中的人竟然是他们不认识的一号人物。他们不知道他何时会出现,甚至连他会不会真的出现也不知道,只是呆在同样的地方,苦苦的等待着。
既然不认识,又何必浪费时间去空等?况且,他们都不能肯定戈多一定会出现。但是,想了想,如果换成是自己,身为一个流浪汉,居无定所,我一定会感到往后的日子,我将要如何生活下去。没有物质上的稳定,没有一个日日可归的定所,未来是一个未知数。
戈戈和狄狄就是这样反复的过着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他们每天的对话,在观众眼里,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废话。他们所做的事,也仿佛都没有任何意义。但是,真的只是如此而已吗?拿他们两个要爬上树上掉的那一部分来看,我认为他们不是只是为了试探树枝是否能够支撑他们上吊时的重量,而互相推让,拿不定主意谁应该先上吊。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作者有意要这么做的。两人的等待,虽然漫长而毫无意义,但是也没有谁愿意放弃,没有人愿意就这么死去。他们的希望,是让他们能后熬过绝望的力量,让他们能够支撑下去的力量。但是希望越大,绝望便更加显著,这是何等的荒谬啊!
就是因为人们过着如此空虚的生活里,所以“戈多”才那么的重要。他是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让他们能后带着希望去憧憬美好的未来。就算是没有露面,又或者不是真实的,至少人们能够找到一个让他们不放弃的目标。“戈多”是人们摆脱种种束缚、为未来有所努力的推动力。
12. 蔡承嬑:
等待戈多有相当荒谬的剧情。
首先出场的是一名穿着褐色外套的男人,他使劲地想把穿在脚上的皮鞋脱掉。他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在终于把鞋子拔出来。
紧紧套在脚上的鞋子,可能象征着一种束缚,也许是当时社会给予人民的一种压力或枷锁。所以当那穿着褐色外套的男人成功拔出鞋子时,他紧张的伸手进鞋子里,似乎迫切希望找到些什么,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这表面上可能被解读成他们无聊的一个举动。 其中的意义,也许是,当他们努力设法摆脱社会枷锁、以为那样就会找到生命的曙光。但当他们终于做到时,却发现其实一切只是自己的幻想。
戏剧里的另一主角,穿着黑色外套的男人,在阅读报纸时,一再重复他所念出来的东西。这和他们两人在剧里的其他对话一样,即单调又毫无意义。他们俩又好像呈现出一副很忙的样子,但其实都是在忙着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无聊的对白、单调无趣的生活、“假忙”的样子,也许反映了社会,人们似乎很忙碌,但其实可能不知自己到底真正为了什么而这样忙;显示出人们生活的空洞及空虚。
白色倒着悬挂的那颗空无叶子的树,也许是等待的象征。他们俩所等待、恳切期待,这一整个过程,能从树的变化看出。从一开始光秃秃的树,到最后也许会树叶茂盛。这应该是当他们认为所等待的东西即将实现的时候了。
13. 陈勇安:《等待戈多》中的戈多
在《等待戈多》一剧中,被剧内两位主人翁不停括在嘴边的“戈多”到底是谁?
有人说他就是“上帝”,也有人说他是“死亡”。 “戈多”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就有如人们怎么诠释‘人生意义’一样。有的人认为人生没意义,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为了等死,而又些人则认为人生就是为了希望而活。相同的“戈多”的角色多样化,他没有一定的扮演角色,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
“戈多”对于不一样的观众起着不一样的感动与意义。
在基督徒眼中,他可以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也可以是“世界的末了,新世界的到来,耶稣的再次到来”。在道教中他可以是“无为、成仙”的境界。在佛教里他可以是“解脱、净化、成佛”的定义。在乐天派人们眼中他是“希望”,在消极人们眼中他可以是“死亡”或“绝望”的到来。“戈多”可以是毫无意义存在的东西,也可以根本什么都不是(若剧中人物都是疯子)。
就像荒谬剧场“表现人的存在状态的无意义”,《等待戈多》中“戈多”的“没意义”更凸现了其意义。其表现手法更是挑战了人们对于信仰的坚定。剧
中人物等待“戈多”仿佛是件毫无意义可言之事,等了老半天,也讲了老半天半懂不懂的话,“戈多”到了剧终仍然没出现。
到了曲终人散的谢幕,有的人走有的人留。但有会有多少人有“等待戈多”出现的坚定信仰与恒心?
14. 何佩珊:
《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的荒谬戏剧。整部戏毫无任何主题或意义,故事内容与演员对白根本不合逻辑、不合常理,因此荒谬。戏里其中的内涵,有赖于观众自己去探索、揣摩及深思。当然,不同人或许会有不同的体会。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要制造的效果吧,让观众寻找没有意义中的意义。
戏里,两位饰演流浪汉的演员都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动作,使人摸不着头绪。但这些动作的背后都有它们一定的含义。就好比脱靴子的这个动作。流浪汉甲一直拉自己左脚上的靴子,想把它脱下来。他用双手使劲地拉着,但靴子就是脱不出来。他不停的重复这个动作,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在我看来,脱靴子的这个动作反映出了流浪汉甲内心深处的一个期望。他想把靴子脱掉,是因为他想解除自己的困境,想摆脱自己当时的生活。流浪汉的人生是没有意义、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他们只能一天过一天,能活多一天就是一天,生活无聊透顶,非常空虚。
或许流浪汉甲察觉到这点,所以想要脱离这种生活。他很努力的要脱掉靴子,不管多困难他都一直试,但还是无法办到。这反映了他生活中的无奈。于是他找流浪汉乙帮忙。流浪汉乙尝试帮他脱靴子时他大喊脚疼。后来,流浪汉甲费了很大的劲终于自己把左脚的靴子脱下。他把手放进靴子里,却什么也没找到;把靴子倒过来,也没有东西掉出来。流浪汉乙骂他自己脚有毛病所以脚疼反而乱怪靴子。流浪汉甲一直认为靴子里有东西脚才会疼,其实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他想解决脚疼的问题,以为脱下靴子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反映了他生活上的困境也是无法解除的,因为他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流浪汉的生活之所以会如此不堪,是由于他们没有主动去寻找生活的意义,而只是等待某种奇迹的出现。就像脚疼是因为脚有毛病,而不是靴子里有东西。若要有效的解决问题,他必须找出问题真正的所在之处才能对症下药。
15. 陈琪葳:《等待果陀》布景及服装符号的意义
《等待果陀》勾勒出两个被囚禁的人渴望摆脱枷锁,却又无从得到自由的情境。《等》的布景以白色作为主要色调;不论是墙壁、窗户还是台左的灯光,都使用简洁、明亮的白色。这种安排有别于一般牢房里的灰暗,为‘牢房’创造新的意义。白色的牢房是生活看似美满的人内心受困的再现。监狱不只是一个法治社会惩处罪犯的地方,它更是社会强加在人身上和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建构。人在寻求生命意义的时候被内心的欲望和外界的纷扰所困惑,在继续等待和放弃等待象征上帝或真理的“果陀”之间徘徊,变得不自由。
舞台的左右方个别置放两个象征棺木的白色箱子。两个男人的无期徒刑就像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他们体面的西装底下是赤裸的上身,仿佛在光鲜的外表之下只有内心的空洞。象征罪行的西装使人受束缚,无法直接地、亲密地与上帝交流。这和亚和夏娃违背上帝的意旨以后发觉自己赤露身体、用叶子编成衣服并且远离上帝的故事产生了互文的效果。圣经的上帝是主动接近人的上帝;然而《等》中的“果陀”在囚犯眼里只是一个幻影,一个人在生前无法感知的力量。《等》除了挑战‘上帝’与人的应有关系,也再现了一些人心目中对上帝的扭曲的理解。
台右的箱子前后分别是两个轮子和一张椅子。男人只脱了一个牢牢套着左脚的靴子,因为他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羁绊。脱下一支靴子的他就算跛着脚,也无法依靠轮椅行动,因为椅子和轮子是分开的。台左的箱子后也有一台倒转的自行车。监狱里的男子还没有等到果陀,他们的生命就是残缺的 ,生活规律是颠倒的。不论他们是否自觉,没有果陀的他们已经近乎失去理智。
16. 许月丽:荒谬之意义--《等待戈多》舞台布景的符号解读
镜框式的舞台设计。舞台上两个矮墩。天花板上一个带有枯树的形象的物体。带有自行车形体,但是扎根在固定的一处的物体。两个自行车轮子。
天花板上一个带有枯树形象的物体。为什么不说那是一棵枯树呢?因为它没有扎根在土壤里、没有开在庭院里。它的生命始于舞台的灯光照在它身上的那一刻,终止于舞台暗下来的时候。如果说那是一棵树,是不是同意了天花板就是土壤?那,世界岂不是颠倒了过来?
自行车本来就是自由流动的交通工具。但是舞台上的自行车被固定在了一处。于是它失去了作为自行车的意义。这好比玛格列特(Rene Magritte)的画作“This is Not an Apple”所画的那一个只拥有苹果的形体的物体。失去了原物的本质和其作用,该物只能成为原物的象征,并不完全是原物。两种失去原来意义的事物(树和自行车),和两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在说着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苍凉灰白的舞台。全程灯光十分明亮,仿佛是要告诉人们:“看吧,看清楚吧,把你们的期待的本质给看清楚!到最后什么也没有!”白色让人联想起冬天,而陪着人们度过冬季的,就是对春天的期盼。万一连冬去春来这么必然的自然界现象也变得不再必然,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我们依靠的?
天花板上的枯树和扎根的自行车、只套着外套的两个人、坚持要脱一只靴子的人,都不存在实际意义。是荒谬的吗?它的荒谬却正好解释了另一个意义—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必然的意义。
17. 陈文娟:
其剧毫无逻辑,情节杂乱无章,通过精心的舞台设计,人物语言以及动作,表现出世界,人生的荒诞性,引出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舞台上的枯树营造了荒凉感,而“颠倒”的枯树和脚踏车则凸显了剧本所要表现的荒诞性,让观众思考究竟是枯树“颠倒”了,还是自己处于“颠倒”的位置。这样的舞台设计使观众能“参与”剧本人物的世界,思考人生的荒诞性以及存在的意义。剧本也通过了许多无因无果,看似荒谬的情节,凸现剧本主题。例如,脱靴子除了引入人物的痛苦,人物使尽平生之力脱靴子,怀疑里头有东西,但其实却没有,这漫长情节的设置突出了整个情节的无聊多余。另一名演员脱帽子的情节也是如此无聊,无因无果。上吊的情节也同样无因无果。这三个情节从性质上来说,代表了人类的痛苦。而情节的荒诞无聊,也再现了世界是无聊的,人类一切的痛苦都是无缘也无果的。它的出现是突然的,它的消解也是莫名其妙的,人类如果试着想解脱它,那也是徒劳的。
18. 钟婉婷: 从荒谬中找寻意义
贝克特所写的<<等待戈多>>是“荒谬剧场”的一个代表作品,由戏剧大师孟京辉于1991年重新搬演。戏一开始,引入观众眼帘的已是一个荒诞的境地。全白的荒原,高挂的一棵枯树,两个石头,破旧的脚车和在背景的大黑钢琴。这些布景、道具极为简单,但都有其寓意。原剧原本使用黄昏的背景色,但孟京辉却选择用白色,虽然和原著不同,却把荒原,世界的空虚与悲凉的气氛发挥的更完全。而白色也代表着“空洞”与“空白”,这和剧里没结果的“等待”有很好的寓意。在原剧结尾里,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会新添几片绿叶,或许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和微弱的希望。这些“直接呈现给观众”的舞台形象,因其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场面而被追加了象征意义,使作者的内在思想转化为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贝尔特把这种荒诞的形式称为“比喻”。他想让舞台道具开口说话,把思想变成视觉现象,使人物的情感外化,充分体现“荒诞”的意识。这些荒诞的舞台形象大大加强了戏剧的效果,是比对白、台词更重要的戏剧因素。
有一点让我感兴趣的是孟京辉放在背景里的黑钢琴。这在原著里不存在也理应不需要。但从辞源上来说“荒诞”一词来自拉丁文“聋的”,原本用来描写音乐上的不和谐。字典上注明它是“不合道理和常规, 不调和的, 不可理喻的, 不合逻辑的”。在英语中,“荒诞”一词可简单解释为“荒谬可笑”。所以我认为从一开始,孟京辉早就在暗示观众这是一个“荒诞剧”了。
在人物分析方面,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是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为两个流浪汉,他们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第二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并且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特征,更不是以往我们在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中见到的那种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他们那疯疯癫癫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在这种荒诞的外形下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就更深沉、更强烈,是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我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的心态。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但这部剧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人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但处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
为了表现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贝克特在创作上打破了传统戏剧的陈规,使剧本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该剧从不同的平面突出幻灭感, 突出没有目标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和等待。如果该剧有第三幕、第四幕, 也必然是重复前两幕的程式。这些都表现出人的处境单调、刻板,以及人生所承受的没有尽头的煎熬。 在贝克特的戏剧中,“形式就是内容”,毫无意义、支离破碎的语言、形象,就是他戏剧的语言。舍弃虚构,还原生活的真实,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也就是他的成功之处。所以“荒诞就是真实,无理就是现实”,因此他的作品很难理解。
19. 蓝承慧:
我想分析的是在《等待戈多》中“戈多”这一个符号。我觉得,“戈多”除了能象征上帝之外,我更觉得“戈多”象征的是一种希望,一个能改变命运或环境的机会。因为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害怕错失能够改善命运和环境的机会,所以无论“戈多”看起来多难等,多不可靠,他们还是愿意继续漫长的等待。爱斯特拉冈原本想要离开他们和戈多约好的地方,弗拉季米尔却说他们不能够离开,因为他们需要在那里等待戈多,而且如果戈多没出现,他们隔天,后天还要再来,显示出他们多么渴望一个机会和希望。他们等着等着,竟无聊到想要上吊自杀,但因为只有一条裤腰带,不能两个人一起死,所以最后也只好作罢。这即显示了当一个人切断了他与自己的宗教、信念的联系时,他的一切行为即变得没有意义、荒谬、没有用处。最后,他们还是非常有勇气地决定继续等下去,使这部剧有了正面的意义。即使他们已一无所有,又遭遇“戈多”一次又一次的爽约,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希望,仍然相信“戈多”始终会来,不管有多迟。黑夜不管有多黑暗,黎明终究会来到。如果人连这一点点曙光都看不到,那么生命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20. 宋雪伦:
这整部戏其实很荒谬,根本没有逻辑。但是,在荒谬之中,它带出了人生的无奈和人对于人生的选择会引发什么不同的结局。
剧里最明显突出人生选择莫过于当他拼命的想把鞋子脱掉。把鞋子脱掉隐藏着深一层的意义。当鞋子脱不掉时,最简单的原因是脚不适合那双鞋子。这可以反映出人在生活里常常穿着不适合自己的鞋子,然后在那边想脱也脱不掉。鞋子脱不掉讽刺人生的美好。原来人生是多么的无奈,明明是不适合自己还是选择了穿上它,硬把自己逼进这个死洞里。可是当发现你要把这个鞋子或包袱脱掉时,却发现你需要很多力气来脱,而且还会痛。这里充分的表现出人在平常生活里有多么的矛盾。
对于鞋子还有第二点,就是让我们领悟到选择是我们的,不应该去怪别的东西。剧里,他一直怪鞋子太小,把他的脚弄得很痛。这仿佛也在说人对人生的态度。人常常会在生活里埋怨或怪他们周围的事,造成他们的痛苦,想脱也脱不掉。可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其实选择是他们的,他们选择把不适合他们的鞋子穿上,到头来,想拿掉,却很难,再怪罪于是鞋子的错。这里让我们领悟到当有事发生时,我们不该一直怪周遭的事物,而是想想可能当初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选择,就像鞋子不适合,是脚的问题,不能怪鞋子。
终结来说,整个剧虽然荒谬,但是隐藏了很多我们人生所会经历的东西,可以是教导,也可以是讽刺。
21. 张靖超:试解读《等待戈多》剧中的符号
这出剧中,描述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叫做戈多的人,而戈多是谁,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彼此每天生活的意义就是这个“等待”,而在等待过程中,在他们的“意义”还没到来前,他们却是完全被动地过着每一天。演员两人分别穿着两套颜色极度对比的外套,一个穿着米白色的外套,而另一个则穿着黑色外套。他们两个人好像代表了世界上裹着不同外型的人类。但无论差异多大,他们都同样过着“等待”意义到来的日子,总觉得某年某月某一天,这意义就会到来,但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意义,要如何得到这个意义,他们却从不知道,不追问,也不思索。就像剧中两人从来不知道戈多是谁,为什么要来,什么时候来是一样的,只会懵懂地等下去。
舞台上还有一颗颠倒的枯树。为什么是枯的呢?也许它就象征了在等待中过活的生命,比如剧中的两人,天天重复地做着同样的、再无聊不过的事,渐渐人生就变得枯燥乏味,无生命力,像枯了的树一样,生命的意义荡然无存。而树的颠倒,正象征了这个颠倒的世界。人们都像剧里的人物一样,不懂自己积极地去争取生命存在的意义,身心的充实,却一直在等待某某一个什么形象来拯救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希望、意义寄托在别人身上,来帮他们脱离这浑浑噩噩、漫无目的的等待的恶讯循环,所以,生命的意义本身也因此好像被颠倒过来了。
1. 黄盈盈:
《等待戈多》这部戏剧通过各种不同的符号来显示生命的无助,及寻找完美世界的艰难。首先,此戏剧的舞台空间使用了颜色符号。舞台主要以白色为主,只有将后台与正式演出的舞台分开的帘子、在台的一角的钢琴, 和在另一边的脚踏车不是白色的。除此之外,演员的服饰也不是白色的。我将以上提到的理解为现实与理想世界的差别。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的地方主要是白色的, 是一个纯洁、没有烦恼的地方;演员们的衣着、钢琴和脚踏车都是较深色的,象征现实世界。帘子则是从现实通往理想世界的"门"。深色永远无法融入白色,代表现实是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完美的世界的。
剧中也有物质符号的元素。戏剧一开始, 便安排了一个男演员表演面对困难地在脱鞋。这一幕代表了人生中的痛苦和束缚: 一个人虽然想摆脱这些绑着他们的痛苦和束缚, 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时侯还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就好像另一位男演员要帮那个男演员脱鞋的时候, 不但没有帮到他, 反而把他弄疼了。
两位流浪汉到了似乎像理想世界的地方(白色), 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这个人应该会带流浪汉们到真正没有烦恼的地方安定下来。但戈多始终没有出现, 也许根本不存在, 告诉了我们这种无忧无虑的世界, 是根本不存在的。
2. 陈沛敏:《等待戈多》人物涵盖的符号性
剧中两名流浪汉,衣着不整,登场便穿着没有扣上钮扣的黑白西装,露出赤裸裸的胸膛,样貌颓废。一白一黑露胸的穿着,象征没有色彩,枯乏无味的人生。这也隐喻着社会上其他穿着西装的人士,西装底下的他们也如同流浪汉一样,平凡无趣。对于人生乏味的感观,是因为两人都在等待戈多。等待戈多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戈多究竟是谁、几时会和他们相见,都无所交代。这样的等待,象征着人对未来的未知。人生如“戈多”,充满着许多未知,不在人的掌控之中,只能等待时间的推移才能知晓。然而,时间的推移未必会让人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流浪汉刻意地等待着戈多,然而戈多始终没有出现。
在等待的过程,他们彼此交谈,但谈话内容缺乏重点,前言不搭后语,都是断断续续,毫无意义的对话。此外,他们也做了许多令人百思不解的动作,如脱靴子。脱掉了令他痛苦的靴子,白衣流浪只茫然地往里边看看、摸摸。说话时,又把破旧的车轮来回滚动。这些动作,象征着这段谈话是盲无目的的,就像等待戈多一样。没有意义,却仍然继续交谈,仍然作出无头无尾的动作,似乎是二人在苦闷等待中寻找的某种解脱。这样的解脱,也许会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寄托:至少等待时拥有彼此的陪伴。但这样的解脱是无谓的,支离破碎的对话和无聊的动作,更突显出等待的无奈、单调、与刻板,隐喻人对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助,只能忍受等待的煎熬。
3. 林慧敏:
《等待戈多》里的内容是两个流浪汉在等一个叫‘戈多’的人,可是等来等去这个人始终没有出现。两个流浪汉明明知道他或许不会来了,但还是耐心等下去。《等》通过象征性的符号充分地表现出“荒谬剧场”意义,以开放性的结局收尾,让观众自己在看完戏后寻找自己的意义。
剧中的象征性符号除了等待一个由始至终没有出现的人以外(象征着荒谬),还包括了两个流浪汉的对话和动作以及舞台的装饰。
比如说,主角A想脱掉靴子,然而尽管他多使劲,靴子还是脱不出来。这个举动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主角B的出现。这个举动让观众觉得纳闷,甚至无聊。又比如说,主角B和主角A的对话也似乎环绕着微不足道的东西;导致他们的对话内容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聊。这似乎让观众觉得奇怪,甚至荒谬;怎么他们的对话没有逻辑,也没有一定的方向,根本不想平常人的对话。另外,舞台以简单的台具布置配合着朴素的背景颜色,象征着‘自然’,但是演员的言谈举止却不自然。这带出了“与自然不和谐”的意义。
观众似乎不能从这些符号中找出个所以然,但这就是“荒谬剧场”的目的,表现出“没有意义的意义”,给观众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4. 陈美燕:荒谬中产生意义
乍看之下,《等》似乎是荒谬和没有逻辑的戏剧。两个主角的对白无厘头,似乎毫无意义,夸张的反应也显怪异。剧中,他们始终没说明‘戈多’是谁。我认为,‘戈多’其实是看似穷途末路的两人所想象出来的一个‘人’。这个‘人’或许象征了希望,虽然无法确定戈多是否会来,但他们俩却坚持等他。一些显得无厘头、无意义的举动其实是从‘无意义中找出意义’。例如主角往鞋里摸,把鞋子倒起来甩了甩,好像要从鞋子里找出什么似的。主角是如此期待能从鞋子里挖出东西,或许是想挖出能给予他们希望的东西,但从旁人看来,他的这个举动却显得怪异。另外,例如主角决定在等戈多的同时,做些事情,于是便提议上吊。但最后他们却打消了念头,因为他们想听戈多的意见。戈多或许虚无飘渺,但对主角们来说,戈多是他们的救世主,是他们活着的唯一希望。如此荒谬的上吊举动,却突显出了一些人生存的意义。我认为《等》其实反映了现实,就如《等》里的无厘头对白和不合常理的举动,人生其实也是如此荒谬,当觉得人生苦闷的时候,等待‘希望’或许就是一些人活着的意义。
5. 叶文斌:
《等待戈多》是部典型的荒诞剧场作品。传统话剧通常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引起观看者的共鸣和回响;《等待戈多》却利用了故事情节的缺乏使剧变得空虚,来再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无方向感。此剧的故事性不强;它着重于利用舞台空间以及演员台词与动作的重复来表达意象。第一幕,一名流浪汉在尝试脱掉自己的靴子,而他的伙伴则是阅读着报纸,不断的重复其中的一个句子。两个人在等待戈多当儿做着日常琐事,再现了人们现实生活的循环性。有人说剧中的戈多可比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神灵或希望之类的抽象物;流浪汉们不知道自己在等个什么样的人,却还是等了下去。表演充满了荒诞与非真实性,却道出了一个非常贴心的问题:人们日复一日地在社会中生存下去,是期待有个‘戈多’在等待他们,还是他们在等待‘戈多’的出现?
6. 谢征达:《等待戈多》中的颜色含义
《等待戈多》这出前卫剧场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外露和隐藏式的符号等待着观众去解读。《等待戈多》这出戏主要是有两个演员主挑大梁。 这两个主角同处在一个空间里,有着相同的目标(等待着戈多的来到)。两个演员分别穿着一黑一白。从观众的角度看起来,两个主角身分格外分明。“黑与白”之间也可以有许多的不同的隐喻。
看到“黑”人们就会想到邪恶,阴暗,诡异,恐怖等等。看到“白”时,人们又会有另一种想法,如善良,纯洁,完美等。因此,两名主角分别穿着一黑一白就会给观众一种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同时一个空间里在等待着戈多。两个演员也是互相穿着代表着自己的颜色的外套,而里面是没有穿的。这似乎也是有意的让观众知道人类在外套底下的本质是一样的,内心也是一样的。
这两个主角也分别象征着两个极端世界的人(以颜色来分)。这不得不让我们必须思考是否这个象征着“上帝”的戈多都是全世界人类的守护者,人们不分善恶都以戈多为心灵寄托的对象。
从《等待戈多》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两个主要演员虽然有争执,可是却又互相依赖的。例如:穿“白外套”的主角睡着时,穿着“黑外套”的主角就会感到十分不安,东张西望,还用自己手上的黑色雨伞对着空中乱挥。而当穿着“黑外套”的主角离开那个舞台空间时,穿“白外套”的主角就会显得特别孤单和恐慌。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人类是相互依赖,而且脆弱的。戈多因此也就成为了人们心理共同存有的信念与期待。
7. 黎駿傑:等待戈多 - 符號解讀
前提
除了對其劇情感到匪夷所思之外﹐我也把劇情看成是人生的濃縮寫意。
口琴
我要分析的的是在劇中多多(戈戈的朋友﹐穿黑色大衣那位) 在等待着戈多的時候﹐拿出了口琴吹奏的口琴。
首先﹐我認為口琴在劇中再現了人生中短暫的快樂時光。
兩位主角在演出中大多時間不是在苦惱着脫鞋﹐就是在愁着戈多的出現。而在過程中他們痛苦着﹐爭吵着﹐並顯得極度無奈。這間接令觀眾的我們感到氣氛的煩躁和壓迫。我認為他們這些苦惱﹐反映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面對着的生活艱難及無常的無奈。
口琴吹奏為演員們帶來了短暫快樂﹐也同時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喘氣的空間。但是觀眾在突然解壓的環境下會思考到﹐其實人生大部份也是在苦惱中度過﹐而快樂相對顯得短暫。口琴吹奏的短暫令人感嘆人生中快樂也是如此﹐也令我們更珍惜現在擁有的快樂。
在口琴出現之前﹐兩人是在苦惱與無奈中度過。但是在口琴的出現後﹐兩人便在快樂和祥中度過。兩個情景都是相同的等待﹐但是其中的苦惱與快樂並不是絕對而是可以選擇的。
口琴的意義在此可以是改變劇中人物的情緒與態度的一種能力的再現。口琴能為人們所掌控﹐也代表着我們每個人都有着掌控我們現實人生中歡樂悲傷的能力。既然人生是必然的﹐而我們有能力選擇﹐那麼我們更應該調整心態以樂觀的態度看待人生的不如意事。
8. 黄铭娜:脱不掉的靴子和旋转的轮子
在剧的开端,一个身穿白衣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设法想把他的靴子脱掉,但不知什么原因,就是脱不掉。过后他还要黑衣人助他一臂之力,但徒劳无功。挣扎了,喊痛了,最后终于自己莫名其妙地把靴子脱掉了。他把手伸进靴子,制造了里头有东西的假象,但把手一开,却只是空气。
我所体会的是世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和途径。有的时候,我们人会因为自己的困难而怪罪周遭的因素或自己。其实如白衣人,问题不在于靴子有障碍物或自己的脚,我们许多的苦难就是没有原因,意义的。当时虽然历尽波折,但黯然会首,才发现人生也不过如此,就是因为自己太执着才会那么的痛苦。白衣人死命的拔掉靴子,却只带给他更多的痛楚。这让我觉得有时我们就算撞破头,也不能越过墙。人有的时候应向水一样的前进,如果前面是座山就绕过去,网就渗过去,坝就停下来,等待时机。接下来,我们看到了白衣人在转脚车的轮子然后跟着它跑。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无谓的追逐?在我们在追求名誉,成功的当儿,我们也成了它的奴隶。
9. 刘晓义:脱不下的靴子
剧中,演员拼命想要把一只靴子脱下,可是靴子却好像粘在脚上一样,怎么也脱不下来……靴子穿在脚上,就得用它们做点什么,比如说走路。演员站在台上,就得表演些什么,比如说扮演角色。人活在世上,就得找点事情来消磨,比如说“等待果陀”。双脚、演员、人,都是自由的!而《等待果陀》的两个演员,却似乎没有什么角色可以扮演,似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台词可以交谈。他们的对话,没有连续的线索,只有荒诞的片段。他们在台上无比自由,闲扯、睡觉、爬树……随心所欲。他们唯一的不自由,就是必须一直地待在舞台上。而这一切,是因为他们在“等待果陀”。靴子穿在脚上,你能用它们来做任何事情,但是就是不能脱下来――这个就是生命的游戏规则。而这个过程,被简化成一个“等待”的动作。看似拥有主动的意识,却只能有被动的行为。这种毫无意义的等待,就是他们的全部。因为他们存在,所以他们等待;也因为他们等待,所以他们才存在。
10. 李来玲:
在《等待戈多》这部剧中,我看到的舞台是简单、空荡的。舞台上的道具不多,颜色也以白色为主。在我看来,舞台的简单布景是为了要观众把集中力都放在两位主角上。两位男主角在这空荡的地方等待戈多的出现,却始终等不到。我认为这场景代表着现实人生。现实人生中,我们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可是,同时也是空荡的。我们一生中终究都是在寻寻觅觅中度过,也在等待中度过。或许,就是在等待自己被获救、被救赎。剧中,其中一个主角,一直重复着一个动作。他一直在试着把鞋子脱下来。这看起来不起眼的动作,却因为他屡次的失败,而特别引人关注。最后,他成功的把鞋子脱下,却只脱下其中一只鞋。接着,他就只穿这一只鞋在台上走着。为了脱下鞋子,他花了不少的功夫。最终好像放弃了。宁愿光着一只脚走路。这似乎象征了平常我们在遇到挫折或难题时,就会打退堂鼓。连这种琐碎的事情都可以半途放弃,更别说其他的了。相信大家始终在等待。或许是在等待一个贵人、或许是个良机。这可能就是剧中背后的意义吧。能够等待或许就是种希望,也同时让生命有意义。
11. 李姝静:
看了一部份的《等待戈多》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剧中的内容真的非常荒谬。从头到尾,全剧只围绕在两个主角的对话与互动中,观众所能看到的,只是两个流浪的人,戈戈和狄狄,毫无目的的谈天、自我娱乐来打发时间。他们两个人死赖在同样的地方,是为了等待“戈多”。但荒唐的是,他们口中的人竟然是他们不认识的一号人物。他们不知道他何时会出现,甚至连他会不会真的出现也不知道,只是呆在同样的地方,苦苦的等待着。
既然不认识,又何必浪费时间去空等?况且,他们都不能肯定戈多一定会出现。但是,想了想,如果换成是自己,身为一个流浪汉,居无定所,我一定会感到往后的日子,我将要如何生活下去。没有物质上的稳定,没有一个日日可归的定所,未来是一个未知数。
戈戈和狄狄就是这样反复的过着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他们每天的对话,在观众眼里,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废话。他们所做的事,也仿佛都没有任何意义。但是,真的只是如此而已吗?拿他们两个要爬上树上掉的那一部分来看,我认为他们不是只是为了试探树枝是否能够支撑他们上吊时的重量,而互相推让,拿不定主意谁应该先上吊。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作者有意要这么做的。两人的等待,虽然漫长而毫无意义,但是也没有谁愿意放弃,没有人愿意就这么死去。他们的希望,是让他们能后熬过绝望的力量,让他们能够支撑下去的力量。但是希望越大,绝望便更加显著,这是何等的荒谬啊!
就是因为人们过着如此空虚的生活里,所以“戈多”才那么的重要。他是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让他们能后带着希望去憧憬美好的未来。就算是没有露面,又或者不是真实的,至少人们能够找到一个让他们不放弃的目标。“戈多”是人们摆脱种种束缚、为未来有所努力的推动力。
12. 蔡承嬑:
等待戈多有相当荒谬的剧情。
首先出场的是一名穿着褐色外套的男人,他使劲地想把穿在脚上的皮鞋脱掉。他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在终于把鞋子拔出来。
紧紧套在脚上的鞋子,可能象征着一种束缚,也许是当时社会给予人民的一种压力或枷锁。所以当那穿着褐色外套的男人成功拔出鞋子时,他紧张的伸手进鞋子里,似乎迫切希望找到些什么,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这表面上可能被解读成他们无聊的一个举动。 其中的意义,也许是,当他们努力设法摆脱社会枷锁、以为那样就会找到生命的曙光。但当他们终于做到时,却发现其实一切只是自己的幻想。
戏剧里的另一主角,穿着黑色外套的男人,在阅读报纸时,一再重复他所念出来的东西。这和他们两人在剧里的其他对话一样,即单调又毫无意义。他们俩又好像呈现出一副很忙的样子,但其实都是在忙着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无聊的对白、单调无趣的生活、“假忙”的样子,也许反映了社会,人们似乎很忙碌,但其实可能不知自己到底真正为了什么而这样忙;显示出人们生活的空洞及空虚。
白色倒着悬挂的那颗空无叶子的树,也许是等待的象征。他们俩所等待、恳切期待,这一整个过程,能从树的变化看出。从一开始光秃秃的树,到最后也许会树叶茂盛。这应该是当他们认为所等待的东西即将实现的时候了。
13. 陈勇安:《等待戈多》中的戈多
在《等待戈多》一剧中,被剧内两位主人翁不停括在嘴边的“戈多”到底是谁?
有人说他就是“上帝”,也有人说他是“死亡”。 “戈多”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就有如人们怎么诠释‘人生意义’一样。有的人认为人生没意义,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为了等死,而又些人则认为人生就是为了希望而活。相同的“戈多”的角色多样化,他没有一定的扮演角色,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
“戈多”对于不一样的观众起着不一样的感动与意义。
在基督徒眼中,他可以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也可以是“世界的末了,新世界的到来,耶稣的再次到来”。在道教中他可以是“无为、成仙”的境界。在佛教里他可以是“解脱、净化、成佛”的定义。在乐天派人们眼中他是“希望”,在消极人们眼中他可以是“死亡”或“绝望”的到来。“戈多”可以是毫无意义存在的东西,也可以根本什么都不是(若剧中人物都是疯子)。
就像荒谬剧场“表现人的存在状态的无意义”,《等待戈多》中“戈多”的“没意义”更凸现了其意义。其表现手法更是挑战了人们对于信仰的坚定。剧
中人物等待“戈多”仿佛是件毫无意义可言之事,等了老半天,也讲了老半天半懂不懂的话,“戈多”到了剧终仍然没出现。
到了曲终人散的谢幕,有的人走有的人留。但有会有多少人有“等待戈多”出现的坚定信仰与恒心?
14. 何佩珊:
《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的荒谬戏剧。整部戏毫无任何主题或意义,故事内容与演员对白根本不合逻辑、不合常理,因此荒谬。戏里其中的内涵,有赖于观众自己去探索、揣摩及深思。当然,不同人或许会有不同的体会。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要制造的效果吧,让观众寻找没有意义中的意义。
戏里,两位饰演流浪汉的演员都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动作,使人摸不着头绪。但这些动作的背后都有它们一定的含义。就好比脱靴子的这个动作。流浪汉甲一直拉自己左脚上的靴子,想把它脱下来。他用双手使劲地拉着,但靴子就是脱不出来。他不停的重复这个动作,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在我看来,脱靴子的这个动作反映出了流浪汉甲内心深处的一个期望。他想把靴子脱掉,是因为他想解除自己的困境,想摆脱自己当时的生活。流浪汉的人生是没有意义、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他们只能一天过一天,能活多一天就是一天,生活无聊透顶,非常空虚。
或许流浪汉甲察觉到这点,所以想要脱离这种生活。他很努力的要脱掉靴子,不管多困难他都一直试,但还是无法办到。这反映了他生活中的无奈。于是他找流浪汉乙帮忙。流浪汉乙尝试帮他脱靴子时他大喊脚疼。后来,流浪汉甲费了很大的劲终于自己把左脚的靴子脱下。他把手放进靴子里,却什么也没找到;把靴子倒过来,也没有东西掉出来。流浪汉乙骂他自己脚有毛病所以脚疼反而乱怪靴子。流浪汉甲一直认为靴子里有东西脚才会疼,其实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他想解决脚疼的问题,以为脱下靴子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反映了他生活上的困境也是无法解除的,因为他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流浪汉的生活之所以会如此不堪,是由于他们没有主动去寻找生活的意义,而只是等待某种奇迹的出现。就像脚疼是因为脚有毛病,而不是靴子里有东西。若要有效的解决问题,他必须找出问题真正的所在之处才能对症下药。
15. 陈琪葳:《等待果陀》布景及服装符号的意义
《等待果陀》勾勒出两个被囚禁的人渴望摆脱枷锁,却又无从得到自由的情境。《等》的布景以白色作为主要色调;不论是墙壁、窗户还是台左的灯光,都使用简洁、明亮的白色。这种安排有别于一般牢房里的灰暗,为‘牢房’创造新的意义。白色的牢房是生活看似美满的人内心受困的再现。监狱不只是一个法治社会惩处罪犯的地方,它更是社会强加在人身上和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建构。人在寻求生命意义的时候被内心的欲望和外界的纷扰所困惑,在继续等待和放弃等待象征上帝或真理的“果陀”之间徘徊,变得不自由。
舞台的左右方个别置放两个象征棺木的白色箱子。两个男人的无期徒刑就像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他们体面的西装底下是赤裸的上身,仿佛在光鲜的外表之下只有内心的空洞。象征罪行的西装使人受束缚,无法直接地、亲密地与上帝交流。这和亚和夏娃违背上帝的意旨以后发觉自己赤露身体、用叶子编成衣服并且远离上帝的故事产生了互文的效果。圣经的上帝是主动接近人的上帝;然而《等》中的“果陀”在囚犯眼里只是一个幻影,一个人在生前无法感知的力量。《等》除了挑战‘上帝’与人的应有关系,也再现了一些人心目中对上帝的扭曲的理解。
台右的箱子前后分别是两个轮子和一张椅子。男人只脱了一个牢牢套着左脚的靴子,因为他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羁绊。脱下一支靴子的他就算跛着脚,也无法依靠轮椅行动,因为椅子和轮子是分开的。台左的箱子后也有一台倒转的自行车。监狱里的男子还没有等到果陀,他们的生命就是残缺的 ,生活规律是颠倒的。不论他们是否自觉,没有果陀的他们已经近乎失去理智。
16. 许月丽:荒谬之意义--《等待戈多》舞台布景的符号解读
镜框式的舞台设计。舞台上两个矮墩。天花板上一个带有枯树的形象的物体。带有自行车形体,但是扎根在固定的一处的物体。两个自行车轮子。
天花板上一个带有枯树形象的物体。为什么不说那是一棵枯树呢?因为它没有扎根在土壤里、没有开在庭院里。它的生命始于舞台的灯光照在它身上的那一刻,终止于舞台暗下来的时候。如果说那是一棵树,是不是同意了天花板就是土壤?那,世界岂不是颠倒了过来?
自行车本来就是自由流动的交通工具。但是舞台上的自行车被固定在了一处。于是它失去了作为自行车的意义。这好比玛格列特(Rene Magritte)的画作“This is Not an Apple”所画的那一个只拥有苹果的形体的物体。失去了原物的本质和其作用,该物只能成为原物的象征,并不完全是原物。两种失去原来意义的事物(树和自行车),和两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在说着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苍凉灰白的舞台。全程灯光十分明亮,仿佛是要告诉人们:“看吧,看清楚吧,把你们的期待的本质给看清楚!到最后什么也没有!”白色让人联想起冬天,而陪着人们度过冬季的,就是对春天的期盼。万一连冬去春来这么必然的自然界现象也变得不再必然,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我们依靠的?
天花板上的枯树和扎根的自行车、只套着外套的两个人、坚持要脱一只靴子的人,都不存在实际意义。是荒谬的吗?它的荒谬却正好解释了另一个意义—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必然的意义。
17. 陈文娟:
其剧毫无逻辑,情节杂乱无章,通过精心的舞台设计,人物语言以及动作,表现出世界,人生的荒诞性,引出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舞台上的枯树营造了荒凉感,而“颠倒”的枯树和脚踏车则凸显了剧本所要表现的荒诞性,让观众思考究竟是枯树“颠倒”了,还是自己处于“颠倒”的位置。这样的舞台设计使观众能“参与”剧本人物的世界,思考人生的荒诞性以及存在的意义。剧本也通过了许多无因无果,看似荒谬的情节,凸现剧本主题。例如,脱靴子除了引入人物的痛苦,人物使尽平生之力脱靴子,怀疑里头有东西,但其实却没有,这漫长情节的设置突出了整个情节的无聊多余。另一名演员脱帽子的情节也是如此无聊,无因无果。上吊的情节也同样无因无果。这三个情节从性质上来说,代表了人类的痛苦。而情节的荒诞无聊,也再现了世界是无聊的,人类一切的痛苦都是无缘也无果的。它的出现是突然的,它的消解也是莫名其妙的,人类如果试着想解脱它,那也是徒劳的。
18. 钟婉婷: 从荒谬中找寻意义
贝克特所写的<<等待戈多>>是“荒谬剧场”的一个代表作品,由戏剧大师孟京辉于1991年重新搬演。戏一开始,引入观众眼帘的已是一个荒诞的境地。全白的荒原,高挂的一棵枯树,两个石头,破旧的脚车和在背景的大黑钢琴。这些布景、道具极为简单,但都有其寓意。原剧原本使用黄昏的背景色,但孟京辉却选择用白色,虽然和原著不同,却把荒原,世界的空虚与悲凉的气氛发挥的更完全。而白色也代表着“空洞”与“空白”,这和剧里没结果的“等待”有很好的寓意。在原剧结尾里,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会新添几片绿叶,或许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和微弱的希望。这些“直接呈现给观众”的舞台形象,因其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场面而被追加了象征意义,使作者的内在思想转化为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贝尔特把这种荒诞的形式称为“比喻”。他想让舞台道具开口说话,把思想变成视觉现象,使人物的情感外化,充分体现“荒诞”的意识。这些荒诞的舞台形象大大加强了戏剧的效果,是比对白、台词更重要的戏剧因素。
有一点让我感兴趣的是孟京辉放在背景里的黑钢琴。这在原著里不存在也理应不需要。但从辞源上来说“荒诞”一词来自拉丁文“聋的”,原本用来描写音乐上的不和谐。字典上注明它是“不合道理和常规, 不调和的, 不可理喻的, 不合逻辑的”。在英语中,“荒诞”一词可简单解释为“荒谬可笑”。所以我认为从一开始,孟京辉早就在暗示观众这是一个“荒诞剧”了。
在人物分析方面,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是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为两个流浪汉,他们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第二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并且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特征,更不是以往我们在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中见到的那种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他们那疯疯癫癫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在这种荒诞的外形下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就更深沉、更强烈,是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我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的心态。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但这部剧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人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但处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
为了表现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贝克特在创作上打破了传统戏剧的陈规,使剧本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该剧从不同的平面突出幻灭感, 突出没有目标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和等待。如果该剧有第三幕、第四幕, 也必然是重复前两幕的程式。这些都表现出人的处境单调、刻板,以及人生所承受的没有尽头的煎熬。 在贝克特的戏剧中,“形式就是内容”,毫无意义、支离破碎的语言、形象,就是他戏剧的语言。舍弃虚构,还原生活的真实,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也就是他的成功之处。所以“荒诞就是真实,无理就是现实”,因此他的作品很难理解。
19. 蓝承慧:
我想分析的是在《等待戈多》中“戈多”这一个符号。我觉得,“戈多”除了能象征上帝之外,我更觉得“戈多”象征的是一种希望,一个能改变命运或环境的机会。因为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害怕错失能够改善命运和环境的机会,所以无论“戈多”看起来多难等,多不可靠,他们还是愿意继续漫长的等待。爱斯特拉冈原本想要离开他们和戈多约好的地方,弗拉季米尔却说他们不能够离开,因为他们需要在那里等待戈多,而且如果戈多没出现,他们隔天,后天还要再来,显示出他们多么渴望一个机会和希望。他们等着等着,竟无聊到想要上吊自杀,但因为只有一条裤腰带,不能两个人一起死,所以最后也只好作罢。这即显示了当一个人切断了他与自己的宗教、信念的联系时,他的一切行为即变得没有意义、荒谬、没有用处。最后,他们还是非常有勇气地决定继续等下去,使这部剧有了正面的意义。即使他们已一无所有,又遭遇“戈多”一次又一次的爽约,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希望,仍然相信“戈多”始终会来,不管有多迟。黑夜不管有多黑暗,黎明终究会来到。如果人连这一点点曙光都看不到,那么生命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20. 宋雪伦:
这整部戏其实很荒谬,根本没有逻辑。但是,在荒谬之中,它带出了人生的无奈和人对于人生的选择会引发什么不同的结局。
剧里最明显突出人生选择莫过于当他拼命的想把鞋子脱掉。把鞋子脱掉隐藏着深一层的意义。当鞋子脱不掉时,最简单的原因是脚不适合那双鞋子。这可以反映出人在生活里常常穿着不适合自己的鞋子,然后在那边想脱也脱不掉。鞋子脱不掉讽刺人生的美好。原来人生是多么的无奈,明明是不适合自己还是选择了穿上它,硬把自己逼进这个死洞里。可是当发现你要把这个鞋子或包袱脱掉时,却发现你需要很多力气来脱,而且还会痛。这里充分的表现出人在平常生活里有多么的矛盾。
对于鞋子还有第二点,就是让我们领悟到选择是我们的,不应该去怪别的东西。剧里,他一直怪鞋子太小,把他的脚弄得很痛。这仿佛也在说人对人生的态度。人常常会在生活里埋怨或怪他们周围的事,造成他们的痛苦,想脱也脱不掉。可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其实选择是他们的,他们选择把不适合他们的鞋子穿上,到头来,想拿掉,却很难,再怪罪于是鞋子的错。这里让我们领悟到当有事发生时,我们不该一直怪周遭的事物,而是想想可能当初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选择,就像鞋子不适合,是脚的问题,不能怪鞋子。
终结来说,整个剧虽然荒谬,但是隐藏了很多我们人生所会经历的东西,可以是教导,也可以是讽刺。
21. 张靖超:试解读《等待戈多》剧中的符号
这出剧中,描述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叫做戈多的人,而戈多是谁,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彼此每天生活的意义就是这个“等待”,而在等待过程中,在他们的“意义”还没到来前,他们却是完全被动地过着每一天。演员两人分别穿着两套颜色极度对比的外套,一个穿着米白色的外套,而另一个则穿着黑色外套。他们两个人好像代表了世界上裹着不同外型的人类。但无论差异多大,他们都同样过着“等待”意义到来的日子,总觉得某年某月某一天,这意义就会到来,但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意义,要如何得到这个意义,他们却从不知道,不追问,也不思索。就像剧中两人从来不知道戈多是谁,为什么要来,什么时候来是一样的,只会懵懂地等下去。
舞台上还有一颗颠倒的枯树。为什么是枯的呢?也许它就象征了在等待中过活的生命,比如剧中的两人,天天重复地做着同样的、再无聊不过的事,渐渐人生就变得枯燥乏味,无生命力,像枯了的树一样,生命的意义荡然无存。而树的颠倒,正象征了这个颠倒的世界。人们都像剧里的人物一样,不懂自己积极地去争取生命存在的意义,身心的充实,却一直在等待某某一个什么形象来拯救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希望、意义寄托在别人身上,来帮他们脱离这浑浑噩噩、漫无目的的等待的恶讯循环,所以,生命的意义本身也因此好像被颠倒过来了。
Comments
也许根本就不会人comment。
也许此时此刻就有人在comment。
也许明天就会有人comment。
也许。。。
也许根本就没有也许?
甭担心。。。“戈多”来了。
是吗?
而等待了,希望却未必会出现。
也许希望根本不会出现,但为了希望,许多人愿意等待。
他们相信希望,于是便坚持等待。
他们等待,于是便有了希望。
这是个循环,是个许多人生存的目标,期盼‘希望’会降临,让他们活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