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戏剧盒 补天计划 带动思考绿色课题

《联合早报》2008年1月28日

● 林方伟

  本地戏剧盒今年以环保为主题,展开为期三年的社区演出系列,称为“补天”计划。积极宣扬与带动观众一起思考绿色课题。

  补天计划第一部分《绿吗?》上个星期天在scape青年中心室内演出中文环保短剧,户外跳蚤市场聚集了售卖及宣传环保活动的小摊位。记者带大家了解其中情况。

  女娲的传说中,天空破了个洞。我们的现实中,大气层也有个大洞。

  女娲炼石补了天。但我们仍不知道该怎么补现实的洞。

  本地擅长论坛剧场的戏剧盒今年以环保为主题,展开为期三年的社区演出系列,称为“补天”计划,思考绿色课题。

  剧团艺术总监郭庆亮说他们从华人的女娲传说获得灵感:“女娲或许是人类第一个环保主义形象,她从周遭环境取得材料来补天,我们也把这个理念注入我们计划。”

  剧场用单一的剧目来带出环保讯息在本地不算新颖。已故戏剧大使郭宝崑十多年前就以《傻女孩与怪老树》跑前一步。但像戏剧盒这样分三年,有规模,并且以华文为表演媒介的长远绿色剧场计划却是首例。

再循环、再升华 所汇聚的经验与心得

  补天计划第一部分《绿吗?》上个星期天在*scape青年中心举行——室内演出中文环保短剧,户外跳蚤市场聚集了售卖及宣传环保活动的小摊位。《绿吗?》完全由戏剧盒青年团“艺树人”10名青年团员策划执行。

  戏剧盒会把从《绿吗?》所汇聚的经验与心得“再循环、再升华”到8月举行的补天计划二。艺树人研究如何制作环保/再循环产品来售卖,其中成员制造的手工肥皂将在补天计划二里扮演更大的角色。

  戏剧盒副艺术总监许慧铃说,他们会改良过程,确保肥皂制造过程完全环保,连原料也不会污染伤害环境,达到零污染的目标。之后,他们会与设计师合作,教社区里的“安娣”们制作、包装、售卖这些手工环保肥皂,让“安娣”多了生活一技之长外,也能成为环保生力军。

  艺树人是戏剧盒的青年团,旗下10名17岁至24岁的成员是这次《绿吗?》的主要功臣。他们去年8月展开筹划,从策划活动、编演环保剧目、研究环保手工业、寻找安排环保组织参与及设立跳蚤市场、寻找赞助商等都亲力亲为。

给观众更深层体验与思考

  《绿吗?》的重点活动是两出艺树人创作的环保短剧。林健僮写的《塑料杀死猫》用荒谬剧手法,让观众看到贪婪的现代人不惜牺牲地球资源达到目的,结果却自掘坟墓,制造出塑料的人最后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塑料碗害死。

  目前就读国大生物科学系,23岁的林健僮说,戏剧跟环保广告有着不同的深度与角度。广告的效应短暂,但戏剧给观众的是一种更深层的体验与思考:“所以我们编剧不能像广告写得那么白,如果什么都写出来了,观众就不会去思考,深化个人的体验。”

通过内心戏表现人类自私

  来自圣安德烈中学,17岁的林丹凤是《父·女花》的编剧。故事设定在环境变恶劣,气象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气象环境灾害深深打击了经济,经济市场崩溃扰乱人心,破坏了家庭与人与人的关系。林丹凤说:“环保课题不只是少用塑料那么简单。我通过内心戏来表现出人类是自私的,这自私的心态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人心要改变,环境才能变好。”

  环保意识的宣传向来只把焦点放在技术层面上——省电、废物循环、替代能源等。但环境被破坏,地球生病,人的心也会生病。剧场能做到的是超越技术的表面,深层地体现“人心也需要循环”的主题。

----------------------------------

“破铜烂铁”制造出 非同凡响的音乐

  这次参与《绿吗?》,来自Andrew and Grace少女之家,由9位少女组成的The Flames就用油桶、篮球、铁锅、木屐等生活中的“破铜烂铁”制造出非同凡响的音乐。少女之家1988年成立,义务帮助12至19岁的缺爱少女。这些少女来自破碎家庭、有些是孤儿,有些是未婚妈妈。The Flames的组长黄佩玲说她们是从百老汇音乐剧Stomp得到灵感,组成这个乐队。她说,组成这个敲击乐团原来跟环保没有关系:“少女们在进行感化当中,我们用这些破铜烂铁希望给她们启发的作用。这些在别人眼中是破烂物件,没人要的,但在她们手中却能变成美丽的音乐。”

  环保再循环、废物再利用的意识,不也是如此?

----------------------------------

《绿吗?》摊位 为废物注入新生命

  艺树人的跳蚤摊的教育意义大于它们的商业价值。艺树人与志愿工作者看书找资料,再循环使用废物,给它们新的生命。吃完杯面洗干净它,用牛仔布包上可以变成储蓄罐、吃完的饭盒干净的一面可以变成相框等等。负责这origami摊位的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学生,20岁的张承尧说:“我们希望公众来这摊子后,能从平凡之中看到它们的价值与意义。”

  《881》里的“小木瓜”王欣目前在忙着《上海之夜》音乐剧的排练,好不容易放假一天,她当天也来《绿吗?》捧场,跟摊子买了对环保筷子。她说,平日自己都不会随意把废纸丢掉。把废纸收集起来后她会把它们折成小盒子,用餐时用来装鸡骨等食物残渣。

----------------------------------

《绿吗?》 看戏也得环保

  除了剧目外,整个活动过程都尽力达到环保的目标。演员吃便当时不用塑料饭盒而用可容易分解的纸包。观众来看戏,座位是地上的草席。台上布景完全用纸皮箱搭建而成。渴了?免费请你喝饮料,但观众你必须自备茶杯。如果没带,那你要在现场玩一些游戏赚取分数,才能获得一个环保杯。游戏道具也是把生活中的废物再循环制作而成的。而即用即丢塑料杯质感很特别,原来是一种可以分解,用淀粉提炼而成的环保塑料制成。而现场所有的宣传品都是用再循环纸张印制的,要比普通的纸张贵上3成。

----------------------------------

补天计划 女娲是“环保”鼻祖?

  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女娲传说是人类始祖,也传说她以黄土造人,是东方地母的形象。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败后气得用头去撞西方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泛滥人间。这水灾的意象的确跟人类未来的危机有相似处。女娲炼出五色石填补天空,平洪水,人类始得以安居。

----------------------------------

● Eco-Theatre趋势 未来娱乐 越像原始剧场

  英国Guardian剧评,Mark Fisher在去年2月写了一篇文章探讨剧场与环保的课题。他在文中质问,大型剧场的电费、建了又拆的大型布景、大量的宣传纸张都是对环境不仁慈的。他更指出好莱坞电影业大制作所留下的垃圾更是环境污染大恶人。

草根与社群剧场 积极地肩负起环保任务

  在欧美国家,大型主流剧团如百老汇等仍停留在裹足不前的人文主题,而鲜少放眼环境课题。搞霸型演出的剧团通常也不把环保放在眼里。可是世界各地的草根与社群剧场却很积极地肩负起这个任务。有人甚至把这些剧团称为Eco-theatres。

  在印度Ranga Shankara剧团最近就为小孩们上演了《第一片叶子》(The First Leaf),用意象与比喻来带出环境课题。剧团说,如果小孩看了后会去想种一棵树、或少用塑胶,剧本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了。

  英国剧团Signal To Noise更彻底环保,舍弃剧场,改在观众家里表演,道具取自观众家,灯光更是用手电筒来制造,减少废物生产。

  苏格兰剧团Suspect Culture以国际会议的形式呈献出表演“Futurology: A Global Revue”探讨地球生存的问题。剧团总监Graham Eatough更表示:“2050年未来的娱乐,会越来越像原始的剧场:各社群聚在一起演说故事,而不生产大量的垃圾。”

  而现在本地戏剧盒也加入了这个绿色阵容,用行动与表演让世界更生机盎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