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不避忌? 棺材戏一票难求
《联合早报》2010年2月6日
● 报道/周文龙
设灵堂、做法事、演奏仪葬歌曲,还有白色灯笼、香烛、鲜花等各种点缀物品。
如果你打算在农历新年期间去看华艺节节目《棺材太大洞太小》,请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不只是去看一个演出,同时也会“参加”一个丧礼。
本地青年艺术奖得主李邪执导《棺材太大洞太小》,大胆改编已故剧作家郭宝崑的经典作品,不但把它从独角戏变成群戏,更会模拟丧葬仪式,把演出空间布置成吊丧灵堂,使看戏的观众有如参加一场丧礼。
李邪说:“到时现场除了有各种华人葬礼的灵堂布置,也会有吊丧仪式如道士诵经、来宾包白金、吃瓜子、花生等,观众临走前,我们还会给他们每人一条红线绑着回家。”
问李邪到时观众需要上香拜祭吗?是否有摆放遗照?摆的又是谁的照片?李邪笑了笑说:“这个我不说,观众来看就知道了。”
《棺材太大洞太小》将于2月23、24日晚上8时在滨海艺术中心小剧场演出,虽然形式大胆,会令一些华人观众忌讳,但演出反应空前热烈,门票早已售完。即使滨海艺术中心在2月24日3时增演下午场,戏票也已被抢购一空。
丧礼就是一场show
《棺》是本地已故戏剧大师郭宝崑的成名作,主要讲述一个男人为祖父主持葬礼,却赫然发现祖父生前准备好的棺材太大了,无法放进政府坟场统一规划的坟洞中,因此而引发的荒诞故事。
《棺》以黑色幽默写出华人社会传统与现代价值的冲突,并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涵义。它是郭宝崑被搬演最多次的舞台剧之一,曾被翻译成英语、马来语、淡米尔语等不同语言演出,也被电影导演/演员梁智强于2005年搬上滨海艺术中心剧院舞台。这次李邪以丧葬形式演出,让观众置身其中,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是这出戏前所未见的大胆诠释。
李邪说:“我觉得观众每次在剧场看戏很被动,因此便想借《棺》来制造一种氛围。事实上,丧礼就是一场show。”
为了呈现具真实感的丧葬场面,李邪做足了功课,到殡仪馆去收集资料,向专人了解办丧事的各种仪式程序。她笑说,可惜没有钱,否则她会考虑制作一副道具棺材,摆放在演出现场。
在农历新年期间以丧礼方式演绎《棺》,李邪是否觉得会触犯华人观众的忌讳呢?
“不会啊。新年本身就有去旧迎新的意思,我以这种方式演出,就是希望能重新诠释郭生(郭宝崑)的经典剧本,赋予它新的意义。“李邪说。
李邪也表示,在一些华人习俗中,棺材其实也具有好兆头、发财的意思。
以群戏方式演绎《棺》中各个角色
《棺》并非李邪首部改编自郭宝崑的戏剧作品,她在2007年也执导郭宝崑的《小白船》,也以独特的方式把《小白船》剧情抽段演出,并在每个段落间穿插她进行的访问。《小白船》后来获得了“生活!戏剧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群戏提名。
李邪说,她喜欢《棺》这个剧本。“它描写的是跟体制的对峙,有一种无奈在里头,而且还有一种‘铁齿’(反叛),好像你不让我做,我就偏偏要做……咦?怎么我好像在说我自己似的。”
李邪也认为,郭宝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创作遗产,每个作品都具有很大诠释空间,而珍惜这些作品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戏剧形式去重新演绎这些剧本。她无所谓《棺》有如丧葬仪式的表演形式将成功或失败,更重要的是自己做了一些新尝试。她也希望接下来还有机会再导演郭宝崑作品,完成她的“郭宝崑三部曲”。
她说:“什么是压力?如果因为《棺》是经典而觉得有压力,那什么经典剧作都没人敢演了!”
《棺》剧的演员有郑光辉、吴惜爱、卓桂枝和陈鸣阗等,他们将打破独角戏形式,以群戏方式演绎《棺》中各个角色,如长孙、家属、殡仪馆负责人、坟场主管等。
受访者:这只是一出戏,没什么好忌讳
记者走访有关人士,了解他们对农历新年演出“棺材戏”的反应。
■ 郭践红(实践剧场艺术总监):形式新鲜有趣,热卖不意外
我觉得李邪的处理挺新鲜,只是不知道哪些人会在农历新年去看,可能有人比较ban-dan(马来语,忌讳),好像我们最近在筹备音乐剧《聊斋》,跟有些人提起,他们就说:“哇,你们要演鬼戏,现在是要过年了啊。”
不过《棺》是在小剧场演出,可以有比较大的空间去尝试不同的东西。而且一些人可能还会觉得新鲜有趣,想在农历新年期间来看看。因此,我不意外这出戏会热卖。
我想我爸爸郭宝崑也会欢迎有人颠覆他的剧本,以不同方式搬演他的戏,因为他一直只把他的剧本当作一个问题让不同人去解读,而非一个答案。
■ 邹文学(前新闻工作者、资深剧场人):对李邪的尝试有信心,会期待
我曾看过李邪的《阴道独白》,觉得她是一个认真、有诚意的导演,对她的戏有一定信心,因此我会期待李邪的《棺》。
即使《棺》处理形式有如丧葬仪式,我不觉得农历新年来演有什么大问题,毕竟这只是一出戏,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好忌讳的。
我是《棺》1985年首演时的表演者,这出戏在当时是一个创新,刚拿到剧本时,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演,郭宝崑当时也不知道它呈现出来的效果会如何。演出后来引起轰动,但我不觉得自己演得很好,是这个剧本写得精彩。
后来我也看过不少版本的演出,包括林继堂、梁智强等人的,他们的演绎都开拓了剧本的创作空间。所以我会鼓励李邪等新导演去进行尝试,为《棺》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
■ 刘子佳(南大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农历新年欣赏艺术,挺好
《棺》是本地经典戏剧作品,我曾读过这剧本,却没机会看过演出,所以这次《棺》能重演,是很难得的机会。去年年底我就打算买票,没想到票都卖完了,还好后来增演一场,我赶紧买了票。
我了解到导演李邪用不一样的呈现方式,觉得这形式很新鲜,还挺期待出席这场“吊丧会”。我从来没考虑农历新年看《棺》有什么不妥,也不怕跟父母提起这事。对我来说,这只是戏剧演出,农历新年欣赏和接触艺术是挺好的。况且我本身对吊丧、丧礼等习俗禁忌的认识不多,也许能通过看这个戏增加自己对华人习俗的了解。
● 报道/周文龙
设灵堂、做法事、演奏仪葬歌曲,还有白色灯笼、香烛、鲜花等各种点缀物品。
如果你打算在农历新年期间去看华艺节节目《棺材太大洞太小》,请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不只是去看一个演出,同时也会“参加”一个丧礼。
本地青年艺术奖得主李邪执导《棺材太大洞太小》,大胆改编已故剧作家郭宝崑的经典作品,不但把它从独角戏变成群戏,更会模拟丧葬仪式,把演出空间布置成吊丧灵堂,使看戏的观众有如参加一场丧礼。
李邪说:“到时现场除了有各种华人葬礼的灵堂布置,也会有吊丧仪式如道士诵经、来宾包白金、吃瓜子、花生等,观众临走前,我们还会给他们每人一条红线绑着回家。”
问李邪到时观众需要上香拜祭吗?是否有摆放遗照?摆的又是谁的照片?李邪笑了笑说:“这个我不说,观众来看就知道了。”
《棺材太大洞太小》将于2月23、24日晚上8时在滨海艺术中心小剧场演出,虽然形式大胆,会令一些华人观众忌讳,但演出反应空前热烈,门票早已售完。即使滨海艺术中心在2月24日3时增演下午场,戏票也已被抢购一空。
丧礼就是一场show
《棺》是本地已故戏剧大师郭宝崑的成名作,主要讲述一个男人为祖父主持葬礼,却赫然发现祖父生前准备好的棺材太大了,无法放进政府坟场统一规划的坟洞中,因此而引发的荒诞故事。
《棺》以黑色幽默写出华人社会传统与现代价值的冲突,并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涵义。它是郭宝崑被搬演最多次的舞台剧之一,曾被翻译成英语、马来语、淡米尔语等不同语言演出,也被电影导演/演员梁智强于2005年搬上滨海艺术中心剧院舞台。这次李邪以丧葬形式演出,让观众置身其中,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是这出戏前所未见的大胆诠释。
李邪说:“我觉得观众每次在剧场看戏很被动,因此便想借《棺》来制造一种氛围。事实上,丧礼就是一场show。”
为了呈现具真实感的丧葬场面,李邪做足了功课,到殡仪馆去收集资料,向专人了解办丧事的各种仪式程序。她笑说,可惜没有钱,否则她会考虑制作一副道具棺材,摆放在演出现场。
在农历新年期间以丧礼方式演绎《棺》,李邪是否觉得会触犯华人观众的忌讳呢?
“不会啊。新年本身就有去旧迎新的意思,我以这种方式演出,就是希望能重新诠释郭生(郭宝崑)的经典剧本,赋予它新的意义。“李邪说。
李邪也表示,在一些华人习俗中,棺材其实也具有好兆头、发财的意思。
以群戏方式演绎《棺》中各个角色
《棺》并非李邪首部改编自郭宝崑的戏剧作品,她在2007年也执导郭宝崑的《小白船》,也以独特的方式把《小白船》剧情抽段演出,并在每个段落间穿插她进行的访问。《小白船》后来获得了“生活!戏剧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群戏提名。
李邪说,她喜欢《棺》这个剧本。“它描写的是跟体制的对峙,有一种无奈在里头,而且还有一种‘铁齿’(反叛),好像你不让我做,我就偏偏要做……咦?怎么我好像在说我自己似的。”
李邪也认为,郭宝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创作遗产,每个作品都具有很大诠释空间,而珍惜这些作品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戏剧形式去重新演绎这些剧本。她无所谓《棺》有如丧葬仪式的表演形式将成功或失败,更重要的是自己做了一些新尝试。她也希望接下来还有机会再导演郭宝崑作品,完成她的“郭宝崑三部曲”。
她说:“什么是压力?如果因为《棺》是经典而觉得有压力,那什么经典剧作都没人敢演了!”
《棺》剧的演员有郑光辉、吴惜爱、卓桂枝和陈鸣阗等,他们将打破独角戏形式,以群戏方式演绎《棺》中各个角色,如长孙、家属、殡仪馆负责人、坟场主管等。
受访者:这只是一出戏,没什么好忌讳
记者走访有关人士,了解他们对农历新年演出“棺材戏”的反应。
■ 郭践红(实践剧场艺术总监):形式新鲜有趣,热卖不意外
我觉得李邪的处理挺新鲜,只是不知道哪些人会在农历新年去看,可能有人比较ban-dan(马来语,忌讳),好像我们最近在筹备音乐剧《聊斋》,跟有些人提起,他们就说:“哇,你们要演鬼戏,现在是要过年了啊。”
不过《棺》是在小剧场演出,可以有比较大的空间去尝试不同的东西。而且一些人可能还会觉得新鲜有趣,想在农历新年期间来看看。因此,我不意外这出戏会热卖。
我想我爸爸郭宝崑也会欢迎有人颠覆他的剧本,以不同方式搬演他的戏,因为他一直只把他的剧本当作一个问题让不同人去解读,而非一个答案。
■ 邹文学(前新闻工作者、资深剧场人):对李邪的尝试有信心,会期待
我曾看过李邪的《阴道独白》,觉得她是一个认真、有诚意的导演,对她的戏有一定信心,因此我会期待李邪的《棺》。
即使《棺》处理形式有如丧葬仪式,我不觉得农历新年来演有什么大问题,毕竟这只是一出戏,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好忌讳的。
我是《棺》1985年首演时的表演者,这出戏在当时是一个创新,刚拿到剧本时,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演,郭宝崑当时也不知道它呈现出来的效果会如何。演出后来引起轰动,但我不觉得自己演得很好,是这个剧本写得精彩。
后来我也看过不少版本的演出,包括林继堂、梁智强等人的,他们的演绎都开拓了剧本的创作空间。所以我会鼓励李邪等新导演去进行尝试,为《棺》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
■ 刘子佳(南大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农历新年欣赏艺术,挺好
《棺》是本地经典戏剧作品,我曾读过这剧本,却没机会看过演出,所以这次《棺》能重演,是很难得的机会。去年年底我就打算买票,没想到票都卖完了,还好后来增演一场,我赶紧买了票。
我了解到导演李邪用不一样的呈现方式,觉得这形式很新鲜,还挺期待出席这场“吊丧会”。我从来没考虑农历新年看《棺》有什么不妥,也不怕跟父母提起这事。对我来说,这只是戏剧演出,农历新年欣赏和接触艺术是挺好的。况且我本身对吊丧、丧礼等习俗禁忌的认识不多,也许能通过看这个戏增加自己对华人习俗的了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