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能赋予诗意 看“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联合早报》2009年2月3日

● 谢燊杰

  生活是一种状态,其中潜在着的生存意识,则是本能的体现。但当我们用艺术来记载生活时,它便是一首诗。观赏华艺节重头戏,由香港鬼才导演林奕华执导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时,便有一种本能与诗意,生活与艺术相互对峙的张力感。

  由金马影后张艾嘉编剧、林奕华与王纪尧参与联合创作的剧本,讲述13个上班族在生活与生存之间纠结不清的复杂关系。从掌控游戏规则的高层职员到始末都是牺牲品的小职员,编剧成功地在看似平庸的办公室政治情境中体现了对角色的人性关怀。人物台词也在自然中尽显生活智慧,但又不流于说教。就如林奕华所言,此剧犹如苏联剧作家契诃夫名剧《樱桃园》的现代版,将本能赋予诗意,在日复一日的庸俗中感受着生活状态的可笑与可悲之处。
  
舞台的另类蒙太奇

  戏一开始,就听见一把声音如报幕般把戏名念出。随后,更时不时由演员在台上念出剧本里的舞台指示。其实,仔细一看,这出剧的剧本更像是一部电影——时空快速转换,甚至重叠。从上班族赶着上班的情景,电梯里的闲话,开会室内外情形,书店、壁球场、超市,以至刮着风的办公楼天台等,场景的节奏转换有着强烈的电影流动感。虽然这在电影与舞台艺术日渐互相影响的今天并不足为奇,但也间接促成了《生活与生存》在呈现手法上的成功。

  导演林奕华以充满舞蹈感的肢体编排,及在写实情感中掺入调皮的后现代美学,以乱中带序、颠覆常规来解决了场景情境的要求。比如壁球场的一场戏结束后,换场时两名穿着办公室笔挺西装的演员以文件夹重复着打壁球的姿势上场,接演下来的戏;又如两名男上班族在耳语讨论另一名女同事时,两人于舞台上距离甚远而女同事却是以近距离置身两人其中,这荒诞但不荒谬的处理,不但打破了视觉常规,也让人深感置身闲言闲语中的难受。

  如果说舞台与电影的不同点之一在于前者时空体现的无限可能,导演正是巧妙应用了此强处,把画面的流动感提升到另一层次,从而促成舞台的另类蒙太奇,造就写实生活与诗意艺术间的张力。《生活与生存》呈现方式的成功,也得归功于舞台设计。舞台设计陈友荣的布景把剧中各类场景结合于一体,构成一个具线条美学的建筑体。不动式的布景通过灯光与音效配合,展现出各类私密与公开的空间,导演与舞台设计构思上的配合可算是天衣无缝。

生活与生存的两难

  该剧故事并无具体提出任何特定文化或社会空间。然而,剧中出现的几个现时符号却又发人深省。剧中提及由我国前总理李光耀所写的《新加坡故事》,剧中总公司老板之女琪琪之后指出新加坡现任总理为李显龙。剧本并无明显地以国家政治比喻企业政治,然而故事发展到后面,琪琪自然地接任公司最高职位,其中前呼后应,耐人寻味。

  另一个现时符号出现在剧中金融海啸发生时。舞台上的晶液显示屏打出雷曼兄弟企业倒闭,突然间,我眼眶泛红,似乎可感受到现今社会无数因经济体崩溃而深受苦难的小市民的辛酸。这几个神来之笔无疑增添了观众对剧情的共鸣。剧中最欣赏一场题为“最后的晚餐”的戏。公司宴请众员工,气氛诡异,众人猜测公司为何如此慷慨,且又各怀鬼胎,不知谁将是权力斗争中的牺牲者。各角色在这公共场合中陷入超现实的对白与独白,台词间猜疑与真情交错流露,仿佛有圣经里最后晚餐中同时蕴藏背叛与博爱的意境,加深了剧中生活与生存之间的两难情结。

人才云集的制作

  此剧集合了众多实力派演员,也因众演员背景各异,表演风格不尽统一,能力也微现参差不齐,但整体上还算精彩。其中张艾嘉饰演的公司高层张威集职位的权威、手段,和身为女人的脆弱与无力感于一身,演来准确自然又不失幽默,尽显大将之风。饰演张威特别助理大为的王耀庆演技扎实,复杂情感拿捏恰当,演来丝丝入扣。

  其他主要角色也相当称职,谢盈萱饰演的苏菲周旋于爱情和理性之间,其内心挣扎丰富但略嫌缺乏发展。饰演职场新鲜人李想的年轻偶像剧人气帅哥郑元畅与饰演总公司老板之女的新生代电影演员杨淇深具潜力,然而角色的处理较单一,欠缺层次。

  《生活与生存》全剧长三小时,有些段落似可浓缩使其更紧凑。但有些地方又似乎该给予多点分量,如朱宏章所饰老板在揭露他向公司提出辞呈一段,本是此角色重点戏,可惜反响过轻,让角色失去了体现多层面的机会。又如有些重要角色如苏菲和大卫的出场草率,让人过了许久才弄清楚他们的关系。

  《生活与生存》作为跨区域制作,找来影、视、舞台界年轻与资深奇才参与演出,自然是明智之举,也似乎成为了现今表演事业中跨区域巡回演出的运作模式之一。此次在本地演出,也体现了其应有的票房效应。然而,能在取胜模式和艺术水准间取得平衡,在生存与生活间绽放光彩,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正如其宣传文案所言:“生存需要聪明,生活需要智慧。”《生活与生存》的成功,是聪明智慧的结晶。

(作者为本地剧场演员/导演/戏剧讲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