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之梦》 莲花池充满寓意

《联合早报》201428¤邓华贵

“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

一句玄妙的话语,带领观众走进《如梦之梦》的神秘世界。这是一个现实与梦境交织的地方,也或许是两个平行时空并存的奇妙空间。

台湾著名编导赖声川的史诗巨作《如》前天在滨海艺术中心开演。8小时的演出,分两场从下午1点半演至近午夜。这让观众在大白天踏入剧场,戏演完后踏出剧院已是漆黑的夜,恍如做了一场大梦。

《如》讲述一个刚毕业、满腹理想的医生,上班第一天就有四个病人相继过世,她的专业训练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出于无助,同时想为病人做点事,她决定接近剩下的第五号病人,倾听他一生的故事。全剧就由此病人叙述的故事展开,陆续带出其他的故事人物,透过不同人的故事看人生。

戏最特殊的地方无疑在于其360度的环绕式舞台。观众安坐在舞台中央的“莲花池”内,戏就在观众的四方八面上演着。观众席本身被分成两部分,中间隔着一条走道,也构成戏重要的一部分。

剧中人折射出我们的另一个人生?

这部剧有大约二分之一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在伯爵的诺曼底城堡里,有一片湖能让人“看见自己”。每当剧中人物来到岸边眺望湖中央的“自己”,这个“莲花池”就会在幽暗蓝光的照射下化为神秘的湖泊。除了技术功能,这片湖水即莲花池也充满了象征寓意。

其中一层寓意,象征着人物之间的轮回关系。例如当五号病人坐在湖边的椅子上,他隔着湖水看见的是手拿猎枪的伯爵。资料上的时间表也显示,法国伯爵在1950年去世后,五号病人便在1952年诞生。当五号病人在环游世界时无意间发现一幅伯爵夫妇的画像,对画中的伯爵夫人产生了莫名的相识感,迫切地要寻找她。就如伯爵生前借用一场车难让自己从妻子的生活中消失,五号病人的妻子后来也突然神秘地从他生命里消失……这一系列蛛丝马迹,暗喻着五号病人与伯爵之间的轮回关系,也带出因果循环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往一片水面望去,会映出自己的倒影。那么当演员凭栏望向湖泊,即莲花池的时候,看见的是观众。那究竟观众是人物水中的倒影,还是剧中人物实际上在折射出我们的另一个人生?

金士杰和许晴都在访谈中说过,观众能在人物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为了追寻自由而远赴另一个陌生国度的顾香兰、江红,她们那种渴望展翅高飞、对自由的向往,是谁不曾体验过的?伯爵不顾一切世俗眼光,娶了一名妓女带回法国。他为爱情而疯狂、不理智,又是多少人能感同身受的?这便是另一层寓意的所在之处。

赖声川的哲理是潜移默化式的

湖泊的存在也令人联想到佛学里“此岸”和“彼岸”的说法。赖声川是佛教徒,但宗教色彩在这部剧中不明显,唯提供了往佛教哲学联想的空间。“此岸”指生死之世界,为“彼岸”之对称,“彼岸”则指涅槃而言。剧中多个人物不断绕着舞台行走的场面,莲花池中的观众也跟着他们一直旋转。走呀走,转呀转,我们是否到得了对岸,还是一直在原点上徘徊、绕圈圈?

8小时的剧情很长,很丰富,因此观看时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剧中一些故事看似没有多大关联,仿佛可独立成篇,实际上不然。几乎每一个事件,每一场梦境,都是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的伏笔。赖声川的哲理是潜移默化式的,在你不经意的时刻突然抛出一句感人台词,一个满眶热泪的眼神,让你在笑声、泪水和细节中,慢慢体会和感悟人生。


也许就如戏里所说,人生一辈子就好像一出戏,这出戏是我们自己编的,戏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是我们自己在决定。戏演完了,我们就可以轻拍掉身上的尘埃,离席走出剧场,朝向下一个目的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