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剧场呈献法国当代名剧《艺术》 三个男人一台戏
《联合早报》 2013 年 12 月 28 日 ¤ 邓华贵 本地最年轻的华语剧团九年剧场,转眼间将在明年连续第三次参加华艺节,呈献法国才女剧作家勒扎创作的一流当代喜剧《艺术》。 九年剧团艺术总监谢燊杰分享他们如何通过每一次的演出突破自我,及丰富本地华语剧场的生态。 对一个新成立不久的剧团来说,要连续三年受邀参加本地艺坛盛事之一“华艺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九年剧场虽是本地华语剧场界年纪最轻的剧团,但其创办人之一,也是艺术总监的谢燊杰,却早已在剧场界磨练多年。 为本地华语剧场“把把脉” 他坦言,剧团的成立,不仅是要填补华语剧场的一个缺口,也希望为本地华语剧场“把把脉,看看我们是否还有能力搬演经典剧目”。 正因如此,九年剧场每年在华艺节呈献的节目背后,总有个明确任务要完成。去年的华艺节,剧团呈献的首部作品《谁怕吴尔芙?》(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就是要测试本地华语剧场是否还有能力将经典剧目搬上舞台。 今年华艺节,剧团带来的华语版《十二怒汉》( Twelve Angry Men ),就是要尝试在本地剧界找出 12 名舞台资历够深、华语也能说得标准流利的男演员登台。 至于明年将在华艺节亮相的新作《艺术》( Art ),谢燊杰表示,华语喜剧在本地较不常见,因此选择搬演这部法国才女剧作家勒扎( Yasmina Reza )作品的华语版。 有趣的是,谢燊杰特地为这次演出找来了未能参与《十二怒汉》的三名优秀男演员——刘晓义、钟达成和苏佳亮,似乎想弥补之前的小缺憾。 三部剧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是海外经典剧作而非本地原创剧,这也符合谢燊杰创团时的理念之一。 呈献经典剧尽量保持原貌 谢燊杰解释说:“我发现近年来,本地剧团上演的原创剧数量远远超出了经典剧作。当然,这不是件坏事,但也意味着华语剧场存在着某种缺口。创办九年剧场的用意就是希望填补这个空缺,挑战一些经典剧目,开创一个新的方向。” 如此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他机会为本地华语剧场把脉,看看新加坡是否有能力制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华语经典剧。“我一直在思考什么叫作‘新加坡华语戏剧’。什么样的原创或经典剧,才能最贴切地体现出我国文化?要怎么做,才能加强本地华语剧场的延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