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 叶晓霞

《贾宝玉》的再现:不是红楼梦的贾宝玉、假宝玉与真宝玉

记得我在十岁的时候就曾经试图读《红楼梦》了,但那时的我,以粗浅的华文水平,完全不能理解这晦涩的文字到底在述说着怎样的故事。于是,我从原版的《红楼梦》(《红楼》)换成少年版,再换成漫画版,最后索性跳过中间的情节,直接读到了结局—— 宝玉出家。

那时,我完全不明白,为何风流的宝哥哥最后会选择与枯寂相伴。这就像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说的:“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省略了过程的我,就如同《贾宝玉》里回到天上,记忆空白的神瑛侍者。

记忆的再现与重游的意义

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是天上的神仙,而东方世界的神是无情无欲,不需要情感的,如此他们才能永恒的存在。可是《红楼》的宝玉不是神,他是“人”,所以他的情感与记忆必须经过洗涤才能回到天上当“神”。这时,警幻仙姑以及天上的仙女都认为神瑛侍者终于可以与绛珠仙草在一起了。但是,没了记忆的神瑛侍者忘了身为贾宝玉的记忆,也忘记了绛珠仙草。于是,他求警幻仙姑让他下凡,让他记起来吧!

这带出了《贾宝玉》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当神。“神”是社会阶级里最高的,但是他们体会不了在金字塔下面的人们平庸的快乐。一直想要往金字塔上爬的人们,只是盲目的追求虚无的成功。当他们到达了顶端时,却会慌张地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要如何继续。就好比,神瑛侍者虽然已经能于绛珠仙草相守,但是没了记忆的他就算得到了想要的结局,也不懂要如何快乐—— 因为,他忘了他的爱情,遗失他快乐。

之后,下凡的宝玉,遇到了提着行李箱的十二金钗。贾宝玉记忆里的声音、气味,一切的一切都装在箱子里。宝玉问这些记忆要多少钱才能够得到呢?十二金钗漫天开价,宝玉也没能得到箱子里的记忆,因为遗失的美好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古典与现代的冲突

在《贾宝玉》这出现代戏剧当中,现代的服装与语言一直提醒这观众,眼前的戏剧是虚幻的,表演的都是假的。这样的现代化呈现手法与《红楼》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制造了冲突感,让观众由舞台上的表演,不断的联系到现实社会与自己。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当台上的贾宝玉说:“你怎么知道我是同志?”此刻,演员何韵诗不也在说:“你怎么知道我是同志?”

其实,众人心照不宣,贾宝玉不可能是同志,只有何韵诗才是同志,是同性恋。贾宝玉是男人,但是何韵诗是女人。可是女的贾宝玉还是能够和林黛玉相恋,与丫鬟晴雯打情骂俏,与宝钗成婚。台上所表达的或许是台下观众的理想:一个全女性的理想世界,或者“无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没有社会的审视,同性的可以与同性可以正常的相爱。他们不会被社会所排斥,因为这个世界不分男人女人,大家都是一样的,大家的爱情都是一样的,不分异性恋还是同性恋。

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眼前的美好都是假象,宝玉最后还是与宝钗结婚,而不是盖着白盖头的黛玉,就算回到天上后还是能够与绛珠仙草相守,却早已忘了为何要相守。

这就讽刺着城市里的人们,他们的追求都是盲目的,他们不懂为何每天都匆匆的赶着脚步,而或许只有舍弃才会看透,只有终于纯粹的自己才会快乐。

弃“玉”的宝玉

《贾宝玉》第十四场,宝云失去了象征他的“玉”。虽然宝玉一直喊着:“不要找那块玉了,我在这,玉不在了,但是我还在”可是,人们却只关心宝玉的“玉”,看不到宝玉。这时,宝玉明白了,人们只看得到代表他身份地位的“玉”,而不是真正的自己。而他也由舍弃他人认为珍贵的玉,才得到自己。《红楼》的一切经历都是虚无的,可是记忆却是真实的,他所经历的让他找回完整的自己。
白茫茫的天地之中,他终于领悟,燃烧青春之后他真正想留下的是曾经拥有的美好,那些虽然痛苦却珍贵的记忆。好似提醒着自己,要珍惜现在的所有,但是也不要害怕失去,因为我还年轻,我还有青春,失去现在,我还有未来;不要因为害怕失去而把自己困在原地,只有一直的往前勇敢的走,才能找到遗失的美好;他在告诉我,就算你不能得到这个社会的认同,但你还是可以创造一个认同你的社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