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 吴婉欣

《黄粱一梦》取材于传奇《枕中记》,导演黄盈的改编基本贴近原著,采取了戏曲舞台写意的呈现方式,打破了舞台时空的限制。故事以众多的符号表现主人翁卢生在梦境中追逐名利的过程,而现代装的男士和女琴师的串演,为全剧增添新意。

舞台布置的写意,讲究简约的舞台布景和道具。例如卢生坐在地板上的米色布料,可以被解读为客栈的桌椅。当卢生躺下时,布料顿时就成为一张床。因此,布料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的表演。舞台设计虽然简约,却能够启发观众去想象,同时也能避免过于花俏的装饰导致观众分神,失去对故事重心的注意力。

舞台时间和空间不设限制,人物可以自由往来于现实和梦境,烹煮黄粱米饭的时间,主角卢生也在梦境把人生走了一遍。故事巧妙地使用梦境压缩戏剧时间,强化了戏剧张力,凸显人在追逐理想生活时的矛盾。

剧中卢生入梦了,梦境里他娶媳妇,考进士,表情狂喜不已。当官后,卢生施展抱负,因治理水土成功,被升任为京兆尹。目前为止,卢生的生活还是理想的。然而,后来因为战乱,他放下了原本握在手中的毛笔,被强迫性的换上战服,手中握着鼓棒。对于文人,战场是令他感到害怕的,也不是他预想的理想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在名利的诱导下,他似乎忘了恐惧,杀了无数的人。赢了战争后,卢生当上了御史大夫。在追逐过程中,他的原则和性格已经开始改变了。

官职越大,官服就越华丽,然而这件官服的两个袖口中串了一个竹竿,使卢生无法放下他的双手。他仿佛一个提线木偶,行动被约束了。后来又出现两名男子用刀刺他的手,暗示着官场的明争暗斗。这时,坐在旁边的现代男子把一只鱼儿倒进玻璃鱼缸里。鱼儿和卢生形成了对比 —— 水中的鱼儿反而比他逍遥自由,极具反讽的意味。他追逐名利,希望能拥有更多的权力,却被约束,形成了一种矛盾。

后来他当上了燕国公,被献上许多的白花和毛笔,前者预示他时日不多,后者隐喻着他无法放下的抱负和担子。在卢生80岁寿宴,出现莲花的灯盏和面具,宛如邂逅了无数过去的自己。最终卢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他上疏请求辞职,并怀念起最简单的黄粱米饭。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他才发现他所拥有的,是和理想的生活有矛盾的。

舞台两侧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女,看着卢生的遭遇,却仿佛今人看古人,事不关己。但他们存在,或许是想引发观众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思考。像卢生把科举视为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途径的书生,似乎是被社会意识形态操控了。观望今日,我们何尝不是“卢生”?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所最求的“成功”目标,并非产生于现实的生活状态,而是由他人制定和推动的。因此,我们或许应该摆脱他人的眼光,反思我们真正想追逐的是什么,与其的意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