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与白玫瑰》@ 翟珺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小说中写“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的是热烈情人,白的是圣洁的妻。张爱玲的笔触一向细腻而犀利,往往一针见血的揭露着两性心底间最不可告人的纠结。
单看《红玫瑰与白玫瑰》,似乎并不惊天动地,无非是男人穿梭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许根本上就不算故事,它如上海大大小小的弄堂一样,是简简单单的流言罢了。这种近乎梦一样暧昧的红白玫瑰,在当今虽然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再次改编呈献,作为观众我捧场的还是张爱玲。
一.《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男性观点
本次的演出,导演运用的是一种“人格分裂”的心理学处理方式,把主角佟振宝甚至于红玫瑰和白玫瑰都一分为二,表现出两性在面对爱情的复杂心理。作为整个剧情的推动和叙事者,男性佟振宝在剧中拆分为两个具体的形象,一个是“应该自我”,而另外一个则是“实际自我”。
振宝的“实际自我”显得则和普通人没有差别,贪慕美色、胆小懦弱、自私虚荣,例如在剧中,佟振宝在面对“是同学心中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评价,以及对人妻王娇蕊的冲动时,“实际自我”在这时就说出了“柳下惠只是别人封给我的头衔”,背友好色的冲动操纵着佟振宝。
振宝在剧中常常重复提醒自己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在整个社会的要求下,佟振宝小心翼翼的扮演着自己应该扮演的好人:好丈夫、好爸爸、好同学、好员工;由于对于这种“应该自我”近乎完美的追求,让自己成功的融入社会设定的完美的角色中,同时也成为被社会规范所心甘情愿“奴役”的一类。以至于在爱情与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产生冲突的时候,振宝自述到:“看,社会的眼神!”“娶了这种女人,让自己的生活变为休止符……这几年在英国奠定的好名声全都没有了” 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社会角色而埋葬自己的爱情。
在整出剧中,振宝纠结于这两个自我的层面之间,在不断的推翻和妥协中处理自己和王娇蕊以及孟烟鹂之间的关系。在复杂的男性观点下,两个女人就成了满足不同男性自我层面的附属品。
1.1男性视角下的红玫瑰
红玫瑰王娇蕊在剧中振宝的眼中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女人”“有着性感的身材,却保持着婴儿的大脑”,具有南洋女孩的热情,种种的因素刺激着振宝的占有欲。在男性的视野下,她是一个热烈的情妇,而这样的女人调情可以,但是一旦女人主动表达爱意然后提出离婚要与振宝结婚的时候,这样的情妇就成为威胁振宝“应该自我”的危险因素,而红色从热情也转变为危险。
在定义红玫瑰的时候,男性把女性的自我意识故意忽略甚至扼杀,自己的越轨行为是可以找到理由的,但是如果作为情妇身份的王娇蕊“越轨”的话,男性则不能接受。
1.2男性视角下的白玫瑰
剧中通过振宝的口中描述白玫瑰孟烟鹂的时候,记忆是模糊的“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男主角似乎已经不记得,但是唯一的印象是“第一个印象是笼统的白。”剧中振宝对于孟烟鹂也不止做一次的负面评价“很笨”“整天做错事”“做事说话都不得体”,在孟烟鹂眼中最幸福的结婚的时光,对于振宝是一种形式,白的毫无激情。戏剧中振宝也常常无视孟烟鹂对于自己的付出,认为是蠢笨的做法。种种男性强加下的评价让孟烟鹂生性软弱的产生自我认同,认为自己很笨,说错话做错事,甚至不能为振宝做点事情。从而产生自我压抑以及对空洞生活认命。
白玫瑰孟烟鹂是振宝满足社会要求下娶的妻,满足“应该自我”层面的一个装饰品而已。完全没有给予孟烟鹂爱的关注,仅仅认为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就是“对她不错了”。
从而看出无论是红玫瑰或是白玫瑰,都是为了满足男性的自我需求和社会需求。刻意的忽视女性的情绪,让她们无大脑的听从男性的安排。反讽的是,空洞无一是处的孟烟鹂却和裁缝偷情;风尘似火的王娇蕊却做了规规矩矩的太太,再次相遇的一刻,默然地看着他的眼泪。振宝轰然破碎的社会构建下的世界,在一刹那间的情感下显得不堪一击。
二.《红玫瑰与白玫瑰》剧场中的瑕疵
张爱玲笔下的男女常常情绪细腻饱满,然而抱着诚惶诚恐心态的导演要重新演绎的确具有难度,本次的演出制造了一种分裂与隔离的感觉,对于一角的两人分饰显而易见的是表达人物内心的矛盾,其中仅仅振宝的角色利用到这一点。作为红玫瑰和白玫瑰的两人分饰却运用的不够,一直在台后部徘徊的红玫瑰2号和白玫瑰2号更像是累赘的道具。无法把女性自我个性体现的女性导演田沁鑫,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男性的主导观念,使得红白玫瑰演的像是“傻傻分不清楚”玩偶。
剧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够贯穿的角色以及元素,例如,振宝9岁的女儿出现的意义似乎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另外,导演添加了与原著互文的元素,例如一个情节是振宝拿起原著说“这不是我说的,是张爱玲小说这么写的。”演员脱离扮演振宝角色,暴露出自己只是演员,有些后设的体现但后来却不能贯穿全剧,使人感觉凌乱。此外,振宝与观众对话,尝试互动也并未为造成任何反响。这种种的地方在导演和编剧的解释下是因为“好玩”。如果种种的尝试是因为好玩而没有背后想要表达的理念的话似乎有些欠妥当。
整部话剧中,有很多引人发笑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使剧场仅仅成为一种被消费的文化。网络上处处可见《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演出在中国大受欢迎,甚至时尚版《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也加演到百场。使得话剧成为一种商品或者是消费的文化。进一步思考,这与中国现代社会充斥的消费主义不无关系,消费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大众的、流行的、明星的符号成为一种对于消费的指标,这样的因素影响着剧场的文化,使其成为商业化的产物。剧场的功用也从反映现实转为附庸现实,种种的现象仍然值得思考。
单看《红玫瑰与白玫瑰》,似乎并不惊天动地,无非是男人穿梭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许根本上就不算故事,它如上海大大小小的弄堂一样,是简简单单的流言罢了。这种近乎梦一样暧昧的红白玫瑰,在当今虽然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再次改编呈献,作为观众我捧场的还是张爱玲。
一.《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男性观点
本次的演出,导演运用的是一种“人格分裂”的心理学处理方式,把主角佟振宝甚至于红玫瑰和白玫瑰都一分为二,表现出两性在面对爱情的复杂心理。作为整个剧情的推动和叙事者,男性佟振宝在剧中拆分为两个具体的形象,一个是“应该自我”,而另外一个则是“实际自我”。
振宝的“实际自我”显得则和普通人没有差别,贪慕美色、胆小懦弱、自私虚荣,例如在剧中,佟振宝在面对“是同学心中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评价,以及对人妻王娇蕊的冲动时,“实际自我”在这时就说出了“柳下惠只是别人封给我的头衔”,背友好色的冲动操纵着佟振宝。
振宝在剧中常常重复提醒自己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在整个社会的要求下,佟振宝小心翼翼的扮演着自己应该扮演的好人:好丈夫、好爸爸、好同学、好员工;由于对于这种“应该自我”近乎完美的追求,让自己成功的融入社会设定的完美的角色中,同时也成为被社会规范所心甘情愿“奴役”的一类。以至于在爱情与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产生冲突的时候,振宝自述到:“看,社会的眼神!”“娶了这种女人,让自己的生活变为休止符……这几年在英国奠定的好名声全都没有了” 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社会角色而埋葬自己的爱情。
在整出剧中,振宝纠结于这两个自我的层面之间,在不断的推翻和妥协中处理自己和王娇蕊以及孟烟鹂之间的关系。在复杂的男性观点下,两个女人就成了满足不同男性自我层面的附属品。
1.1男性视角下的红玫瑰
红玫瑰王娇蕊在剧中振宝的眼中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女人”“有着性感的身材,却保持着婴儿的大脑”,具有南洋女孩的热情,种种的因素刺激着振宝的占有欲。在男性的视野下,她是一个热烈的情妇,而这样的女人调情可以,但是一旦女人主动表达爱意然后提出离婚要与振宝结婚的时候,这样的情妇就成为威胁振宝“应该自我”的危险因素,而红色从热情也转变为危险。
在定义红玫瑰的时候,男性把女性的自我意识故意忽略甚至扼杀,自己的越轨行为是可以找到理由的,但是如果作为情妇身份的王娇蕊“越轨”的话,男性则不能接受。
1.2男性视角下的白玫瑰
剧中通过振宝的口中描述白玫瑰孟烟鹂的时候,记忆是模糊的“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男主角似乎已经不记得,但是唯一的印象是“第一个印象是笼统的白。”剧中振宝对于孟烟鹂也不止做一次的负面评价“很笨”“整天做错事”“做事说话都不得体”,在孟烟鹂眼中最幸福的结婚的时光,对于振宝是一种形式,白的毫无激情。戏剧中振宝也常常无视孟烟鹂对于自己的付出,认为是蠢笨的做法。种种男性强加下的评价让孟烟鹂生性软弱的产生自我认同,认为自己很笨,说错话做错事,甚至不能为振宝做点事情。从而产生自我压抑以及对空洞生活认命。
白玫瑰孟烟鹂是振宝满足社会要求下娶的妻,满足“应该自我”层面的一个装饰品而已。完全没有给予孟烟鹂爱的关注,仅仅认为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就是“对她不错了”。
从而看出无论是红玫瑰或是白玫瑰,都是为了满足男性的自我需求和社会需求。刻意的忽视女性的情绪,让她们无大脑的听从男性的安排。反讽的是,空洞无一是处的孟烟鹂却和裁缝偷情;风尘似火的王娇蕊却做了规规矩矩的太太,再次相遇的一刻,默然地看着他的眼泪。振宝轰然破碎的社会构建下的世界,在一刹那间的情感下显得不堪一击。
二.《红玫瑰与白玫瑰》剧场中的瑕疵
张爱玲笔下的男女常常情绪细腻饱满,然而抱着诚惶诚恐心态的导演要重新演绎的确具有难度,本次的演出制造了一种分裂与隔离的感觉,对于一角的两人分饰显而易见的是表达人物内心的矛盾,其中仅仅振宝的角色利用到这一点。作为红玫瑰和白玫瑰的两人分饰却运用的不够,一直在台后部徘徊的红玫瑰2号和白玫瑰2号更像是累赘的道具。无法把女性自我个性体现的女性导演田沁鑫,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男性的主导观念,使得红白玫瑰演的像是“傻傻分不清楚”玩偶。
剧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够贯穿的角色以及元素,例如,振宝9岁的女儿出现的意义似乎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另外,导演添加了与原著互文的元素,例如一个情节是振宝拿起原著说“这不是我说的,是张爱玲小说这么写的。”演员脱离扮演振宝角色,暴露出自己只是演员,有些后设的体现但后来却不能贯穿全剧,使人感觉凌乱。此外,振宝与观众对话,尝试互动也并未为造成任何反响。这种种的地方在导演和编剧的解释下是因为“好玩”。如果种种的尝试是因为好玩而没有背后想要表达的理念的话似乎有些欠妥当。
整部话剧中,有很多引人发笑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使剧场仅仅成为一种被消费的文化。网络上处处可见《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演出在中国大受欢迎,甚至时尚版《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也加演到百场。使得话剧成为一种商品或者是消费的文化。进一步思考,这与中国现代社会充斥的消费主义不无关系,消费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大众的、流行的、明星的符号成为一种对于消费的指标,这样的因素影响着剧场的文化,使其成为商业化的产物。剧场的功用也从反映现实转为附庸现实,种种的现象仍然值得思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