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报告:《棺材太大洞太小》
装不进洞的棺材和容不下棺材的洞: 论《棺材太大洞太小》中所展现的种种矛盾
蓝承慧、何佩珊、黄铭娜、宋雪伦、王意婷
《棺材太大洞太小》的戏剧元素
(没有)舞台指示
《棺材太大洞太小》最特别之处,在于它完全没有任何舞台指示。剧本从头到尾只是一个人的叙述,没有点明人物几时出场、从哪里出场、在舞台上的动作和走向,以及他们说话的情绪与方式。剧本甚至没有提到道具和服装,留下很大的诠释空间。若把剧本转换成演出,《棺材太大洞太小》将会是导演的剧场,导演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概念编排这部剧。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棺材太大洞太小》迥然不同的版本。在2003年,实践剧场所上演的《棺材太大洞太小》就由三个演员来演出。梁智强也曾经以单口相声的方式来演绎《棺材太大洞太小》。
《棺材太大洞太小》的主题
1.政治
在新加坡政府的管制下,新加坡社会是井然有序的,处处紧跟着条例、规则办事。然而,新加坡人或政府有时太过于重视制度,就会变得墨守成规,只会死板地照章行事。这就是坊间批评为“law by law”,还有 “No U-Turn Syndrome (NUTS)” 的行事方式。在《棺材太大洞太小》中,殡仪馆负责人和坟场的主管就作为官僚的代表。因为他们不肯通融,坚持坟洞的 “标准尺寸”,所以主角就必须为了棺材太大,不能埋葬的问题与他们斡旋许久。
2.传统的流失
《棺材太大洞太小》也带出了“传统的流失”这一主题。主角就在剧中感叹道,兄弟姐妹、亲戚一个个离开了家,大家庭分裂了,他都认不出谁是亲戚,谁不是。到了最后,主角更是感叹到,若以后选择一个标准型的棺材,会很方便(因为符合政府的标准),但是又害怕子孙们可能会把坟搞乱,说明现在社会为了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的风俗文化必须舍弃。这也反映了政府为了国家的发展,有时不得不限制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习俗。所以,这两个不同的主体也在文本中处于一个对立的关系。若不是因为土地有限,政府也无需规定每个坟洞的“标准尺寸”,但是主角的爷爷身前却已选定了这口特大的棺材,主角也不能违背传统的观念,擅自帮爷爷换棺木或只埋葬他的尸首。
关于《棺材太大洞太小》中的“政治”主题
独角戏
《棺材太大洞太小》的剧本只有一个人的台词,所以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形式就是独角戏。我们认为,独角戏能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演员身上。通过演员的独白或与观众的对话,我们能清楚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与内心。通过人物对周遭的评语,我们也能认识到他对周围的人、事、物的看法。这使我们更能对人物产生共鸣。在《棺材太大洞太小》中,叙述者就有一段说道:“这家伙太岂有此理了,不但推销…这是你朗诵诗歌的时候么?”由于我们已在之前了解到叙述者长孙的身份及他因此所承受的压力,就能理解他在面对殡仪馆负责人不能灵活处理问题时的气愤与无奈。故事主人翁的遭遇就让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人对于体制的墨守成规及其荒谬的部分。我们在同情主人翁时,也会同时谴责这种不近人情,死板、只会照章行事的行为。
解题
棺材:棺材是往生者安身的地方,和死亡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棺材象征着新加坡政府条例与官僚的死板、不灵活。故事中的这口棺木更是一口特别重,特别结实的棺材,隐喻着条例的“硬梆梆”,及这种不灵活的制度所可能带给人的沉重负担与压迫感。
太:“太”表示程度过了头,相对于某一个标准。可是,我们要问的是,棺材大小的标准究竟有谁明文规定?在剧本中,棺材只是因为装不进那个固定尺寸的洞而显得“太大“罢了。
大:“大”表示事物在规模上超过一般或所比较的对象。所以,若棺材比作政府,那么“大”则可以用来讽刺政府的条例不是一般的严厉、拘谨。
洞:若棺材在这里比作政府,那么洞则可以比作我们的传统文化。沉重而庞大的棺材即将要被装进洞里,就好像政府为了统一和现代化而实施的条例带给某些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压力。
太:和棺材相比,洞虽然有标准尺寸,但它之所以会显得 “太小”,也是由于装不下那口棺材。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棺材太大了还是洞太小了?究竟是政府的体制让人觉得太有压迫感,也对传统文化形成太大的压力,还是传统文化有时过于拘泥,不够现代化,难以配合政府的政策呢?
小:这里的“小”可以代表一种狭隘。就如上述所说的,这里的“小”表示传统文化若过于拘泥,将会是一种束缚。就好像如果主角的爷爷没有采用那么大的棺材的话,主角就不会面临这么大的难题了。
到了最后,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主角用了两个坟口来埋葬那口特大的棺材,棺材却得横着放;象征着传统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只要能互相迁就、配合,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叙事方式
用倒叙(flashback) 来讲一个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 讲故事的形式。剧本里面有两个“我”:一个是主持葬礼的“我” 和葬礼后被恶梦缠住的“我”(叙述者)。当叙述者回忆葬礼时,出现的“我”(葬礼主持人)有别于真正葬礼时的葬礼主持人。叙述者所描述的“我”是一个搞笑,滑稽的人,而处在真正葬礼的主持人应该是觉得无助、紧张、担心,一点也不会有好笑的念头。所以,当他讲故事时,他是抽离故事,批评自己当时的行为,并把它当成笑话像“我也不知道哪里来了一股傻劲”,“随后我就发现自己的决定太鲁莽了”。在批评或嘲笑自己当时的行为时,叙述者引导观众以一个批判的角度去探讨人民和官员在面对规则时的情形。
剧本的叙述特色是以倒叙梦中的情节。梦是人在睡觉时,脑里所进行的活动。因为是个人的脑里的活动,所以会毫不掩饰地把当时的心情讲出来,也就是对观众敞开心怀来叙述,把观众当成是自己的倾诉者。让这些倾诉者和叙述者以一个批判和了解叙述者心情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
梦也是不完全和现实一样,所以用梦来讲述着故事可以表达出现实中不可以表达的东西。甚至可以夸大现实来带出故事中的意思。例如,现实中应该很少碰到棺材太大而埋葬不了的情形。负责人也不至于会用那么夸张的形式来回答主角的问题。而把现实的事物放在梦的语境中,把现实化成一种无形的的梦魔来缠住叙述者。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所以他只有在梦里才会不停的缠绕着叙述者。
反讽
1。对规则化的反讽
这个葬礼的问题是棺材进不了坟口。故事中的葬礼负责人和管理员都为了遵守规则,不顾人情,而葬礼主持人也十分遵守传统。在这两个情况的冲突中,故事发生了许多让葬礼主持人和参礼的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故事里的殡仪馆负责人和主管在叙述者的眼中是死板的。由此可见,剧中的笑料正是来自人物的死板、傻气。这里所涉及的不只表露人物内心与表面的矛盾,还有个人在体制中的无奈。对于这种体制中的“NUTS”,主角可是哭笑不得的。
当葬礼负责人发现棺材进不了坟口时,并没有立刻的找解决方案,而是讲了一大堆不能解决问题的东西。对他而言,洞已计划好了,棺材是来填洞的,所以如果棺材进不去,是棺材的问题,洞是不可以改的,要按照条例,所以他说“那是不可能的,先生。你看,工工整整,整整齐齐,满个坟山,一望无际.个人一个攻,破格的事,绝不允许!”。“我” 听了之后讽刺说办葬礼的人都那么诗情画意。古人作诗时都讲究对仗、工整。把他们的话和作诗相提并论,事实上是在讽刺他们办事时都要求工整、有秩序。
后来,由于解决不了问题,“我”便去见葬礼主管。主管了解了事情后便说:“跟据你们提供的数据看来,有几个方案可以考虑:
一.换过口较小的棺材,
二.改去埋在私人坟场,
三.把前后左右多余的木材削平,
四.干脆把尸首移出来,用席子包起来埋葬。
其实这第四个方案有一个额外收获,就是把那口极其特殊的棺木留下来摆进博物馆陈列。 不过,我想这些你们都考虑过,觉得不进人情。”
听起来很像机器人。井井有条的把解决方案1234的讲出来,而且剧中还用“他的眼珠在转,闪着高智商的光芒;我知道,那是他头上那台超级电脑在快速操作。”来形容葬礼的主管人。高智商、超级电脑和快速操作来形容仿佛是一种称赞,但是电脑也是公式化,高智商,却没有人情味。到后来,其实主管是知道不进人情,但是还是死死的坚持解决方案都是要棺材作改变而坚决洞不会有所改变,呈现出他们可以想出很多方案来改变棺材去符合洞,但是就是不可以改变洞。葬礼负责人固执不断在剧本中出现,使“我”到不耐烦,使他陷入僵局。以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来嘲笑只会跟从规则的人已失去灵活思考的能力。
2。对情感的反讽
在葬礼,哭本应该是因为感伤死者的离去,但是在棺材进不了坟口的情况下,本来没有想哭的“我”却因无助而想哭,但是又意识到自己身为葬礼主持人、一家之主所以不能哭。发现棺材放不进坟口时,所有人的哭声停了,却没有人敢笑,因为不可以笑。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哭笑不得。用哭与笑带出不可共不存的体制对人们所造成的无奈。
这部剧以葬礼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葬礼是一个让活着的人对死者致哀的传统仪式,是充满感伤和严肃的。但是,剧本却完全以一个反传统的形式来讲述葬礼。葬礼主持人把葬礼述说成好像是一场滑稽的事情,把葬礼当笑话来讽刺传统与现代无法共存的情况。故事抛开葬礼的忧伤,把忧伤的焦点放在叙述者面对着传统时的无奈。他面对传统时的表里不一,为了社会的眼光,他背负了葬礼办好的责任。传统形成了叙述者的束缚,叙述者把当时的无奈当成笑话来讽刺这些规则的死板。
葬礼到了最后终于圆满地解决了,但是叙述者还是被这件事所对他造成的影响难以释怀。虽然祖父的棺木以入土为安,但是,他却对所谓的“标准”困扰。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中,是没有明确的对与错,而在面对对与错的时候,他还要顾及到面子与内心的挣扎。在社会中,这是常常要面对的东西,所以这会像一个恶梦一样出现。
关于《棺材太大洞太小》中的“传统的流失”主题
解题
棺材:在华人传统观念中,棺材对于往生者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主角在文本中才会因为自己爷爷的棺材比别人的奇特而感到自豪。在这里,棺材就可以代表传统。同样的,故事中的这口棺木更特别重,特别结实的棺材,隐喻着传统习俗所带给人的沉重负担与枷锁。
太:“太”表示程度过了头,相对于某一个标准。在故事里,主角是否太受到传统的制约?换一副棺木,未尝不是另一个解决方法?
大:“大”表示事物在规模上超过一般或所比较的对象。我们华族的传统规矩、风俗的却非常多且复杂,和其他文化比起来显得很大。
洞:一个洞是幽暗的,通常从洞外面是很难了解洞里头的状况。这在这里就可以比喻政府制度的复杂和繁琐、让人难以理解。
太:和棺材相比,洞虽然有标准尺寸,但它之所以会显得 “太小”,也是由于装不下那口棺材。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棺材太大了还是洞太小了?究竟是传统的束缚让人觉得太有压迫感,还是政府的政策不够灵活,难以包容一些传统特有的习俗?
小:这里的“小”可以代表一种狭隘。就如上述所说的,这里的“小”表示政府的条例没有灵活实施的空间,不能容纳特殊例子,所以显得狭窄。
到了最后,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主角用了两个坟口来埋葬那口特大的棺材,棺材却得横着放;象征着传统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只要能互相迁就、配合,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棺材太大洞太小》的戏剧元素
(没有)舞台指示
《棺材太大洞太小》最特别之处,在于它完全没有任何舞台指示。剧本从头到尾只是一个人的叙述,没有点明人物几时出场、从哪里出场、在舞台上的动作和走向,以及他们说话的情绪与方式。剧本甚至没有提到道具和服装,留下很大的诠释空间。若把剧本转换成演出,《棺材太大洞太小》将会是导演的剧场,导演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概念编排这部剧。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棺材太大洞太小》迥然不同的版本。在2003年,实践剧场所上演的《棺材太大洞太小》就由三个演员来演出。梁智强也曾经以单口相声的方式来演绎《棺材太大洞太小》。
《棺材太大洞太小》的主题
1.政治
在新加坡政府的管制下,新加坡社会是井然有序的,处处紧跟着条例、规则办事。然而,新加坡人或政府有时太过于重视制度,就会变得墨守成规,只会死板地照章行事。这就是坊间批评为“law by law”,还有 “No U-Turn Syndrome (NUTS)” 的行事方式。在《棺材太大洞太小》中,殡仪馆负责人和坟场的主管就作为官僚的代表。因为他们不肯通融,坚持坟洞的 “标准尺寸”,所以主角就必须为了棺材太大,不能埋葬的问题与他们斡旋许久。
2.传统的流失
《棺材太大洞太小》也带出了“传统的流失”这一主题。主角就在剧中感叹道,兄弟姐妹、亲戚一个个离开了家,大家庭分裂了,他都认不出谁是亲戚,谁不是。到了最后,主角更是感叹到,若以后选择一个标准型的棺材,会很方便(因为符合政府的标准),但是又害怕子孙们可能会把坟搞乱,说明现在社会为了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的风俗文化必须舍弃。这也反映了政府为了国家的发展,有时不得不限制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习俗。所以,这两个不同的主体也在文本中处于一个对立的关系。若不是因为土地有限,政府也无需规定每个坟洞的“标准尺寸”,但是主角的爷爷身前却已选定了这口特大的棺材,主角也不能违背传统的观念,擅自帮爷爷换棺木或只埋葬他的尸首。
关于《棺材太大洞太小》中的“政治”主题
独角戏
《棺材太大洞太小》的剧本只有一个人的台词,所以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形式就是独角戏。我们认为,独角戏能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演员身上。通过演员的独白或与观众的对话,我们能清楚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与内心。通过人物对周遭的评语,我们也能认识到他对周围的人、事、物的看法。这使我们更能对人物产生共鸣。在《棺材太大洞太小》中,叙述者就有一段说道:“这家伙太岂有此理了,不但推销…这是你朗诵诗歌的时候么?”由于我们已在之前了解到叙述者长孙的身份及他因此所承受的压力,就能理解他在面对殡仪馆负责人不能灵活处理问题时的气愤与无奈。故事主人翁的遭遇就让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人对于体制的墨守成规及其荒谬的部分。我们在同情主人翁时,也会同时谴责这种不近人情,死板、只会照章行事的行为。
解题
棺材:棺材是往生者安身的地方,和死亡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棺材象征着新加坡政府条例与官僚的死板、不灵活。故事中的这口棺木更是一口特别重,特别结实的棺材,隐喻着条例的“硬梆梆”,及这种不灵活的制度所可能带给人的沉重负担与压迫感。
太:“太”表示程度过了头,相对于某一个标准。可是,我们要问的是,棺材大小的标准究竟有谁明文规定?在剧本中,棺材只是因为装不进那个固定尺寸的洞而显得“太大“罢了。
大:“大”表示事物在规模上超过一般或所比较的对象。所以,若棺材比作政府,那么“大”则可以用来讽刺政府的条例不是一般的严厉、拘谨。
洞:若棺材在这里比作政府,那么洞则可以比作我们的传统文化。沉重而庞大的棺材即将要被装进洞里,就好像政府为了统一和现代化而实施的条例带给某些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压力。
太:和棺材相比,洞虽然有标准尺寸,但它之所以会显得 “太小”,也是由于装不下那口棺材。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棺材太大了还是洞太小了?究竟是政府的体制让人觉得太有压迫感,也对传统文化形成太大的压力,还是传统文化有时过于拘泥,不够现代化,难以配合政府的政策呢?
小:这里的“小”可以代表一种狭隘。就如上述所说的,这里的“小”表示传统文化若过于拘泥,将会是一种束缚。就好像如果主角的爷爷没有采用那么大的棺材的话,主角就不会面临这么大的难题了。
到了最后,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主角用了两个坟口来埋葬那口特大的棺材,棺材却得横着放;象征着传统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只要能互相迁就、配合,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叙事方式
用倒叙(flashback) 来讲一个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 讲故事的形式。剧本里面有两个“我”:一个是主持葬礼的“我” 和葬礼后被恶梦缠住的“我”(叙述者)。当叙述者回忆葬礼时,出现的“我”(葬礼主持人)有别于真正葬礼时的葬礼主持人。叙述者所描述的“我”是一个搞笑,滑稽的人,而处在真正葬礼的主持人应该是觉得无助、紧张、担心,一点也不会有好笑的念头。所以,当他讲故事时,他是抽离故事,批评自己当时的行为,并把它当成笑话像“我也不知道哪里来了一股傻劲”,“随后我就发现自己的决定太鲁莽了”。在批评或嘲笑自己当时的行为时,叙述者引导观众以一个批判的角度去探讨人民和官员在面对规则时的情形。
剧本的叙述特色是以倒叙梦中的情节。梦是人在睡觉时,脑里所进行的活动。因为是个人的脑里的活动,所以会毫不掩饰地把当时的心情讲出来,也就是对观众敞开心怀来叙述,把观众当成是自己的倾诉者。让这些倾诉者和叙述者以一个批判和了解叙述者心情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
梦也是不完全和现实一样,所以用梦来讲述着故事可以表达出现实中不可以表达的东西。甚至可以夸大现实来带出故事中的意思。例如,现实中应该很少碰到棺材太大而埋葬不了的情形。负责人也不至于会用那么夸张的形式来回答主角的问题。而把现实的事物放在梦的语境中,把现实化成一种无形的的梦魔来缠住叙述者。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所以他只有在梦里才会不停的缠绕着叙述者。
反讽
1。对规则化的反讽
这个葬礼的问题是棺材进不了坟口。故事中的葬礼负责人和管理员都为了遵守规则,不顾人情,而葬礼主持人也十分遵守传统。在这两个情况的冲突中,故事发生了许多让葬礼主持人和参礼的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故事里的殡仪馆负责人和主管在叙述者的眼中是死板的。由此可见,剧中的笑料正是来自人物的死板、傻气。这里所涉及的不只表露人物内心与表面的矛盾,还有个人在体制中的无奈。对于这种体制中的“NUTS”,主角可是哭笑不得的。
当葬礼负责人发现棺材进不了坟口时,并没有立刻的找解决方案,而是讲了一大堆不能解决问题的东西。对他而言,洞已计划好了,棺材是来填洞的,所以如果棺材进不去,是棺材的问题,洞是不可以改的,要按照条例,所以他说“那是不可能的,先生。你看,工工整整,整整齐齐,满个坟山,一望无际.个人一个攻,破格的事,绝不允许!”。“我” 听了之后讽刺说办葬礼的人都那么诗情画意。古人作诗时都讲究对仗、工整。把他们的话和作诗相提并论,事实上是在讽刺他们办事时都要求工整、有秩序。
后来,由于解决不了问题,“我”便去见葬礼主管。主管了解了事情后便说:“跟据你们提供的数据看来,有几个方案可以考虑:
一.换过口较小的棺材,
二.改去埋在私人坟场,
三.把前后左右多余的木材削平,
四.干脆把尸首移出来,用席子包起来埋葬。
其实这第四个方案有一个额外收获,就是把那口极其特殊的棺木留下来摆进博物馆陈列。 不过,我想这些你们都考虑过,觉得不进人情。”
听起来很像机器人。井井有条的把解决方案1234的讲出来,而且剧中还用“他的眼珠在转,闪着高智商的光芒;我知道,那是他头上那台超级电脑在快速操作。”来形容葬礼的主管人。高智商、超级电脑和快速操作来形容仿佛是一种称赞,但是电脑也是公式化,高智商,却没有人情味。到后来,其实主管是知道不进人情,但是还是死死的坚持解决方案都是要棺材作改变而坚决洞不会有所改变,呈现出他们可以想出很多方案来改变棺材去符合洞,但是就是不可以改变洞。葬礼负责人固执不断在剧本中出现,使“我”到不耐烦,使他陷入僵局。以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来嘲笑只会跟从规则的人已失去灵活思考的能力。
2。对情感的反讽
在葬礼,哭本应该是因为感伤死者的离去,但是在棺材进不了坟口的情况下,本来没有想哭的“我”却因无助而想哭,但是又意识到自己身为葬礼主持人、一家之主所以不能哭。发现棺材放不进坟口时,所有人的哭声停了,却没有人敢笑,因为不可以笑。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哭笑不得。用哭与笑带出不可共不存的体制对人们所造成的无奈。
这部剧以葬礼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葬礼是一个让活着的人对死者致哀的传统仪式,是充满感伤和严肃的。但是,剧本却完全以一个反传统的形式来讲述葬礼。葬礼主持人把葬礼述说成好像是一场滑稽的事情,把葬礼当笑话来讽刺传统与现代无法共存的情况。故事抛开葬礼的忧伤,把忧伤的焦点放在叙述者面对着传统时的无奈。他面对传统时的表里不一,为了社会的眼光,他背负了葬礼办好的责任。传统形成了叙述者的束缚,叙述者把当时的无奈当成笑话来讽刺这些规则的死板。
葬礼到了最后终于圆满地解决了,但是叙述者还是被这件事所对他造成的影响难以释怀。虽然祖父的棺木以入土为安,但是,他却对所谓的“标准”困扰。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中,是没有明确的对与错,而在面对对与错的时候,他还要顾及到面子与内心的挣扎。在社会中,这是常常要面对的东西,所以这会像一个恶梦一样出现。
关于《棺材太大洞太小》中的“传统的流失”主题
解题
棺材:在华人传统观念中,棺材对于往生者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主角在文本中才会因为自己爷爷的棺材比别人的奇特而感到自豪。在这里,棺材就可以代表传统。同样的,故事中的这口棺木更特别重,特别结实的棺材,隐喻着传统习俗所带给人的沉重负担与枷锁。
太:“太”表示程度过了头,相对于某一个标准。在故事里,主角是否太受到传统的制约?换一副棺木,未尝不是另一个解决方法?
大:“大”表示事物在规模上超过一般或所比较的对象。我们华族的传统规矩、风俗的却非常多且复杂,和其他文化比起来显得很大。
洞:一个洞是幽暗的,通常从洞外面是很难了解洞里头的状况。这在这里就可以比喻政府制度的复杂和繁琐、让人难以理解。
太:和棺材相比,洞虽然有标准尺寸,但它之所以会显得 “太小”,也是由于装不下那口棺材。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棺材太大了还是洞太小了?究竟是传统的束缚让人觉得太有压迫感,还是政府的政策不够灵活,难以包容一些传统特有的习俗?
小:这里的“小”可以代表一种狭隘。就如上述所说的,这里的“小”表示政府的条例没有灵活实施的空间,不能容纳特殊例子,所以显得狭窄。
到了最后,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主角用了两个坟口来埋葬那口特大的棺材,棺材却得横着放;象征着传统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只要能互相迁就、配合,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Comments
(NIE/A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