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棺材太大洞太小》@ 谢征达

以棺材述说人性

人性是难以捉摸的吗?《棺材太大洞太小》通过叙述者的话语,把人性的丑陋行为一一揭露。《棺材太大洞太小》的叙述者似乎在把自己和祖父的“罪状”告知天下。人类的贪婪,执著,爱面子,好管闲事和自私自利始终还是无法磨灭的一个事实。文本中更显示了无论是活着的人还是已经死去的人。人类丑陋,贪心的性格依然存在。

“棺材太大” = “洞太小”

把题目切成一半,棺材太大和洞太小。它们分别是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可是却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坟场管理员的角度认为是的棺材太大。从祖父长子的立场来说是洞太小。两者之间却为了同一件事,产生了不同意见而起了争执。

棺材太大可以被看成为人类善心的不足,贪心的“太大”了,所以才会进不了社会设定的“标准尺寸”的洞。然而,标准尺寸的洞就是正确的标准吗?一定要跟着社会的道德规范才算是好人吗?这一切似乎还有待商讨。

长子所“扮演”的角色

故事一开始,叙述者开始谈论他祖父的葬礼。那是一个他挥之不去的梦。谈论中他少了对祖父的思念和伤悲,叙述者更为在乎的是有什么人和多少人到了他祖父的葬礼。“看与被看”成了叙述者主要关心的问题。叙述者说:“我当时就觉得在被人参观。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那么想:当时很多人是在参观。”可是祖父的葬礼应该是严肃的,应该是认真的。叙述者却好像更为在乎谁在看他,和怎么看他。在这里,“互看”成了葬礼的重点,长子的对祖父思念之情和孝顺的责任也抛至脑后。

当祖父的棺材差点摔下来时,他并不是为祖父的遗体有没有损坏而操心。身为长子的他所关心的是:“是嘛,棺材那里可以让它摔下去。万一摔破了,当着那么多人,那怎么可以。”到了后来,祖父的棺材进不了挖好的洞时,叙述者更在乎的是:“你会想到你祖父的棺材在他出殡那一天当着两百多人的面前会进不了那个特地为他挖得洞么?”从这两个“祖父棺材的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叙述者对于祖父的遗体是否完好无损已不再是主要担心的问题,祖父是否入土为安也似乎不是重点。叙述者在乎的是如何在两百多个“看”他的人的面前“维持长子的尊严”而不会颜面尽失。尤其当大多数都不是家族的人,而是看热闹的。因此,“长子”要如何在两百多位“看”他的人的面前将戏“演”好成了一大关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家庭价值观变渺小了,膨胀起来的是面子和形象。在百事孝为先的传统华人社会,一场热热闹闹的葬礼原本是要让死者风光出葬,和为了让子女尽他们最后的孝道。然而,故事中的长子却让读者和观众感到葬礼的原意已经被扭曲,成了最大的反讽。

什么是“标准”?

“标准尺寸”在这里就如同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人在生前都被规范在一些规则下生活,如一夫一妻制,对家长要孝顺,对朋友要有礼貌,要讲义气等等。人类在死后也是有一定的规矩。那就是要用“标准尺寸”的棺材。何谓“标准尺寸”?“标准尺寸”又是谁定下来的?如果说标准尺寸是道德规范的尺寸,道德又要怎么衡量?这些都没有答案,就像是标准尺寸到底多长一样。

“工工整整,整整齐齐,满个坟山,一望无际,一个人一个坟,破格的事,决不允许。”一段看似诗情画意的句子,念起来琅琅上口。可是为什么人们就连可以用口语说的话都需要将字句“规范化”呢?人活的时候遵循道德标准,死后遵循“标准尺寸”,就连说话也要有某种规格。规范化的句子乍听之下诗情画意,可是却也显得与日常对话格格不入。我们能感受到规范化可以给我们带来秩序与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束缚与牵绊。

死人的批判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故事发生的源头。故事的主要罪魁祸首别无他人,就是叙述者的祖父。整个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祖父用了一个不符合标准尺寸的棺材。祖父的棺材比平常人的大,比平常人的长,看起来比别人的还要威风还要霸气。可是,那么大型的棺材给子孙带来的问题却是无穷的。棺材需要十六个苦力来抬,坟口又太小。最后弄得“人家抬不起,坟口装不下”的结果。祖父的爱炫耀带来了麻烦。棺材之大也显示了祖父对于享乐的执著,就像是活着的人要住在大房子一样,祖父也要有一个大的棺材来长眠。可是,标准尺寸的存在注定了祖父的大棺材无法“得逞”。

到了最后,祖父的棺材总算是入土为安了。可是,由于棺材太大,人家是直放的,他却是横放的。在一片直放着的坟场中出现了一个横放的棺材。那副棺材有多么的突兀,多么的有碍市容。此外,横着放棺木似乎也有“横行霸道”的意思,可以说是暗示祖父的霸道无理,对于祖父自私,贪婪的一种批判。

此外,最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竟然是个帮助“超大”棺材入土为安的坟场工作人员。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是否就没有更有人道精神的人了吗?一个帮助死人的工作人员拿到了这个奖,是否又说明了帮助活人的好心人到哪里去了呢?

国内十大新闻之一和七百到八百人“观赏”这一场隆重的葬礼,都为一个普通的葬礼带来了不普通的回响。一个原本应该哀痛悲伤的葬礼却变成了类似人人关心的嘉年华会的活动。这一切一切都揭露了人类心灵上的空虚还有爱窥探的心理,形成了对人类的最大反讽。

Comments

刘老师 said…
借用这篇作业做文学批评教学法的参考资料,谢谢征达同学!
(NIE/ALC)

也感谢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