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 卓芳后

《暗恋桃花源》主要是讲述一个古装喜剧与一个现代悲剧的结合,呈现了两个不同的故事。而其中,最令我感到疑惑但同时又有趣的是穿梭在这两个剧里的陌生女子。因此,我针对她做了很多的思考而在剧本的不同场幕中得到了一个结论。我将以一个比较特别的观点切入。其实,这两个故事隐喻了一名女子从失恋到解脱的一种内心旅程。我为何会有这样的解读呢?我现在就一幕一幕地解释。

内心的门开启了

首先,我先解题。门是一个划分两个不一样空间的媒介,而洞也是一种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媒介。在第一幕,‘门洞’,主要是讲解了剧场开始前的情形。其中,剧本里的“强烈的光突然出现,台上的人被突来的光刺得睁不开眼。他们抬手来遮在眼上迷气焰往外看。他们就这样立在强光中。”这几个意象都隐喻着一位女子把她的内心的门开启了。

初恋的回忆

在第二幕,‘追寻’,主要是讲述了江滨柳与云之凡在离别前的情景,包含了许多甜蜜,安慰,扶持的情节,仿佛隐喻着女子与她男友的美好回忆与恋情。

回忆的终止

但在第三幕,‘篡位’,用了一种打破幻觉的手法,让我们看出了是两个演员在排戏,这隐喻了女子美好回忆的破灭。同时另一个剧组的出现隐喻着现实,在女子内心里,形成了回忆与现实的冲突。

现实的残酷

而在第四幕,‘武陵’,赖陶发现了春花和袁老板的‘奸情’,这更是隐喻着女子的男友是因为奸情而与她分手的。

逃避的开端

但因为现实的残酷,在第五幕,‘夺台’,台上两组剧组又起了冲突,最终《暗恋》的剧组继续排戏。这一幕隐喻着,女子受不了艰辛的痛苦,所以选择排斥现实,回到了虚幻的想象。

虚幻的想象

在第六幕,‘寻人’,主要是描写了离别了四十年,江滨柳登报寻找云之凡,而这也隐喻着女子仍然怀报着可能恢复原来关系的希望。

疲累的心灵

但在第七幕,‘故梦’时,女子已经厌倦了等待,开始感到累了,就好像《暗恋》里的导演一样,不知应该怎么办。

短暂的解脱

所以在第八幕,‘河上’时,女子与赖陶一样,来到了桃花源,得到了短暂的解脱。

冷静的思考

在第九幕,‘暗恋’时,女子与《暗恋》里的导演一样,再一次开始了冷静的思考。

回忆与现实的混杂

而在第十幕,‘桃花源’与第十一幕, ‘暗恋桃花源’里,有如《暗恋》与《桃花源》一样,女子的虚幻与现实起了冲突,有时候甚至重叠了。

坦然的接受

直到第十二幕,‘惘然’,《桃花源》的结束隐喻着女子现实的结束。她已经坦然地接受了事实。也因为接受了事实,女子也与赖陶一样,回不到《桃花源》。

内心的多重身份

如果,以上的论点成立了,那就可以解释陌生女子与刘子骥的隐喻了。在第十三幕,‘刘子骥’,陌生女子其实是这名失恋女子的缩影,所以,她可以穿梭在两个文本中。而她在剧中寻找的‘刘子骥’就是她男友的缩影。而在这一幕,刘子骥在剧中前半段强烈的“存在”到了这一幕,因为前一幕的‘接受’,而造成了刘子骥在这一幕的‘不存在’。

豁然的解脱

而到了第十四幕,‘流云’,女子豁然的解脱就好比江滨柳终于见到云之凡,然后从中得到了解脱一样。

内心的门关闭了

在第十五幕 ‘散场’,随着陌生女子不停的旋转,女子的内心的门关闭了。

总结

以上是我以一个比较不同的切入点得到的观点。总的来说,这两个文本是描写了一名女子从失恋到解脱的一种内心旅程。《暗恋》主要代表了虚构而《桃花源》则代表了现实。陌生女子是这个失恋女子的缩影,所以她可以穿梭在两个文本当中。而她在剧中寻找的‘刘子骥’就是失恋女子男友的缩影。如果是这样,那在剧中提到的“杨小姐”很有可能是隐喻着‘第三者’的身份因为在剧中,管理员提到了“杨小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同时,两个文本的场幕也完美地说通了女子内心的不同层面。因此,这更加强了我的观点。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