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19

《情信》@ 林子微

这部剧所带来的细水长流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情信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才能细细品味的剧场,为什么这么说,情信是时间线拉的非常长,也仅仅讲述了一对情侣的故事,这或许不够激烈不够有爆点,但是这确实一部难得得让人能够沉浸其中的演出。这与其说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故事,对于我来说不如是一部关于遗憾的故事。 “这封信就是我,我写的每个字,都是想在你面前出现的我。你可以把我撕掉丢一旁,也可以把我收起来,今天读一遍、明天读一遍、你这一生都能读着它……” 这是情信的导读,这句话蕴含的浓浓的爱意不假,但也看出了两个主人公实际上的交集甚少,我把这个情谊放在你面前,是我单方面的期望,但是你接受与否,却也是你单方面的决定。二者的线看似有所紧密不分,但是事实上却是一个两条线单方面的前行。 “我只把你当哥哥。”当章信南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他读到了反面的意义。诚然程小曼对章信南是有感情的,但是在程小曼当下的处境来看,却不一定不代表着一定的真心。两条线,虽然向着自己所向往的方向直线前行,但也奇妙地缓缓地纠缠了起来。他们的交流媒介是信,也仅仅只有信,所以两者相互的沟通既隔绝又毫无阻碍,这种矛盾的状态是很奇特的。 新加坡的舞台将遗憾这个主题,从舞台的实际空间交合体现出的错过表达,从而表达他们生命的错过。柜子和衣服,是有其表达的含义,象征的是人生阶段的错过。椅子而凸显了人物的隔离,强调了错过这一个主题,绕着椅子走,仿佛在寻找对方,也在寻找自己的感情,迷茫却也不放弃。椅子仿佛就是他们感情的具现化,时而靠近,时而疏远,而通过信,这些变化不断地在产生。 而香港的舞台,则更决然地在开始时将舞台分裂成两个部分,章信南的空间和程小曼的空间,毫无交集,泾渭分明。而在最后,在程小曼死后,两人达到了心灵上的交融。我认为,这或许更能表现出《情信》这个剧本所讲述的两个人的心路历程的具现化,但新加坡的舞台则是读者对于《情信》的遗憾这一思想主题的最好的衍生舞台。

《庄子兵法》@ 姚倩慧

《庄子兵法》通过游戏方式给观众演示剧情又变成星期五的著作,是通过一连串的通俗寓言上演,一层一层将思想集中深化从而让观众解剖庄子兵法游戏所想给人们带来的启迪。这是对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辨理解较强的剧作。 游戏剧情最大的启迪, 就是想把人类无论寻求答案或是舒缓痛苦的当儿不如把所有问题的纠结都放在自己的角度和框架琢磨,而不是顾及到他人,从身边人上天等人物角度去寻找出路。因为自己才是自己的痛苦解救药丸。关键是 “自我“。 密室象征的是人类内在心灵,而这内心往往会存在情绪压抑压让许多生活中的人们喘不过气来。台上诸多游戏参赛者的日常用具,比如财务长的桌子,星期五的离婚协议书,小艾的衣架, 杀人犯的双层床,钱老师的医院椅和年轻人的旋转木马正是再现痛苦的符号。 门, 是一个可让剧中人解脱在密室中所体会到的痛苦的出路途径。而这门一直都在, 门和密室内的结构象征的是人们随时可以舍弃内心纠结自我洒脱解放以及丢弃不断缠绕自己的痛苦的图形, 那是打开内心的一扇门的剧情暗喻,反映的是一种自我解放的思想哲理。 庄子兵法游戏结束,参赛者们都用不同方法各自都从自己的痛苦中走出来了。 虽有的死了但另一类比较聪明的则会选择踏出那扇门,离开游戏现场,也就是放下心中纠葛离开痛苦的起源起点,心胸辽阔地把自己带到更大的世界层面而不再是局限于自己所在乎的一切。 这也是游戏终结想向观众呼应的理念:无所牵挂才能做到真正地逍遥而从中得到自我痛苦的解放。这就像第游戏第二关( 选择这里最不快乐的人)“ 中 某个参赛者批评钱老师对” 人活着就是要去寻找他的意义“ 的看法。他说到: “但你这样活不是很累吗”。钱老师之后又反驳表明” 人活着都会累,不然想要不累可以选择去死” 的观念。  但游戏那扇未锁的门的符号从中暗示,选择活得轻松还可以是选择坦然面对而不是过于在乎对象。 命运是互相关联的。 某种程度上正是这样的连接才把我们带入痛苦和无法释怀的根源。 但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乎你。你也是别人的“女儿“。 某些时候还得为自己而活,自先考虑从自己的角度去除痛苦根源。这想法是有某种道理的。 再说,你不了解你身边人。 你不会知道你的做法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是开心还是痛苦?在游戏第四关 ”化解老天给你的痛苦“ 的游戏情节中, 钱老师一味觉得挽救女儿才是对女儿最好的选择。 但通过“濠梁之辩“的解释,钱老师不是她女儿,...

《庄子兵法》@ 吴晶

舞台剧《庄子兵法》的结构是环环相扣的,剧情跌宕起伏,在奖金面前体现出金钱对于人类的魅力,能解决医药费,避免至亲离开的痛苦,不用被追债,可以养大孩子,可以解决日常的生活支持,维持高水准的生活水平。枪声,游戏闯关的倒数声,都使得观众有共同参与感,全身心投入在舞台剧里,这是《庄子兵法》让我觉得最特别的地方,能够紧扣观众的注意力,情节扣人心弦,不仅在情节上丰富多趣,人物关系上费心思,6位主角的生命相互关联,舞台道具的摆设更是费尽心思,是一出令人难忘,导演编剧制片费劲苦心的一部演出。 在艺术层面来说它并不是最为优秀的,但《庄子兵法》胜在有意义,贴进生活,为观众提供生活的一些启示,具有社会意义。以“最不快乐的人”,结合庄子的齐物论,“子非魚,安之魚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乐?”表明在每个人心中,自己才是最不快乐的那一位,因为每个人的痛楚是自己切身体会,别人的痛苦在自己心中体会不到,从而告示观众对生活中的他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最没用的人”结合庄子的《人间事》阐明,没有人是最没用的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份意义,对某些人来说都是具有特殊性与重要性的。后面又以“化解老天给你的痛苦”结合《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告示观众顺其天意,放下包袱等一人生哲学,开解观众接受与放下自己心中的包袱。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那扇门其实一直没有锁,只是我们一直开错了方向。”拨开自己的执念,放下与接受之后,其实走出去易如反掌。 《庄子兵法》折服我但在于它不仅讨论人生大道理,也在细节上做到照顾,密室游戏为现代活动,再结合社会问题叙述人生大道理,使观众即使不明白庄子,但通过老师的解读,一下简洁明了。每个人物身上的故事寓意着不同阶级有自己的不幸,没有人比谁更幸福,告示观众每个人心中的痛在平时并不会公众于世,痛苦都埋在心中。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个不可触及的一部分,似乎会为这样那样的事情焦虑烦恼,能够与自己和解并不容易,有些人的恨在自己心目中一辈子,但这样的人一辈子不幸福,没放过别人,也枷锁了自己。 闯关时的音效,时间将进的提示将观众带入舞台剧,跟着剧中的六位主角心慌,着急,代入感强。展示私人物件的时候,提醒了观众自己心中的那个物件,那个自己痛苦的原处,在演出的同时观众心中也揪了一把心。在枪支的音响,舞台真实的火花,让观众一瞬间分不清真假,带入观众情绪。 以古典哲学结合现代年轻人的游戏,擦撞...

《庄子兵法》@ 沈婧婷

舞台设计不仅顺应了剧情的需求,更有着不同意义,是演出重要的部分。因此,本文将分析《庄子兵法》的舞台设计以及其用意。 首先,这部舞台剧是在一个单一场景里完成。除了第一幕,在游戏开始前,观众看到了星期五的书房和进入密室前的等候室之外,舞台场景都没有转变。主要的舞台是一个很大的密室。密室游戏开始后,故事就一直在‘密室’里发生。除了是为了剧情需要,使用单一场景是为了让观众有一种和剧中人物一起‘困’在‘密室’里的感觉。在密室里的角色都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肉体和精神都被困住,无法轻易地离开。因此,为了让观众能够完全理解到‘关在密室’里,必须解密否则生命受到压迫的感觉,因此采用了单一场景,让人全身心投入在‘密室’这个设定里。 此外,舞台上放着不同,看似毫无相关的物品。这些物品的摆放,将舞台分成六个空间。每一个空间对应着一个人物的生活。医院属于简老师,衣架属于小艾,等。空间里的物品排放没有重叠,有高低之分,让人一眼就看到放在各个空间的物品。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观众对舞台上发生的事情一目了然,更有助剧情发展。这些物品看似没有任何的不妥,都是一般会看到的,例如,办公室或书房。但是它们却藏着对应的角色的不好回忆。这与人物的设定契合,看似一般的人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六个空间隐喻着六人的‘密室’。密室的特性与庄子的思想正好相反。庄子提倡真正的逍遥,密室却是‘最不逍遥’的。通过将人物内心中困着自己灵魂,最放不下的一段经历赤裸裸地摆在舞台上,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共鸣。在他们讲解自身经历时,能够有一个对照的地方和画面。舞台利用剧中的人物与自己最执着的经历 ‘关’在同一个空间里的视觉的效果,暗喻了‘人不应该过度执着,只有放下才能解脱’的主题思想。人都是因为放不下才会一辈子与这些不好的经历绑在一起,犹如舞台上的人物一样。 另外,这部剧的舞台加入了灯的元素。地板和墙壁都是灯板,大部分的时候,使用的是白光。然而,在特定的剧情时,灯光的颜色会随着剧情改变。比如,开枪的时候,灯光会变红色,象征血腥的场面,有人死了。这部剧选择利用灯光代替一些效果,有着现实的考量。由于舞台与观众有一段距离,坐在2或3楼的观众更是看不清一些细节,因此利用灯光的视觉效果,确切的告知观众,发生了血腥的事情,更能将观众感到恐慌。红色象征危险,人看到红色的物品,都会下意识地紧张。红色的灯光让观众与舞台上角色一样,有着一种害怕下一个受伤的人就是自...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林姗珊

艾亞·葛尼的《情信》就是人生。《情信》没有剧本,人生也没有剧本。九年剧场跟着自己的感觉和见识演出这部戏剧。就如人生,人们也靠着自己的直觉创造自己的故事。葛尼的《情信》捕捉了信中的情绪,而九年剧场的《情信》捕捉了章信南与程小曼之间的情感。   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室首演,演员与观众在一个尽端舞台式的剧场近距离接触。舞台与演员一端的视角增加了亲密感。因为剧本是私人情书,观众在这一个亲密的空间里更能感受到写信人的情绪。新加坡版本是由九年剧场创办人和夫妻档,谢燊杰和徐山淇演出。两人之间的情感强化了信中想表达的情绪。舞台主要道具有两张椅子、一个柜子和不同色的衣件(黄蓝红灰)。九年剧场利用了这些道具来呈现章信南和程小曼之间的“距离”。 天涯咫尺 一,椅子   椅子和演员是一致的。演员多数都拉着椅子走,读信时的位子也都围绕着椅子。七岁的信南念信时,信南和小曼的椅子都是同样一个摆姿,坐姿也相同。这显示他们俩心灵相通。虽然人体之间的距离有点远,但心灵的距离似乎是无的。从信里,信南无数的问题表现出了他对小曼的兴趣。小曼也因为觉得有趣,所以继续回信。两人在读信时的情绪加上舞台的动姿显示了他们之间的好感。   上了寄宿学校后,他们人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但椅子之间的距离却拉近了。每一封回信长度比之前的长,包含了更多情绪与感情。椅子再次地显示了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两人的心更加靠近对方。 二,衣服   信南和小曼搭配着同色的衣件。黄色代表了他们的友情。黄色也隐喻了信南痴痴地等待着小曼。上寄宿学校后,因为想念对方,穿上了蓝色来表达思念与伤心。大学时穿上了红,两人之间的摩擦增加。搭配这两套衣件是红与蓝的气氛灯;衣服在灯光下变紫,隐喻了两人的嫉妒心。因为在乎,所以才会嫉妒,而生气伤心。长大后搭上灰衣,表示两人成熟了。灰色也隐喻了没有信南的小曼,生命变得阴暗无色。衣服的灯光搭配展现了不只是情绪,而是两人因为对方所写的话感到的情绪,表明了两人之间深重的情感。 咫尺天涯 一,椅子   在剧情的发展中,椅子之间的距离时加时减。上了大学,信南和小曼开始吵架冷战,两人的回复缩短,显示了他们对对方的感觉变淡了。每次吵架,椅子的距离就会拉远。这表示两人的关系被拉远了。多年不相见,却在信里投入了许多感情。一见面就惹事,无法感觉到信中所有的幸福。有些相见,不如怀念;好久不见,...

《浮世/德》@ 刘译襄

我会选择《浮世/德》来写我的报告是因为当时在看这部剧时,第一时间就被它的整个不管是舞台设计还是服装造型所吸引。整个的设计都不会显得很古板,反而是比较的生动还带有艺术感。而后来,在看到一开始的内容提及上帝与恶魔时,又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整个戏剧看下来时,都觉得是非常有趣的发展,并且也颠覆了世间一般人对于上帝与恶魔的观念。我也未曾想过恶魔居然有可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就为了彰显自己的威名的。这听起来是如此的可笑,可却又是如此的让人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意外的非常的高。 这部戏剧《浮世/德》,原本的剧名其实是《浮士德》。除了是剧中主角的名字之外,改编之后的剧名还与贯穿整部戏剧的主题相呼应。这部戏剧的主题就如剧名上看见的一样,指的是浮在世间表面上的道德。这样的道德听起来就知道是很不真实的,就像在怀疑世间许多人时时刻刻都想要遵循的道德是否真的是正确的那般。而这也就告诉了我们世间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而是我们自己该如何去选择,包括我们是否有选择的自由,自主权。 剧中,一开始,浮士德就只是上帝与恶魔之间的赌注,被他们玩弄于掌中。而对于一般世间的认知来说,上帝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存在,而恶魔象征着带来苦难的黑暗。但是,在这部戏剧中,这个概念被颠覆了。在剧中,恶魔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背负“恶”的罪名,使上帝显得特别的高尚,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显得自己如救世主那般拯救苦难中的人民。但事实并非如此,站在浮士德的立场去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般世人认为的“恶魔”其实才真正的帮助了浮士德的人,而上帝只是为了赢得赌注才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出场。所以其实上帝才是制造了黑暗的人,而恶魔并不一定是世人所想象的那般邪恶。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浮士德与上帝和恶魔谈话时说的,“让我把话说完”。当时听到这句话,再加上表演者的语气,我整个人震了一下,我并没有想到浮士德会这般坚定的声明自己的立场。从古至今,大部分的女性一向来都是站在弱势的那一方,并没有办法去为自己争夺权力。而从这部颠覆了许多现有的观念的剧中,我们能够看见女性其实一直不断的在为自己争取自主权、争取选择的自由。虽然如今女性仍处于相较于男性弱了一些的那一方,但相信有一天也能站起来的。 到了整部戏剧的结尾,最后一幕,我们看到的是恶魔和黑狗站在原地望着浮士德。就好像意味着,也许浮士德不再需要依靠黑暗的力量来生活,但是黑暗始终是存在的,并不会有消失...

《庄子兵法》@ 洪静文

“庄子的故事有BUG!” 这是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有BUG的是庄子,还是我们的人生?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迂回。或许这是《庄子兵法》通过舞台设计、道具、灯光、音效、演员等表演元素,所想要唤醒人们的自我反省能力。 首先,舞台设计是以密室游戏形式,拟定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适者生存的空间。受到威胁时,人会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游戏起初的善意与团体信任随着游戏的进行,人们之间的信赖变质,开始互相质疑,失去理性。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复制现实社会现象。 然后,导演把观众的身份升级成主办方,在虚拟的镜子后监控操控观看游戏密室里的发生的每一件事。给予观众这样的身份,真的只是要观众感觉到参与其中?其实不是。剧中的星期五在结尾时说出这句台词:“你在看我,我也在看你。你在乎我吗?我不在乎你。” 每个人都有一面镜子,都会遭到镜子后面观众的窥视。我的人生活成什么样子需要在乎被看吗?每个人都在乎,就如他们在意自已示众的妆扮。角色们除了各自压力来源,自己的选择如何被监视评价也施加压力影响着他们的选择。 《庄子兵法》剧情叙事手法是以庄子的故事寓言逐步推进。前两关“一张白纸“和”选出最不快乐的人“,每个人都对庄子的故事寓言得到共识,但从“对最没用的人开枪“第三关开始后,庄子的故事寓意开始贴近每个人的烦恼,每个人的选择开始分歧,开始辩解坚持自已的选择是对的,而庄子的哲理是存在着漏洞的真理。剧中参赛者对自已选择的执着,正好呼应着游戏规则。  “发生任何形式的意外伤亡,都必须自我承担,并放弃法律追诉权。”这是游戏规则,预示死亡的发生。每当参与者死时发出枪声的瞬间,舞台上就会打着血红色的灯光,犹如被沾满鲜血。巧合的是,舞台上唯一能让人离开密室的门的颜色恰恰也是血红色,融入了血红色的舞台中。这舞台设计的巧合隐喻着死亡这个应对问题的解答,使人变得盲目,忽视了其他有可能的选择,忽视了那扇希望之门。这反映了没有人逼他们,也没有人指明他们走上绝路,而是自已做的选择,是自已必然要承担接受的。 最后一关“何谓至乐逍遥“ 其实没有人答对。结局最后以小艾的一句“门一直没锁,只是推开的方式错了。“结束,只留下了星期五还在密室里。这密室游戏最后为什么没有赢家?因为在烦恼里把门反锁把自已困住的是自已的选择,推开门让自已解脱的也是自已的选择,并没有所谓绝对的答案。有BUG的是我们自已,...

《浮世/德》@ 关慧华

《浮世/德》是新加坡九年剧场改编自德国歌德的《浮士德》的戏剧。 从题解来看,《浮世/德》可以理解为漂浮在人世中所要遵守的道德标准。纵观整部戏,浮世德所代表的含义不仅是这样,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获得绝对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是灵魂的自由。肉体的自由易得,灵魂上的自由难得。 灵魂上的枷锁,就是世间所赋予的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是外在影响。当人类学习了知识,才会拥有道德标准。浮世德是个人类,以“浮世”二字作为解读,她可以是世间任何一个人。上帝与恶魔的争夺针对的是浮世德的灵魂而不是肉体,也暗喻是“人”的灵魂抉择,是要信仰光明,还是坠入黑暗。 上帝无数次想要浮世德的灵魂,但是他和恶魔梅菲斯特的约定却是要浮世德自愿交上灵魂,这说明了浮世德是对自我的灵魂有种绝对的自主权。契约的存在丝毫不妨碍灵魂归属的决定权。 浮世德是个博士,拥有信仰的知识分子,因此她身上的道德标准也是最重的。她知道父亲拯救村民的真相,但却不能说,她厌恶教导前人的理论,但是找不到新的目标,所以她郁郁寡欢,她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她的书房是她释放自我的地方。一切的罪恶念头都被困在“布满灰尘的书房”,无论是制作毒药,还是与梅菲斯特定下契约。 最初,浮世德是相信上帝的。她对马可在第一个复活节所说的祝福正是证明。教堂的复活节钟声是浮世德的救赎。复活节是西方的节日,北半球在那天白日长过黑夜,代表着光明大于黑暗。因此在复活节钟声响起的时候,企图喝毒药自杀的浮世德会回想起快乐的日子,罪恶被压制,所以放弃自杀。 与梅菲斯特定下契约的那刻,教堂钟声也没响起,此刻罪恶凌驾于光明。梅菲斯特带领浮世德完成她的愿望。浮世德的第一个愿望是希望青春永驻。青春永驻,代表的是肉体摆脱了年岁的束缚。浮世德的身体得到了解脱,但是灵魂依旧困惑,透过镜子,她看到了她的爱人格雷特。 与格雷特在一起是浮世德最快乐的日子。根据剧情,浮世德与格雷特存在的是另一个空间,但对观众来说,浮世德又回到了书房,只不过此时的书桌已经换了位置。爱情让浮世德感到愉悦,忘却了和梅菲斯特的约定,创作了一本她与格雷特爱情的结晶,一本书,她原本厌恶的书,回归了最开始的灵魂束缚。她与无比虔诚信奉上帝的格雷特一起,光明重新笼罩了她。 那本书成为了他们恶的来源,政府认为那本书是“反政府的书”。浮世德又寻求梅菲斯特的帮助,代表了黑暗又开始凌驾。格雷特和瓦格纳的死亡,让浮世德陷入对人生的迷茫,此...

《浮世/德》@ 张芳龄

从《浮世/德》中拥有知识的人物窥探人性的贪婪 虽然《浮世/德》只是一场两小时的戏剧,但笔者观看后领悟到人性都有贪婪的一面,却忘了好好珍惜与善用眼前所拥有的。 这部戏主要说的是一位名为浮世德的出色学者。她学识渊博拥有一切名利,但却毫不满足,渴望生命能给予更多。她尝试过各种办法想要改变现状,突然有一天,梅菲斯特出现在她的面前,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得到比现在生活更为崇高的人生意义,不惜把自己的灵魂和梅菲斯特做交易,因此掉入了 “上帝”与“恶魔”之间的一场赌注,更加体现出了人类的贪婪与不满足的丑陋心态。原本梅菲斯特的条件是要浮世德死了过后才把灵魂交给他,但浮世德坚决的说不必等到她死,只要梅菲斯特给了她所有她想得到的,但她还不满足的时便会把灵魂交给他。但身为人类的浮世德,并不会有满足的时刻,因此这协议对人类来说并不管用,间接也凸显出人类贪婪与想要获得更多的一面。 从这部剧中也看出了当人们开始接触到知识就变得贪婪不知足,就好像浮世德的父亲,是镇上唯一拥有知识的人。但在瘟疫发生的时候,他却没有创造出“解药”来解救人民,反而是用”毒药“将患上瘟疫的人杀死,将原本作为医生的职责给扭曲了。这点无疑也再现了人性贪婪与爱慕虚荣的一面,因浮世德的父亲不舍自己的名义受损才会出此下策,以保全自己在镇上的名誉。而浮世德和父亲同样也拥有创造解药与毒药的能力,只不过父亲选择了用毒药来“救赎”患上瘟疫的病人,以便保全自身的名利。相反的,浮世德在经历一切磨难后,选择做出解药救马可的妹妹。她本可以不用那么做,但却选择了和父亲完全相反的道路。 马可是整部剧中阶级最低且最单纯与没有心机的人物。而对比其他的人物而言,他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仿佛在说没有知识的人才能做到没有贪念。他虽出生于一个低产阶级的家庭,没有受到任何的教育,却对平淡的生活感到知足。他虽不富裕,但还是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种植水果后所得到的成果。至于瓦格纳,在剧中是一个完美的存在。不管是对浮世德还是对于创作新科技而言,他都是已造福人民为出发点。虽然说创造新科技也是出自于知识而演变成的贪心想法,但本性还是善良的。 相比之下,浮世德像每个拥有知识的人类一样,不满足于现况,因此不断的在追求自己的欲望。如,浮世德喝下青春药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想要的并不是“青春”,而是填补她心灵上空缺的另一半。此时,她更加贪心的要求梅菲斯特带她寻找镜中的男子。然而,当她拥有了一...

《浮世/德》@ 朴智允

《浮世/德》这场演出让我有一些对人生思考的问题:“我满足现在的我吗?我是不是渴望着一个比我现在拥有的更非凡的生活?”21世纪的社会里,许多人对自己的生活缺乏安全感。《浮世/德》这场演出最重要的概念是人拥有自主权的时候会选择自由。反讽的是,人类一般都认为自己无能无力去追求自由,都想要依靠一些外在力量如上帝,神或英雄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在戏中,浮世德为了追求抱负,爱情和欲望,与梅菲斯特达成了一个协议,梅菲斯特会实现她所有的愿望,可是她死后得把灵魂交给梅菲斯特,就这样浮世德把灵魂卖给了梅菲斯特。在这里我又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我是浮世德,我会为了实现一些愿望而拿我的灵魂与恶魔进行交易吗? 这部戏剧的核心是自主。浮世德生活着的世界是地狱还是天堂呢?浮世德活着的世界可以是地狱也可以是天堂。判断浮世德活在地狱里还是天堂里是取决于浮世德的心境。剧情一开始虽然浮世德是一个拥有许多成就而且有潜力获得更多成就的人可是她的生活却充满空虚。这时候,浮世德活在地狱里,她一直想要从地狱中逃出来。过后,她与格雷特恋爱时浮世德顿时认为爱情是她所谓的自由,她暂时活在天堂。后来,一些困境比如她和格雷特一起创作的作品被批为反政府论文使他们处在逃命的状态加上恋人格雷特变疯癫让浮世德再一次处在地狱里。最后,浮世德终于发现她真正自由是她创作的时候,她领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选择,自由一直都在只是浮世德还未寻找真正活着的意义。上帝和恶魔只是一个信仰,人类对他们的信仰是一个希望,希望在这冷漠现实的世界里有一股外在力量能守护他们,可是上帝和恶魔没有能力直接操控人类的生活,自己的生活还是要自己去活。 在这戏剧中有许多错误的意识形态,人类认为上帝是圣洁的,可是在戏中上帝与恶魔进行打赌,对浮世德的痛苦袖手旁观。另外,人本身比神的力量还要强势,人是有潜力自主的只是人们常常想要依靠上帝,神或英雄的支柱。浮世德做到绝对正确的一点是她意识到其实自己不需要得到上帝和恶魔的帮助,她选择自己拥有灵魂,不放弃生命。浮世德的选择让这部戏免了一场悲剧。选择在这部戏里的影响力很大,就好像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可以选择做一个快乐的人而一个拥有所有的人可以选择做一个不愉快的人,人或许是害怕,害怕自己的选择最终还是给不了自由,可是能让自己获得自由就只有自己。这部戏证明了人累活着的意义不在于拥有怎么样多的成就,也不在于实现多么伟大的愿望,是在于怎么样让自...

《浮世/德》@ 陳佩妏

与现实颠倒的世界 这部剧充满阴暗、嘲讽。舞台设计黑漆漆一片,表演开始前还烟雾弥漫,给人一种诡谲的感觉。它嘲讽人和神甚至魔鬼。浮世德因欲望(物质上和实质上)不顾一切出卖自己的灵魂给梅菲斯特,换取暂时的满足。虽然剧情走向颠覆了很多现实想象却同时讽刺了社会上的既定印象。 女性的在剧中的地位 原作浮世德是一名男人然而剧中却是以女性担任这个灵魂角色,颠覆了想象。她是一名博士,饱读诗书并在学校里传授知识,教育下一代,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这样的设定并不常见,许多社会里女性依然受打压以及压迫,因此这个主角以女性担任非常独特,且挑战普罗大众对于“成功“和“男性”的概念。此外,她的复杂的内心夹杂许多负面和黑暗想法;想要喝下自己亲手调配的毒药、质疑上帝的存在、收藏了黑暗的黑魔法书籍和想要召唤魔鬼等,挑战禁忌,也颠覆我们对于一个学者的想象。 文本中的其他角色皆男性,都是受浮世德支配影响,甚至魔鬼和上帝也受她玩弄于鼓掌之间。作为一名出众女性,她用于挑战社会,和格雷特和瓦格纳保守派形成对比。她的形象反抗社会对女性的打压,展现女性的自主权,反讽社会男权主义。 梅菲斯特是魔鬼的化身,因为和上帝的赌注,因此必须依靠浮世德而得到所谓的“解脱”,不需要再造访那个不被救赎的地方——地狱。虽然梅菲斯特贪图的是她的灵魂,但是再得到前必须在他可及范围内完成她所有愿望。剧中例如,停止时间让她看起来年轻、带她找受伤的瓦格纳或到监狱里救出他的爱人。在贡献了自己的能力后却依然未得到他觊觎已久的灵魂,也不能获得他奢望的自由。梅菲斯特照理来说应该比浮世德厉害因为自己过人的能力,但最终却屈服于她,浮世德的灵魂掌控了梅菲斯特的未来。作为多数剧情,女人总是被支配,该剧却是男人受女性支配。 格雷特最为男性毋庸置疑也受到浮世德的影响。事实上,女性是被视为多愁善感的性别,众多剧中抗压性低属于弱势。该剧却颠倒想象。格雷特在被抓走时,浮世德成为“英雄救美”的“英雄“。她现实去找为她牺牲的瓦格纳,然后再试图将格雷特救出。不采用所谓男救女的桥段,反而是以反方向进行,而将男性设定为受女性主宰的弱势。 颠倒的正义与邪恶 上帝的角色应是救赎人们可是却将浮世德一个无辜的人作为赌注,她需要时也没能伸出援手。反而是作为黑势力的梅菲斯特才能从痛苦中“救赎”她;带领她去她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格雷特遇上麻烦时救出他。更重要的是,让她有自主权。她虽然是人类,特别...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陈品臻

道具:干扰还是引导? 九年剧场的《情信》以章信南和程小曼五十年的书信来往作为故事的主轴。两个人物从小的时侯就开始交换信件,一直到其中一人不幸身亡为止。他们在信里交换的不仅仅是文字,更多的是对彼此的情愫。他们虽然最终无法成为一对情侣,但是他们通过书信陪伴着彼此渡过人生种种低潮。 艾·格尼初创《情信》时,希望以非常简约的方式把故事带给观众。剧本一直以来都以最自然和直接的演读方式呈现:两名演员可坐在彼此身旁,参看剧本把对白读出来。此次华艺节上演的《情信》却打破了原有的形式,加入了一些巧妙的剧场表现手法,重新包装呈现给现代观众。这种表演方式是否更有效地突显该剧的主题,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信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沟通工具。写信本是一个极为琐碎的过程:写信之前,你得先走到邮局去买邮票;写完后还要将信件通过邮差,隔几天才能寄到收信人的手中。不仅如此,要把情感一笔一划转化成文字写给收信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也就是因为得克服这些种种不便,才显得更加珍贵。每一个字是通过深思熟虑写出来的,满满的真挚和感动。而读信人则是要通过这些文字,想象并且感受写信人的心情和所描写的情景。因此,艾·格尼的版本可能会更动人,因为少了舞台上的修饰,把重点放在文字的想象和演员读的情感,更能突出“信”的浪漫。 虽然华艺节的《情信》仍是以“读信”的方式进行,但与艾·格尼的版本不同的是,前者多了一些舞台上的布置。导演应用了一些舞台上的道具:书桌、椅子和储物柜,来为整个故事的发展铺陈。由于整部剧是以书信交换的方式进行,节奏非常快,因此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推动情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剧开场前,两名演员是坐在各自的书桌上写信。两张书桌在设计上有明显的不同,凸显出两个人物性格上的差异,男方稳重大方,女方新潮俏皮。其次,舞台上的储物柜主要作为两名演员更换服装配件的“更衣室”。服装的转换,可以向观众体现出人物经历过的年代。 而整部戏最关键的道具则是两名演员使用的椅子。椅子的位置在戏中不断地调动,主要象征两个人物的心灵距离。年少时期,两人还在摸索彼此的身份,椅子摆在舞台的左右方,象征着较为生疏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椅子不断地靠近。当两人成年后,却又因为一次的争执使两人僵持不下。此时,两张椅子虽然拉得很近,却是背对着彼此。观众一看便知两个人物当下的关系非常紧张。 通过这些舞台布置,虽然成功为整部戏...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刘安淇

“……这封信就是我。我写的每个字,都是想在你面前出现的我。” 九年剧场的《情信》以男女主角读信的表演方式讲述了章信南和程小曼横跨五十年却终无结果的爱情故事。演员们没有排练剧本,而是直接在台上以一种最真实的方式来展现故事两位主人公读信的过程。 在剧中,程小曼和章信南读信的口吻展现了他们之间五十年的变化,声音从七岁的无辜、天真到老年的沧桑、凄凉。在信件中,时间本是冻结的,他们的声音却不是如此,而是随着岁月慢慢成长和老去。他们见面的次数极少,绝大部分是通过书信联络,所以对方声音的改变其实是主角各自自己想象出来的。他们潜意识里都在试图创造自己心目中想要对方成为的模样。因为信件中含的仅仅是文字,程小曼和章信南都无法准确地去听见写信人把文字写下时,想表达的语气、情感和态度。他们在收到信件时只能通过童年相处过的基础,去折射对方在信里想表达的意义。因此声音在这里通过两人不同的观点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读,写信人说的话传到了收信人手中便变成了收信人想要听的话。章信南记忆中最美好的程小曼永远会是让他想保护的那个迷失的公主而对程小曼而言最美好的章信南永远是她的那个避风港。两人从共同有拥有的最美好的时光去塑造对方在自己内心的标准形象,他们都不想接受对方在生活中其实已经与自己渐行渐远,只想把最完美的对方留在信件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多年来,科技逐渐发达,两人始终像保持写信的状态而不转向电话联系。他们都不想玷污彼此之间这种儿时的纯朴和纯真,无论世界怎么变、生活怎么堕落,对方永远都会是自己的常数。 剧组也没有利用过多的道具,只有三样最为明显:开场时程小曼和章信南用来写信的两张桌子,放衣物的柜子和两张椅子,而椅子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开始时,两张椅子是对齐的,象征七岁那年,信件交流的开始,两人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椅子在程小曼和章信南成长的过程不断出现变化,前后不一,直到两人步入中年才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章信南的椅子很明显的开始比程小曼的椅子摆在更前面的位置,那恰好是章信南事业刚起步和程小曼的艺术生涯非常地不稳定的时候。两人的生命从那时开始分化,他们对事业的追求有差异,章信南有目标、有企图心而程小曼却不停地在不确定和失落中徘徊。有很多时候,程小曼读信时都会以一种感慨、忧伤的目光仰望着前方,似乎渴望自己能往前,盼望自己的生活步伐能和章信南同步地进行。然而,章信南的椅子永远都是在程小曼前面。他们的生活就如平...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郑加欣

导演安排的书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命运交错的结局。书架的构造是分成三层和三排格子的,而两人的衣服并没有摆在一起。三层和三排格子代表两人不能双双成对,也代表两人之间始终都存在着一个隔阂,就像时钟、台灯与空荡的格子。 两人衣服摆放的位置在一开始是章信南左边和程小曼右边,但那也只是第一层的衣服而已,因为后来衣服的位置其实是女左男右。我觉得衣服摆放的位置意味着两人关系之间主动的那一方,左边代表主动,而右边则是被动;在成长过程中,章信南主动的行为较为明显,像是主动写信给程小曼,邀请她为舞伴,但是后来却是程小曼比较主动,因为她写信的频率增加了,而且向章信南坦诚了内心的想法,告诉他:“我需要你”。 此外,书架上的物品也有着更深层的意义。衣服与摆在中间的的物品是相对应的,比如说第一层的衣服和圆形的时钟。这是因为当时两人还处于成长的阶段,虽然感情状态不明确,但是看得出彼此都有好感。两人都有对这份感情都有付出,但是关系却没因此升温,因为性格上的差异和对不上的时机,所以与圆形的时钟是相对应的,代表着两人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也没有方向,而且还隔着错过的时机。两人没有感情升温的开始,虽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心意,但是却始终在错过对方,就像当章信南主动邀请程小曼为自己的舞伴,明明有发展的机会,但她却犹豫不决,还在当晚亲了另一个男生;程小曼希望能通过电话联络,但章信南却以“你会挂我的电话,但是你不能挂我的信”拒绝了她的请求,所以两人到最后也只是通过书信联络。 第二阶段是当两人换上红色衣服时,也就是当章信南写的信内容不仅少了,频率也随着下降。相反的,程小曼写信的频率变多了,虽然相隔两地,但是一直想到他。这时两人的关系,就像第二层的椭圆形时钟。椭圆形也称长圆形。长圆形寓意着两人的关系都处在一个始终不变的距离中,虽然两边是近平行,但是长与宽是不对等的,就像两人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虽然由于程小曼处于人生的低潮,而情感就反射了一直都关心自己的章信南,但不同的是,章信南对她不再是当初的牵挂,而是事业和建立自己的家庭。 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当他们换上摆在第三层的灰色外套时,之间隔着了一盏台灯,因为女方正在“灯”待(等待)男方的回复。两人终于在最后一个阶段突破仅仅只有书信来往的关系,但是碍于事业和家庭,章信南始终放不下两者,而选择放弃与程小曼的关系。况且,程小曼对章信南说需要他时,摆在书架最后一层的灯是亮的;灯的类型是相同...

《庄子兵法》@ 高楚娴

探讨《庄子兵法》的人物塑造 在《庄子兵法》里,叙事结构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但除此之外,人物的塑造也是在戏剧里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人物是叙事的灵魂元素,人物鲜明的性格能够加强故事的渲染力,推动剧情的发展。相反的,如果人物的性格不鲜明整个剧情就会平铺直叙地发展,没有冲突,没有看点。在《庄子兵法》里,人物替这部剧增添了许多色彩。而这都归功于编剧在设计以及塑造人物时所下的功夫。不仅在台词上,人物的背景故事也是推动剧情的重要因素。 首先,编剧透过人物前半场的台词塑造了人物在观众心中的印象。剧里的人物Alpha 、尤智伟、庄文森、星期五、小艾、简老师都有自己明确的“语言”。这些独特的语言用意就在于事先在人物的身上贴上“标签”,让观众对于人物的个性以及形象有深刻的印象。以小艾以及尤智伟为例。尤智伟的用词里会常常出现粗话,例如“干”、“靠”这类的词语,这样的语言表现了他容易暴怒的性格。而小艾身为网络直播的主播她说话的方式则是很活泼可爱、性格很开朗。因此,透过人物台词的设计使得人物的个性和形象更加明确。而人物的个性也决定了他们处理事物的态度,是推动着人物与人物之间冲突的主要因素。 第二,除了语言的特点让人物更加立体之外,人物的背景故事更凸显个个人物身为个体的发展以及变化。在这部剧里,每一个人物背后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这让人物各自有发展的空间,有助于于推动剧情。以小艾和尤智伟为例。性格活泼可爱的小艾,背后的故事却是与Alpha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却因为害怕儿子会害她失去粉丝和名利,所以逃避了当妈妈的责任。因此,小艾的儿子成为了她必须面对的问题,这让她有了突破自己的原因。而个性暴躁的尤智伟,他的背后故事是他背负着哥哥留下的庞大债务,不得不逃跑。因此,还清哥哥的债务是尤智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让尤智伟这个人物有发展以及蜕变的空间。这样的人物背景让剧情不再是单一的走向而是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要面对的事物以及传达的故事,加强了剧情发展的独特性。 因此通过人物背景故事为原动力,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从中的领悟让他们在语言、行为、心态上有所改变。而借此形成了人物前后的差异,这样的变化有效地加强这部剧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以小艾为例,她个原本性活泼开朗,有追求名利、不够成熟的形象。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她从中得到的领悟让她变得成熟。甚至在最后说了剧中很重要的一句话“门一直都没锁,只是开的方向错了”。这句话不仅...

《庄子兵法》@ 黎璘慧

一、前言 《庄子兵法》是一出结合密室逃脱及庄子寓言的舞台剧,将密室游戏结合中华古典的文学思想,两个近乎平行线的主题,却能在这出舞台剧中完美融合。故事叙述了六位身世背景皆不同的参赛者为了竞争一千万的奖金而被困在一间密室里,想方设法破解谜团逃出密室,以通俗的手法呈现庄子的道家思想与探讨现实人生中总会面对的问题:关于快乐、关于如何超脱痛苦。 二、通过谜团探讨人生难题 《庄子兵法》中密室的五道题目皆分别对应到五句庄子的思想内容,而这五道题分别是:解开空白纸上的谜题、将手搭在最不快乐的人的肩膀上、朝最没有用的人开枪、化解老天给你的痛苦和如何至乐逍遥。第二题和第四题的情节与哲理让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首先,第二题对应的庄子节选是《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当六名参赛者开始娓娓道來各自的心酸故事后,其中有两个人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反差:小艾最不快乐的事是直播排名掉出20名;简老师最不快乐的事是女儿得了白血病,人命关天。相比之下,小艾担心保不住直播排名的烦恼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是,直播排名对一名网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她(他)的收入。因此,这不代表小艾就一定会比简老师快乐。最终,星期五主张快乐不快乐是个人主观认定,一个人无法以自己的眼光准确地判断他人心中的快乐及悲伤,而这种有比较级的问谁比较不快乐,更是无从得知也根本无法相比,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快乐伤悲。因此这题的解答是将手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既合情合理又发人深省。 其次,第四题所对应到的庄子节选是《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游戏来到这一关的时候只剩四人:简老师、星期五、尤智伟和小艾。凝重气氛中,天花板突然降下锁链,上面挂着造成每个人痛苦的那个人。这时,枪里还有四颗子弹,参赛者一人向使自己痛苦的人开一枪刚刚好,但是这样做并非能化解他们各自内心的痛苦,只是表面上除掉痛苦的来源而已。面对着给自己痛苦的人,参赛者始终都不忍心下手。 最后星期五选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也就意味着选择放下自己对于已出现裂痕的婚姻的执着,放下自己对于吴凡的怨恨,化解身心的煎熬和痛苦。同样的,小艾也决定放下自己一直很执着的东西--粉丝和网友的热烈关注以及其关注排名,选择把直播app删掉。这两个人物应对谜题的方式启示我们:人之所以会痛苦、会难过,就是因为太过纠结于当下的现状及人事物上。他们的执念使他们盲目地以为世...

《庄子兵法》@ 游欣宜

《庄子兵法》是一部结合密室逃脱游戏和庄子寓言故事的舞台剧,以六位截然不同社会背景参赛者,道出庄子的思想和精神。这六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在生活中看似毫无关联,却在游戏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舞台上摆放着每个参赛者人生中的最在乎或能勾起回忆的物品,形成了个人空间。象征他们的空间的布置同时出现在这个密室里,而且他们还能触及到对方的空间。此时,他们不再是社会中毫无关系的陌生人。编剧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在为接下来为了叙述这六人之间的关联进行铺垫。 最令我敬佩的是导演和编剧如何将两者的结合以浅显的方式呈现,让普通人们也能理解庄子高深莫测的哲学道理。与其说它是一部让人理解庄子寓言故事道理的舞台剧,还不如说它的作用是来考验和揭示人性,尤其是面对自己人生中重要光卡时所要做出的抉择。拿庄文森来说,为了成为最后的赢家获取丰厚的奖金,他是第一个拿起手枪主动杀人,把对他最有威胁的玩家淘汰掉,恰好反映出他作为一个被利益驱使的商人品质。 第二个主题是将手搭在最不快乐人的肩膀上,对应庄子的《秋水篇》:惠子曰:子非魚,安之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既然有了个“最”,那就是有相对比较的可能性了。所以,在剧中,扮演庄文森的演员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大家都说出自己最不快乐的事,通过大家的投票,选出一位他们各自认为最不快乐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悲惨的遭遇,有的人说自己最不快乐的事是直播排名掉出20名,还有人说自己最不快乐的事是在概率极低的前提下,女儿不幸得了白血病。的确,前者对大多数人来说显得滑稽,与后者的痛苦相比更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把身份对调,自己是个网红,那人气就是网红最在乎的事。也就是说,两者的痛苦程度其实是相等的,又或者后者比前者多点。虽然如此,我们依然无法理解他人的痛苦,因为我们没经历过,又或者我们就算经历过同一件事,但是我们在乎的程度不同。因此,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哪件事是令我们最不快乐的,其他人是不会理解。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我们没有资格用个人的主观来判断别人痛苦的程度,所以没有可比性。于是,了解这个道理的Alpha和庄文森才会摸了自己的肩膀,通过了这个关卡。导演自己也说过,“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你无法准确地得知他人心中的快乐及悲伤,无从得知也就无法相比,因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快乐伤悲。” 故事工厂运用密室逃脱这个当下流行的媒介,...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罗靖沅

情信中的错过 《情信》讲述的是一对男女50年间只用传递信件来维持联系。章信南和程小曼从小学便开始给对方写信,在信中不只写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也承载了对彼此的感情,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互相给予陪伴,但是他们始终都没能成为一对真正的情侣。 信的本质就是一个文本,读信可以感受到写信人的情感。就像章信南和程小曼一样,虽然他们都是在各自的空间念信、像是没有交流的人,但是他们念的是对方写的信,所以还是会有情感的交流。虽然他们是分隔两地的两个人,没有办法面对面,但是通过写信,他们还是可以将两颗心相系在一起。不像现在的人常常会“科技冷漠”,就算面对面坐着却只是看着自己的手机,未必有真的情感交流。但是比起电话联络,写信还是有一些缺点的,比如没有及时性、有时间落差,像是有个场景程小曼读着章信南的信到一半,接到一通电话邀请她去约会,她就答应了,接着回来继续读信才发现章信南也要约她,但是她已经答应了别人所以就只好拒绝章信南了,他们就这样错过了一次。此外,写信只能通过文字跟文字做交流,而不能真正的面对面交流。因为我们只能通过信里的文字来猜测对方内心的想法,所以有时候难免会造成一些误会,因此写信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上还是会有落差的。 此外,他们两人对彼此的感情也是像写信一样有落差、不是同步发展的。在小学时期的他们在同一间学校,章信南说程小曼像“迷失的公主”,开始对她有了好感,开始了单方面的喜欢,所以日后在这段感情里较主动的是章信南。到了他们青年时期,他们在不同的中学,只能用信来维持关系,他们的感情也有了变化,程小曼答应去舞会,还主动提出要跟章信南用打电话联系,主动要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章信南却拒绝了,因为他还是喜欢保持着用信联系的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到了成年,章信南的事业、家庭顺利,开始不怎么想起程小曼了,连写信的频率都降低了,但是程小曼却因为事事不顺心而开始想起了喜欢过她的章信南,所以她的写信频率变高、内容也变多了。到了中年,其实章信南的家庭、婚姻也不怎么美满,所以两个失意的中年人在一起便产生了婚外情,但是他们这段关系还是很复杂的,因为他们就算在一起了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也不能算是圆满的。到了最后,程小曼死了,章信南在最后的信中写到了他对小曼的深情和记挂,但是小曼已经死了,有再多的深情也无处抒发,只留下一种让人无可奈何又无力的感觉。 章信南和程小曼的关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多数时...

《庄子兵法》@ 洪菱霜

人生如巨大的谜语 很多人试解谜语时,都以尽快地找出答案为目标。而当谜语难度太高,觉得自己已经费劲了脑力、花了太多的时间摸索,往往就会向别人求助,或到网络搜索答案。当人生给我们出一道难题时,也同样的,我们也常常想要尽快从困难和痛苦之中逃脱出来,找出认为能马上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找出这“答案”有用吗? 在戏剧中,小说家星期五为了解答“化解老天爷给你的痛苦”的谜语,迟迟疑疑地逼自己签下离婚协议书时,说了这句话:“我不知道,我签了这离婚协议书,是因为我真的放下了痛苦了?还是为了通关才签字的?”他自己本身其实也意识到了,签离婚协议书,只是为了要尽快地通过这关卡,才能快点移动到下一关,而心里的痛苦和纠结实际上并没有放下。 其他五个主角来自于不同的背景,但他们各自也有自己的烦恼。这六个主角就再现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无论社会经济背景或职业背景,他们都有自己的困扰。就连浪荡不羁的富二代公子,大多人会从表面上看,有钱就无烦恼。但其实他背后有着痛苦的童年,小时候被父母遗弃,使他对感情不信任,才对任何事都不在乎。所以说,大善与大恶不可一概而论,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快乐伤悲。 密室里的各个道具——星期五的书桌和离婚协议书、简老师在医院坐的椅子和女儿的放弃急救书等,都象征着他们各自烦恼发生的地方和事物,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痛、痛苦的时候和原因。这痛苦都是在他们各自的内心的,就像这些东西在密室里一样,密室就是内心的再现,人们纠结的场所。而他们想尽办法想逃脱这些引起痛苦的事情和感受,就像他们不断地想从密室逃脱出来一样。 但很明显的,他们都无法解决自己的烦恼。那面对于内心的痛苦和烦恼时该如何抉择?其实,在戏剧中就提出了庄子面对自己的老婆鼓盆而歌的例子——当庄子的老婆去世时,他自然从容地弹奏乐器,没有作茧自缚,是因为他知道死亡只是一种宁静和安逸,没什么好忧忧寡欢的。因此,当人生无法逃脱时,就只能选择洒脱。 这答案,如同星期五,他们本身其实已知道了,但却拒绝接受,因为对“后果”感到害怕。这恐惧是自己造的心里的屏障,在脑海里想象最糟、最害怕会发生的情况,所以不敢往前进,不敢正面面对问题,而选择找捷径逃避恐惧。就像他们来赢奖金、找灵感等,都是想逃避恐惧的做法。如简老师,女儿因为病得的很痛苦,已经签下了放弃急救书,但是简老师因为害怕失去女儿、害怕被看作“坏妈妈”,不忍心签字,想以赢奖金送女儿去美国治疗。 ...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郑惠文

一、前言 《情信》里两个人写了一辈子的信,从小学二年级相识的那一刻一直写到女主角逝世,整整五十年。在长达五十年的通信中,他们经历了青少年、成年和中年的时光。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中,两人在情感上复杂多变,时而起起落落。有很多机会他们是可以在一起的,却又在关键时刻,面对生活中迎面而来的问题、各自在理想道路上的追求,而不断地错过彼此。 二、缘分的开始 曾经小曼与信南也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信南第一次见到小曼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喜欢上这个迷失的公主了,并希望能一直守护着她。然而两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并不是同步发展的。他们在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里,因为周围的人、事、物,对彼此的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一)青年时期:情感上的变化 青年时期因为小曼的犹豫不定、信南的若即若离,两人的关系起起伏伏,始终无法开花结果。小曼随父母移民到美国,两人从此分隔两地。然而两人并未因此而断了联系,而是通过一封封书信的往来让他们跨越了一万七千多公里直线距离的障碍。 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冲击与家庭的变故,让少年时期的小曼在性格和思想上都出现了变化。好玩的她对信南的情感也是漂浮不定的,有时喜欢多一点,有时则少一点,只因为比起恋爱她更想要自由,不想被感情所束缚。 然而之后从小曼答应信南在舞会上做他的舞伴时,可以看出她开始喜欢上了信南,而不再是信南的一厢情愿,两人之间的情感有了新的进展。而随着手提电话的出现,她在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信南,希望他能打给自己。 由此可见,小曼在情感上由被动转向了主动。比较急性子的她主动想要拉近彼此的关系,通过一来一往的对话能够更快的知道对方的近况。但因性格和喜好的关系, 信南依然选择以写信的方式与小曼进行沟通,他认为通过写信能够发泄情感,他甚至说道如果不能写信给小曼,那么他也会写信给其他女孩,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的信南对于小曼的情感相对的来说没有那么强烈。 (三)成年时期:写信内容和频率上的变化 而到了成年的阶段,两人到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阶段。两人先后步入了婚姻,各自建立自己的家庭。从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走向以家庭为主的生活,让两人在写信的内容和频率上出现了变化。信南结婚生孩子,生活步入了正轨。但在这个时候,小曼的婚姻出现了变故,原本幸福的生活也因此破裂了。 生活上的种种不如意让她开始想起了当时喜欢她的信南,因此她写信给信南的频率变多了,即使她在信的内容上变...

《哈姆雷特》@ 沈嘉怡

双面 莎士比亚可说是在西方塑造了最多角色的作者之一,而《哈姆雷特》也是具有不少角色的一部剧。《哈姆雷特》这部剧一共用了9个演员饰演18个角色,考验了演员们的演技,也常常挑战观众的分辨能力。这样的艺术手法让我不断地思考:一人饰多角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第一,《哈姆雷特》身为一个多角色的剧本常会让观众有一点错乱。可是经过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我们对那些同人饰演的角色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也在演出的时候不断地提醒我们角色的特色;导演和演员如何去刻画不同的角色也是重点之一。尤其是其中一场王后葛楚一边述说奥菲莉亚是如何过世,一边演出的又是奥菲莉亚死前的举动。虽然分辨“谁是谁”对观众既有挑战,但同时也让观众去思考王后葛楚和奥菲莉亚是否有相似点。奥菲莉亚的动作和心情又怎能从王后葛楚身上那么清楚地体现出来呢? 其次,《哈姆雷特》中的角色很多都似乎是彼此的镜子,而使用了一人饰多角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更深入地探讨他们的角色之间有什么异同。就像以上所谈的,王后葛楚和奥菲莉亚的交叉戏是最多的,而两人的经历也很相似。王后葛楚听到丈夫过世的消息后,不停地哭,连穿着都不去管理,却在一个月内嫁给了刚上任的国王——她的小叔子;而奥菲莉亚得知父亲死亡便是发疯了,最后淹死了。王后葛楚也劝哈姆雷特放下父亲的死亡,继续活下去,而奥菲莉亚精神失常的状态和王后的想法却是相反的。两人亲人离世,反应却迥然不同。王后接受了丈夫死亡的消息,继续往常生活;奥菲莉亚无法接受父亲的死,掉进水里时也无法拯救自己。第二对角色是丹麦国王和老王鬼魂。他们俩都认为杀了某些人会让他们安心。丹麦国王谋杀了自己的哥哥,目的是为了夺取王位,也是为了娶葛楚为妻。老王虽然已经过世了,却要儿子哈姆雷特为他复仇,杀死国王,还他一个公道。老王除了为了要揭发他弟弟的恶性,也是想让他面对像自己经过的死亡,无法上天堂。丹麦国王试着忏悔,但发现在自己无法赎罪。他为谋杀哥哥的事感到内疚,但没后悔这样做,反而想要谋杀哈姆雷特。两人从始至终没有真正地思考这样的互相谋杀不会带来一个美满的结果,只是坚信只有对方的死才能够带给他们快乐。他们执着于杀人的念头,没去想出更好的解决方式,只让自己困在愤恨中。 引用一人饰多角的艺术手法也让观众进一步思考有哪对角色是相似的,并加强整部剧想要传达的信息。其中有从未离开舞台的哈姆雷特和奥菲莉亚的哥哥雷亚提斯。两人最后一场的斗争就是为了复仇。哈姆雷特因父...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罗葹婷

一段没有信件就无法发生的爱情故事 一段因为信件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情故事,最后因为不断错过而无疾而终,留给主人公和观众无尽的唏嘘。然而笔者认为,这部剧之所以精彩特别,或许正是因为这是一段没有信件就无法发生的爱情故事,维系这段爱情的媒介一旦更换,这段横跨半个世纪的爱情或许就不会如此动人了。 信南和小曼,两个人在彼此的生命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予他们而言,对方即靠近又遥远。这个遥远除了距离以外,同时也是一直以来以书信沟通所带来情感上的不真实感的遥远。 信件的内容,对于主角二人而言就像是现实与虚假的错乱。彼此对于信件里的对方太过熟悉,而现实中对彼此却又那么陌生。笔者认为,小曼与信南在信件上所寄托的情感,正是体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现出来的一面,借此以达到内心的满足,因此并非全然是真实的自己。然而,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个“不切实际”,或说“没有保障”的行为上,为二人带来的或许是更多的压力和空虚。这些种种来自于“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消失”的不安全感,而造成这些感受的原因也许来自于这段关系中默认的责任关系,他们彼此从来不给予对方承诺,因此也无需负责。换句话说,没有这些信件,他们就像根本不曾存在彼此的生命裡。因此,信件成为了这段感情存在过的唯一证据,又或者说是彼此曾出现在对方生命里的唯一痕迹。唯有信件,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感受到彼此的温度,并且成为阴阳相隔后的唯一寄託。 信南说过,“写信的好处是永远不会被别人打断”,从两人的文字便得以看出他们的本質性格,这些没有性别、外在形象或其他包袱所侵扰的文字,使对方不会从其他角度去认识彼此。小曼曾说:“我觉得我们的关系里面,我比较像男生”,然而真实见面和信件里面形象的冲突,才会让他们见面时显得格外陌生而熟悉,并给彼此带来一定的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信南和小曼最后不能终成眷属,除了不断错过以外,或许也是他们对于命运这般安排的默许。或许二人早就知晓彼此根本不可能会在一起,因此才会深爱对方的同时,完成自己人生结婚生子的步骤。他们深知彼此的个性太过迥异,经常因意见不合而产生争论,小曼曾经说过:“我常常连你的样子也想不起来,我们互相在欺骗自己也欺骗对方。”这说明,这段爱情的症结他们俩也许是心知肚明的。或许,很早以前,他们的心中早知道彼此都不可能是对方共结连理的对象,在种种不舍和不愿的情况下,只有信件才能让彼此的私心都获得满足,才能让这...

《庄子兵法》@ 梁瑗庭

《庄子兵法》是一部围绕密室游戏元素,讨论兵法斗争的舞台剧。这部剧主要揭露了现代人生活中所面对的困境和遇到的挫折,并使用贯彻全剧的庄子的思想来解答,逃脱密室,同时也面对自己内心的心结。 痛苦,如同安慰,是自己给自己找的。与其要我们学会放下且别太执着于过往的事情,我认为这部剧想传达的是:一切事情的发生与感受归咎于自己,看自己要怎么去解决,没有一个绝对性的答案。在我们学会放下且别执着于过去之前,我们必须先理清现状。当我们客观的去看待周遭的事情时,我们就能发现这些情绪都由我们自己内心产生。我认为这部剧不是要指引我们往某个正确的方向思考,也不是想要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反而它想要阐述的是我们无论何时经历的事情与对应的情绪都归咎自己,事情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一切都要看我们自己选择如何解决。 剧中密室的五道题目分别体现了世事没有绝对性这概念。第一道题是张白纸,对应了《齐物论》庄周梦蝶,表达了 “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的核心思想。既然有可能是无,无也可能是有,那么也就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第二题是要求参赛者把手搭在最不快乐的人的肩上,对应的是《秋水篇》,表达了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法准确的衡量比较谁最不快乐,因此也没有个绝对性的答案。第三题是朝最没有用的人开枪,对应《人世间》,表达人的有用或无用都很主观,并非一个明确的答案。第四题是化解老天爷给你的痛苦,对应《养生主》,体现了每个人有自己痛苦的包袱,而这些痛苦同样因人而异,要化解它也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的方式。最后一题是何谓至乐逍遥,对应《至乐篇》,相同的,每个人心目中快乐的定义都不同,因此显露了非绝对性的观念。 另一个值得一谈的是这部剧的角色设定,每个角色都有反差,内心和外表都不一样,突显了极端的角色特质。剧中使用不同的角色特色再现了现代人的多重形象,表面上看似生活美满,但实际上却都有自己的黑暗这种反差。庄文森一开始看起来无害,但第二题起却叛变,展现黑暗一面,形成了他的内心和外表的反差。尤智伟看起来就是个粗人,面对困境时不外乎会使用暴力和大小声的去解决问题,然而在他最脆弱无助时却能以最卑微的姿态求别人,同样形成了反差。简老师是个教育工作者,因此她的言行举止应该是最理智且正规的,但是面对即将丧失亲人之痛,她会愤怒,畏惧,失去理智,也形成了反差。 除此,这部剧也兼用了密室逃脱的元素象征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出更昭著的角色反差。密室逃脱在空间上...

《庄子兵法》@ 林佳慧

通过《庄子兵法》的呈现方式体现星期五内心挣扎和庄子思想的重心定义 ——探讨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未观看戏剧演出前,《庄子兵法》的题目就已经点出了整部剧的主题,同时,却又能引人入胜,进行新思考。剧名结合两个截然不同的哲学理念,庄子和孙子兵法。庄子的核心思想提倡随遇而安,自我调和。然而孙子兵法却是倡导出奇制胜,两个之间产生矛盾。看剧的过程中,观众随着星期五所创造的人物和情节, 通过他的生活的挣扎,看到两思想的冲突,仿佛庄子兵法和生活普遍的做事模式,孙子兵发的抗争,揭露孙子兵法的弊端,突出庄子的思想以及在生活的重要性。 星期五,戏剧中主要的角色之一,原本是一名畅销心灵治愈作家,但因为遇上瓶颈导致妻子和密室逃脱小说的畅销作家,吴凡搞外遇。为此,星期五尝试转换改写密室逃脱小说,来证明自己,却将自己陷入如穷无尽的挣扎和痛苦。然而,星期五在构想密室小说的剧情时,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困境反映在内,同时加入自己擅长的心灵治愈领域。他通过庄子兵法进行反思,解开生活的困苦,透露星期五抒写的执着和挣扎。当中,更反映他对于密室小说和心灵治愈小说的徘徊。正因如此,在剧中,他有了巧妙的身份,即是一名叙述着,也是一名虚构的人物。一开始,就已经体现并贯穿庄子的齐物论,庄周梦蝶中,徘徊虚构和真实。 剧中,故事的展开先以庄子从睡梦醒来而展开,暗示剧情发展的虚构性。当中,信其无设计了五个不同的角色,包括自己,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社会的不同阶层,是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普通人。从中,不仅体现星期五内心里各种挣扎,观众还也能找到共鸣,更容易投入在内,拉近与戏剧的距离,进入角色的世界 ,并且看到问题所在,了解庄子的思想,看到乐逍遥等哲学的用处。 剧情中,星期五将密室的空间体现的非常的狭小,体现出星期五内心的困苦,将自己带到内心狭小局限的处境。当中,密室里还布置和其他五个角色相关联的布景,并从剧情的发展,一一的揭露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秘密。从中,揭示,星期五内心拥有各种的烦恼,看似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有关联。密室里的五个角色在整个剧情中,也一直认为自己被人监视,体现星期五注重旁人的眼光,从中给予自己的压力,为自己限定的局限。 然而,星期五在抒写密室的剧情中,为自己和五个人物设计和庄子思想有所联系的五道谜题。这反映星期五通过剧情,直视问题的同时,引庄子的不同思想,开始进行思考和各种反思。他将庄...

《情信》(香港糊涂戏班)@ 张⼼妮

叙述者的声⾳ ——从声⾳的角度来看五⼗年来错过的爱情 本⽂主要从声⾳的角度来分析戏剧表演中所再现的情感错位。《情信》的叙述⼿法主要是通过两位叙事者的声⾳再现了这五⼗年以来在他们身上所发⽣的事情。从他们所叙述的⽅式、语调、语速等等可以看出两位主角在他们⼈⽣中的某⼀个时期,对⽣活的态度和对于彼此情感的落差。 ⾸先,⼀般信中的⽂字无法正常的表达和透露写信者的情感。⼀直到观众透过叙事者阅读信件时,才仿佛在现场感受到主角当时写信的情绪。⽽念信的语⽓也象征他们之间对待感情的热度。所以通过听见叙事者的情感表达,观众可以听见主角写信时真实的想法。⼀开始章信南喜欢⽤Parker Pen 写信,⽽每⼀个⽂字都包裹他真实的感情。 然⽽这成为章信南在早期所说与后期所做的⾏为形成⼀种反讽。虽然他口口声声说喜欢写信,但结婚后竟然是以通⽤的电邮作为⽓节问候。所以通过念信时语⽓的变化,我们可以听出⼈物的态度随着时间的转变。甚至有些时候,无声胜有声。如果在争吵中,有⼀⽅突然停⽌说话,那他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愤怒本身。例如当信南发现⼩曼在圣诞舞会背叛他与别⼈亲吻时,他⽓的不回复她。这时沉重、压抑的安静⽓氛反⽽逐渐让桀骜不驯的⼩曼知错。因此,声⾳在戏剧中很好地反映出主角的情感。 其次,叙事者以⽓势念信时的声⾳在戏剧中形成⼈物的⽓韵。⽽这⽓韵将两位主角活灵活现的再现在观众的眼中。叙事者会在不同的年龄段以不同的声调来诠释主角的思想与⼼灵成熟度。我们也可以从⼼灵的成熟度看出为何他们在感情上⼀直错过。例如,在童年时期的程⼩曼说话的语调开⼼乐观,说话绘声绘⾊、简截了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她爱恨分明的性格。到青春期时,⼩曼说话开始含糊不清,她无法⽤声⾳来表达她的情感,甚至她选择简略回信。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她进入到青春期的彷徨失措,因为她无法正⾯的去直视信南的求爱所以回复信件时相当的冷漠。相反的,童年与青春期的信南虽然以童声童⽓的⽓韵来讲述校园的⽣活但他语⽓透露着成熟稳重。我们在这⾥透过声⾳知道他们虽然同龄但在⼼灵成熟度还是有所差异,这也隐约地透露他们为何⼀直无法在⼀起的原因。 最后,通过吉他的伴奏声展现出主角的精神状态。⾹港版本《情信》中为戏剧⽽产⽣的主题曲成为最⼤的“听”点。每⼀个把吉他都代表着⼀个⼈物,⽽⾳乐也随着主角波动的情绪⽽出产⽣不同的旋律。例如,吉他⼿在⼩曼精神错乱时弹奏滑弦技巧,可以将叙...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陈芷欣

《情信》是一部看似平淡的戏剧,却也是最触摸到我心深处的戏剧。 整场剧里只有两个人物以及简单的布景,没有什么动作或是布景上的变化。故事内容其实说的就是两个男女,张兴南与程小曼,从小到大的“友情”,彼此通过写信来互动,在经历各自的种种困难中向彼此倾诉。结局并非完美,却带出了生活的真实性。 因为整场剧的故事内容是极其的简单平淡,而演技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动作与表情,因此整部剧最吸引我的就是舞台上的设计与调度。剧中除了演员以外,不断在变动的是舞台上两张椅子的位置。起初,这两张椅子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位置也是对称的,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成长,各个人物的椅子都被搬移到不同地方与方向,也最终停留在不同地方与角度。这有如是在带出人物的人生发展与向往的不同。 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这整部剧的舞台调动其实早已暗示这两个人物是一定不能在一起的,因为他们的人生轨道从来都没有机会交接。从人物围绕着各自的椅子这动作,我们可以发现到他们并没有走到对方的椅子。他们像是专注在自己的世界,并没有想到多方的世界去。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认识彼此,甚至年幼时是同学,但从整部剧下来,这一个举动其实就说明了,他们不会到彼此的世界里去。同时,演员在一边围绕着椅子走动,一边念信时,目光也从为投向对方。虽然我们可以说这是为了让演员与观众把自己带入到“无法与对方面对面交谈”的这样一种氛围里,但这也暗示其实男女主角都不是真正的爱对方。在目光不注视彼此、生活只围绕在各自的生活圈子的这样一个状态下,男女主角的人生是早已注定不可能交接的。 另外一个舞台上的调度是男女主角在更换衣服时,他们两人都走到舞台后中央的那唯一一个柜子去更换披在身上的衣物。这衣物的更换很明显是代表了他们不同人生阶段,但唯一不明显的是他们从未与对方“相遇”。虽然两人都适用同一个柜子,并且都在更换衣物前后有围绕着柜子走动,但这其中,他们都不与对方有任何目光的相遇。同时,他们也在走动时并没有与对方相撞。他们给自走各自的、做各自的,仿佛另外一个人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舞台调动也是说明了他们的人生都一直无法赶上彼此的脚步,将注定错过彼此。 最后,信,作为整部剧的主要符号,更是确认了男女主角交错的人生命运。信本身是一个有时间上延误性的一种交流工具,然而剧本的原始作者却仍然选择使用信这一种交流工具,就是为了凸显两人的人生阶段上的落差。因为信要送到对方需要一段时间,在当时交通工...

《庄子兵法》@ 林家慧

密室只是场景,还是另有其意义 《庄子兵法》是一部结合密室逃脱游戏和哲学家庄子一些哲理的舞台剧。为了过关,六位玩家要在密室里不断寻找线索,意外发现这间密室的场景设置与每一位玩家都有一定的联系,而在一道道跟庄子思想有关的谜题中,六个人生命中最不堪回首的痛苦困境也一再的被挖掘出来。 《庄子兵法》的密室游戏中有五题,而这五题都和庄子所提出的思想和精神有所联系。 庄子是道家的精神代表,与老子齐称“老庄思想”。庄子的中心思想是极致逍遥与自由,有着豁达、随遇而安的精神。相反,密室空间则是将自己限制在一个几乎完全封闭或者对自身存在威胁的环境内,以完成任务或解开谜题的方式逃离密室。密室成了一种束缚与拘束,如玩家们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破解五道题。作答结束后红色的门将会开启,答错的人必须离开,答对的人可以选择是否留下答错的人。这种游戏设置成为了一个极为不自由的空间,因为他们只有破解谜题才能重获自由。庄子的思想是任其自然,随遇而安,向往自由,而密室却是完全相反的,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说是最不自由的,因此和庄子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玩家们需要在一个极度不自由的空间内,从庄子所提出的一些自由的哲理如《逍遥游》找出破解谜题的答案,为这部剧增添了矛盾性。 除了是一个实体的密室空间,它也是一个心灵上的枷锁,将玩家心里最深处的秘密展露无遗。如作家星期五的婚姻和事业的失败、简老师对于女儿生病的无能为力、尤智伟面对自己曾是杀人犯而被社会给予的异样眼光、网红小艾害怕当粉丝知道她未婚生子后排名不保、富二代Alpha害怕失去自由,以及庄文森失业后抗拒面对权势的流失。这些人物在剧中所面对的困境都是在现实社会中普遍所能看见的,因此点出了唯利是图的社会氛围就像是一个让人无法逃脱的密室。即使在游戏中他们能够完美的解脱却还是被现实所既定的框架给困住,永远也无法逃脱内心里的精神密室。玩家们都被自己的内心给自我局限,只有了解的庄子所要表达的不追逐名利,逍遥自得,才能找到解脱内心困境的答案。 如同,密室设置中都有六位玩家内心最不想要去面对的事物,然而却不断的在游戏中一再被挖掘出来进行讨论。仿佛就像在提醒他们难题一直都存在,只有面对与克服才能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就像简老师,她认为女儿得到白血病是因她而起而感到自责。 一方面对于现在的生活感到疲惫不堪,另一方面却又想方设法让女儿战胜病魔而陷入困境。简老师知道只有签下安宁缓和同意...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曾嘉琪

从剧中种种因素探讨男女之间的爱情观 《情信》开始前的十五分钟,可看见荧幕上的背景是由很多不同信件组成。这些信件是由少到多慢慢出现,为整部剧营造了一种神迷感。在那十五分钟内,章信南与程小曼分别以男左女右的排序开始在各自的书桌上写信,而这两个中心人物都使用书信作为沟通的方式,让“信”成为了贯穿整部剧的中心。 剧里的舞台设计较为简约,台上仅有两张书桌、两张黑色的木椅和一个木制的书架。即便如此,却还是能够看出导演心思细腻之处。如,男女主角桌子的设计不同,凸显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像是信南比较成熟稳重,小曼则较活泼俏皮等。台上的书架也是“道具箱”的一种,摆放着男女主角的衣物。两人更换了3次服装,代表着彼此年龄的增长以及时代的变化。这一举动让观众知道时间的流逝,有效的诠释了故事的重点与时间点。 而整部剧中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是两人椅子的排序。剧里,我们可通过椅子种种的排序方式看出两人心灵之间的距离。如开始时,因为信南和小曼的年龄尚小,处于就学状态,因此双方的椅子是平行的,代表着双方关系是平等的。随后小曼的椅子在信南之后,在这里,作为女性的椅子在男方之后隐喻着男性的思想和行为与权力已在女性之上,毕竟当时信南已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再后来,双方的椅子背对着靠在一起,代表双方之间的距离再次拉近,而此时也正是两人发生关系与产生暧昧的时候。直到后来,信南因要竞选而不想传出流言蜚语并将小曼抛弃,使她变得郁郁寡欢。此时,小曼是站在椅子上的,透露着她即将面临死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后,小曼的椅子一直都是在信南之后,体现出女性少了男性这一依靠后便什么也做不成的观念。这样的排序同时也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仰望男性的表现,凸显了女性渴望得到男性关注的举动。此外,剧中也使用不会变质的木椅来对比双方变质了的情感,讽刺了彼此之间脆弱且不堪经历时间磨难的感情。 剧中,也可见两人因种种的因素而错过彼此。如,在就学时期信南约小曼见面,但她在国外所以一直没能赴约。又如,到了成年,小曼想见信南,但此时信南却因忙于事业而没能与小曼见面等。这些剧情无疑都凸显了两人在不同成长时期所专注的事物与思想上的差异,仿佛在间接说明他们两人来自于不同世界,所以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因而才会错过对方。另外,两人在发生暧昧时,也让笔者的印象相当深刻。当时,作为男性的信南社会地位较高,可说是位高权重的人物,但他与小曼邂逅后,他似乎只在乎自己的声誉有没有受到...

《浮世/德》@ 黄柔敏

《浮世/德》中真正的光明——知识与自己 《浮》中有一人饰演三角的设计。同个演员饰演上帝;西比尔;瓦格纳,其目的是为了强调三人的反差来讽刺出盲目追求信仰的思想。剧中,上帝给予了一个信仰;西比尔给予了一个方法,一瓶药水;而瓦格纳付出了行动,牺牲了自己。这三人其实都有着人们心目中上帝的影子。上帝是信徒的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西比尔给出药水、指引方向,造化全由人类自行去创造;瓦格纳牺牲自己的行为像是为人们赎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演员通过自己饰演三角来表现出人们所了解到的上帝的形象。与此同时,若从另个角度看待这三人,便也可看出三人形象的反差。例如上帝是人们的神与信仰,但却也是遥不可及,在浮世德看来更是见死不救的。西比尔则是站姿驼背,为恶魔做事,这与高高在上的上帝反差最大。瓦格纳则为了救浮世德的书而牺牲性命,与见死不救的上帝反差极大。 而这一人分饰三角的设计让观众清楚看到了三人之中只有人类瓦格纳付诸了行动,靠自己达到目标。他像是真正的耶稣,为人们受死。从这便表现出了只有自己付出行动才能改变现实,而盲目地追求上帝是不会得到上帝的任何回应的。 还有同个演员一饰两角——马克、格雷特,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凸显出选择相信上帝或知识的不同结局与反差。剧中,格雷特不管怎么祈祷妹妹能生存下来,但是上帝仿佛没听见,妹妹还是去世了。而这情节与马克还在向上帝祈祷妹妹会康复一样。若马克像格雷特一样执意等待上帝的答复,他的妹妹很可能一样会死去。但在剧情最后,马克从浮世德那了解到梨子可以救治妹妹的病,便开心地离开了。此处为妹妹的生命留下了一丝希望。也可看出所谓的信仰、上帝都是虚幻的,有求也不一定会应验。而古人留下来的知识、字迹才是可以实在的。所以最完美的人并不是盲目追求信仰、为信仰放弃活下去的机会的格雷特,而是相信知识、自己的平凡人,马克。 同时,剧情中,浮世德也与格雷特相爱。格雷特的反面便是凡人马克,若从另个角度来看,她其实也从这个普通人身上得到幸福感。而浮世德也与这位平凡人用自己曾经鄙视的知识来创作出书籍,并从其得到从所未有的满足感。 另外,一些剧情方面也同时表现出了《浮》中相信知识、相信自己的思想。浮世德提及到了自己的父亲为了不让更多的人死亡,便研制出了一种毒药来遏制疾病的蔓延。 若她的父亲选择等待上帝的救赎,那死亡的人数必定不胜枚举。所以与其靠上帝,不如靠知识。除此之外,浮世德在与恶魔交易后从踏出家...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杨霜霜

我看的是新加坡版本的《情信》。这是一篇纸上谈情的爱情故事,叙述了章信南和程小曼这对恋人通过文字的力量想念着对方。以自己的方式,推测对方的内心情感读起书信。原著演员念信不带入感情,但这部戏的演员念信时带着情绪,语调高低起伏、时而缓慢、时而快速,就快把观众带入角色的情感里。但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一边读着手里的书信,一边抬头与观众对视,打断了观众的心绪和就快投入剧情的情感,所以并没有产生太多戏剧性效果,反倒是一个比较着重于陈述故事的节奏。 这是一篇错过的故事,程小曼的死终于让错过落了幕。其表演手法是通过符号道具看出戏剧的主题意义,喻示两人注定错过一生。符号道具在推动情节发展也至关重要。 首先,两人的演出虽在同个空间进行,还交换了空间,但两人并没有现实的交集、没有眼神的交流,反讽的喻示了两人活在错过中。只有在最后当程小曼死了,两人最后的拥抱,象征精神上的结合,感情上的一致。 其次,椅子的位置不断地移动显示了两人心灵上的距离,证明了两人是隔绝的,虽然有互相摄入的空间,但还是错过了。 其次是书信与电话的比较。在成长的过程中,程小曼不想写信而改成电话联系是为了接近章信南,而章信南只想写信让两人保持点距离。这时候的程小曼是比较主动,想和章信南有个美好的结果,而男主是退后、萎缩的那个。两人的感情一直在变化,早期,章信南一直追随女主的脚步,但章信南对程小曼情感也有所改变,中心在追求事业和稳定家庭的美满而后期则是女生较积极。两人感情总是一方强、一方弱,总有一方靠近或者疏远,最终导致了错过。 再者是时间落差,程小曼先到美国,章信南后跟随, 但程小曼已经去了别的国家,两人在成长的阶段都没见过面,喻示了两人一生都在错过。 然后是人生阶段的落差,程小曼挣扎着想成为艺术家,最后却沦为疗养院中被禁闭的病人,而章信南越来越成功,做了律师还当了参议员。两人的关系永远不能吻合,喻示了两人终究不能同步,只能错过。 再者,演员以服装类型的转换,体现出人物经历过的年代。他们更换服饰,象征阶段的改变,这是一个比较戏剧性的表演方式,表现了演员身份的变化,喻示两人经历多年岁月的流逝,终究还是错过。 看完这部剧,我心中一片惆怅,想起了李商隐一首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人相爱一生,却错过一生,没有终成眷属的运气。写信的确是一种情怀,但一段感情只以书信沟通未必能长久。两人没有面对面谈情,只是以感性的文字塑...

《庄子兵法》@ 朱家敏

“人生是一场密室游戏,当你无法逃脱,只能选择洒脱。” 《庄子兵法》是一场结合了密室逃脱及庄子寓言的舞台剧,将时下最火的密室游戏结合中华文化古典文学思想。这两个近乎平行线的主题,却能那么完美地在这部剧中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擦出与众不同的火花。整部剧运用了庄子的节选、故事、精神以及哲思来设置叙事框架。就连剧名也是别有一番趣味,远远一看还会误以为是《孙子兵法》,名称是将‘庄子’以及‘兵法’两个极为冲突及反差的观念放在一起。庄子是道家思想的精神代表与老子齐称‘老庄思想’,中心思想是无为及反战,但是兵法这一个词叠却是如此的生硬、有冲突性的,又一重要带兵打仗的侵袭意味。 《庄子兵法》的故事框架叙述了六位身世背景截然不同的参赛者,一同为了竞争一千万的奖金而参与密室逃脱游戏。《庄子兵法》巧妙地结合了现实与哲理,这种双层的结构使整部剧的故事情节具有完整的哲理性 。这部剧结合了‘不争’与‘斗争’两种冲突性的思维,提供深处高压的现代人不同的处世事哲学,以安然面对生活困境与挫折。《庄子兵法》也运用了虚幻与现实的轮换为叙述框架。为故事第一位出现的星期五,他既是创造者也是叙事者。 他因为执着于写情敌的著作,密室小说而放弃了他原本就很擅长的心灵治愈小说。但就在他烦恼如何开始写密室小说,就睡着了,梦见了整个《庄子兵法》的这个密室游戏和参与其中的五个人物。从梦境中,他看见他们一个个因为执着与生活中的某样事而放不下,而无法得到真正的乐逍遥。到最终,他才觉悟发现,他的无谓执着就是他无法解脱的根本原因。真正的解脱来自于庄子的精神,恰恰也是他擅长写的心灵治愈小说提倡的精神。只有以庄子的理学,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这种叙事框架是以导演为文本以外的作者,而星期五为叙述者,以他创造出来的虚构世界来讲故事。 《庄子兵法》这部剧能与观众引起共鸣,戏中的角色与人生相近,在害怕、伤感、欢笑、流泪的不同情绪之后,引发观众思考。为了让观众与这部剧的共鸣更加突出,剧场的每一样设置都与每一位人物有关,不仅如此,人物之间都有某一种程度上的关联。这种带有悬疑性的讲故事方法,让观众更加好奇紧接着会发生的事。 除此之外,剧场设置还有一个悬吊在半空中,很大的一盏灯球。舞台上的这盏灯球仿佛象征着庄子。看似像灯饰的这盏灯球,异常的大。但是在密室里的人却没有一个注意到这盏灯异常的的球灯。这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它”,“它”是一个象征的比喻。“它“是...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郑慧铷

动作表演下的多方面差异 《情信》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表演形式,原剧作者只需要两个主人公大声朗读信件内容即可。本文认为,这样表演方式以信的内容作为真正“主演”而非人物,让观众更专注于以个人经验来解读信件内容,观众即可以以自身经历结合代入,提供各种不同的解读与看法,令这出戏的解读空间更广。而本次九年剧场的改编,大程度上延续了原作者的要求,注重阐述信的内容。虽然阐述信件内容依旧是九年剧场改编版本的重点,但他们也在其他方面添加了许多动作设计。通过动作塑造人物,将主角性格差异和人生阶段的落差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不断产生的落差才导致了一系列的错过与纠葛。 剧团通过给男女主人公设定不同的动作塑造人物,让观众清楚了解人物的性格从而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在性格方面的差异。首先是程小曼,幼年至校园时期,程小曼的行动中常常展现了她是一个不受约束的女孩。在剧中程小曼多次大剌剌地坐在椅子上,背靠着椅子,双脚大开双手高举信件朗读。一举一动都可凸显出她的不受约束与活泼。 这样的行为与一旁端正无比的章信男形成鲜明对比。章信男所展现的形象端正又或者说更呆板,典型的大人眼中的乖乖男。他读信时多为坐在椅子上或垂直站立,鲜少出现如程小曼一般稍显活泼的状态。而后剧情的发展通过信的内容深度揭露了二人的性格差异,融合二人读信的动作,人物性格之间的差异性便更加鲜明,立体化。 演员通过剧初始的各种动作展现了性格的差异,后段也通过动作的改变也展现了人生阶段的落差。程小曼事业、家庭多方面失意时,她无法再如少女时期那般热烈、肆意,她的动作充满了谨慎。她坐在椅子上时,会微微弯着腰,甚至抱着双膝蜷缩。这是安全感的缺失,同时是一种自我怜惜与自我保护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动都体现着程小曼正跌入谷底,急需心灵与生活支柱。 然而另一旁的章信男,不变的依旧是他端正严谨的坐姿,但是当他的姿态与先前却有些许差异。站立时双手叉腰又或者走路时步伐更大且快,都显示着这正是他风光无限的阶段,与跌入泥潭的程小曼形成鲜明的落差对比。 因为有性格与人生阶段的差异性,程小曼与章信男之间的关系在后期才会对调;同时因为前面的剧情充分展现了二人的性格差异,二人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对调才更合理且鲜明化。过去总是明艳动人的程小曼发现曾经追求过她的呆板男孩章信男忽然闪闪发光,而彼时的她却不再是当年那副光景,生来本就活泼且外向的程小曼,届时主动去贴近热源寻求安慰,于观众而言可...

《庄子兵法》@ 黄馨莹

前言 《庄子兵法》是一部来自台湾的舞台剧,是黄致凯编剧兼导演的作品。 这一部戏剧透过密室游戏来呈现出人物内心的秘密、心结,在游戏中以庄子的说法为起点来解脱内心的秘密和心结。六个角色在密室必须解开五层题,而在每一层只有答对的人能选择败者的命,留下还是淘汰。这也因此展开了六人激烈的竞争,每一层题都透露出人物内心的秘密、心结,通过符号如枪、人偶来展示出让观众意想不到的进展。 这报告里会深入阐述于《庄子兵法》的舞台设计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呈现出物件、符号在戏剧的重要性。   舞台设计 《庄子兵法》的舞台设计非常精制,也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惊喜、感叹。戏中主要事件都是在密室空间里产生的。 舞台变成了密室,而这密室是把人物困在一起的空间。在这空间里存有对于某些人物的人生里,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例如书桌、衣架、旋转木马、双层床、长凳、黑色书桌,每一个物件都代表一个人物的过去、回忆。这些物件深深连接他们自己内心的秘密、走不出也忘不了的心结,所以在戏剧里是带有重要性的一种符号而不仅仅是舞台的装饰。 物件在舞台的摆放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摆放的位置突出,观众会更加留意甚至也体现出这物件在戏剧的重要性。颜色也有同样的道理,如果颜色太鲜艳便可以使得观众的视觉不知不觉的往物件看。在《庄子兵法》,物件在密室的摆放规整,就连每个物件的颜色都不同。这样的摆放和颜色的选择让每一个物件都有突出的时候,观众的视觉也不会过度的集中在一个物件。 在整个舞台的密室里,最为显眼的是在密室后板中间的那道门。门是摆放在密室最高处,颜色也是在灯光下非常鲜艳的深红,是观众在视觉上不可能漏掉的一个符号。这样的呈现强调门在戏剧扮演的意义。在《庄子兵法》门是密室的出口同时也象征着解脱,当人物走出那道门就象征他们对于自己的心结有了领悟和解脱。门的摆放显见,颜色突出,这让观众时时都知道门的存在而出口其实就离人物不远。 除此之外,在舞台的最高处有一个巨大的圆形装饰,颜色平淡,给予梦幻的感觉。这圆形装饰象征一个月亮,而在月亮下的密室让观众感觉是存在在梦幻里,隐喻着一切都是梦幻里发生的事件。月亮的摆放让它看似不起眼但若发现,它的存在可以让观众推断、思考密室游戏是不是在一个梦境里发生。   总结 舞台设计是在一个戏剧里扮演着重大的责任,一个好的舞台设计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投入进戏剧、注意到更多细节,甚至将氛围都设置好。《庄子兵法》的舞台设计非常精制、...

《庄子兵法》@ 林涵清

人性与“庄子”的碰撞 《庄子兵法》里最独特的地方是整个剧场的形式是密室逃脱和庄子哲理的结合。它看似只是一场简简单单的游戏,而实际上是对人性的拷问。人生中有着太多太多的苦楚。六个角色都生活在悲痛之中。他们希望能从《庄子兵法》这场游戏中获得什么,能够缓解他们现在的困境。不管是金钱还是让他们能够逃离现实的空间。 《庄子兵法》迫使六个角色直面他们的人生,不要太过执着于他们现在的困境。但是从另一个更深沉的层次,《庄子兵法》使这六个人更加的陷入他们的痛苦之中,放大他们的痛苦,使他们无处可逃。不管是从视觉上的符号,医院等待室的椅子,旋转木马。还是从听觉上的声音,比如电话铃声,让尤智伟发狂失眠处在一种非常不安的状态中。虽然他们一开始都选择彼此隐瞒自己的痛苦,但他们内心的痛苦最后都赤裸裸地被揭开。 庄子?还是在装“庄子”? 庄子是没有兵法的,孙子才是有兵法的人。庄子不讲究斗争,而这个密室逃脱是关于比赛,看谁能够拿到奖金。在本质上这两点就有了冲突。因此,这里的庄子和我们所认知的庄子不同。所以密室逃脱叫做《庄子兵法》。每次庄子的哲理都像是乱码般落下来,有很快地消失不见。这是庄子吗?还是披着庄子面具的主办商?《庄子兵法》中的一系列五个问题,看似都引用了庄子的哲理,使它赋予一种权威性。可是,相对应的题目却与庄子的理念不符。庄子是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可是题目是朝最没有用的人开枪。之间的逻辑和关联又是什么?另外,庄子的养生主讲的是顺其自然,要灵活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以硬碰硬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题目却又有误导性。化解老天爷给你的痛苦。痛苦是老天爷强加给角色的痛苦吗?自从枪的出现,角色们尝试化解谜团是以暴力的方式,场面一度出现混乱的状态。角色们一个又一个的倒下,震耳欲聋的枪声一次又一次地击打着人们的内心。背景灯光,整个舞台都被染成了红色。但下一幕,尸体的消失和比赛持续的进行不禁让人感到心寒。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持续着,比赛开始时也有提到只有赢家才能选择留下谁。 《庄子兵法》中吴凡小说密室的互文 在吴凡的小说里,小职员和同事们被困在地下室里。门是消失的,窗户也是消失的。但是通过小职员的自我牺牲,一个一个同事开空枪杀掉内心最脆弱的自己。最后终于所有人逃了出来。但是在《庄子兵法》中门一直存在,它是红色的门,象征着人物的心门。它排在舞台最中心也是最远的位置,人物们也越来越认识自我,他们尝试摆脱外在的压力,但...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严思莹

很多戏剧的演绎方法都是在做加法,加布景,服装,夸张的舞台渲染。在我们所看过的剧中,《庄子兵法》就是典型的一例。它绚烂的色彩与夸张的布景夺去了观众百分之七十的注意力,为它的剧本安上了加法。而《情信》却是在做减法,每个细节都往死里减。没有变幻莫测的灯光,铺张的布景,有的只是温暖的两束灯光,摆在舞台两侧,如同遥遥相望的两只白头鸟的书桌,像程小曼和章信南的人生一样没有交集。 在原本艾·格尼的剧本要求中,是要求去除任何除了阅读剧本以外的设计的。但是在新加坡版本中,两位演员还是选择放了一些音效,利用中间的衣柜放置道具换服装以更好的让观众理解剧情发展,在过程中也有许多的动作,包括爬上椅子,互相走动。但是从此自终两人都没有真正碰触到彼此。 最简单的表演形式来将这两个人的过往与结局呈现出来才是最真实,最能够感染人心的。《情信》中,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渲染,正是因为话剧的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气氛的渲染。 首先,剧本是以两方阅读自己写给对方的信徐徐道来,书信来往本身就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无法即时联系,落后又淳朴的年代。《情信》本身只是一封封的信件,是写满了各自的生活、情感、铺展了那个世界的媒介,出于话剧的表演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将信件阅读出来,这会让人能够全神贯注在其阅读的内容里,从而去理解两人的世界,相互交错的生活与人生,以及由于信件无法即时沟通的弊病而导致的一系列误会与错过。加入过多的外在布景或表演渲染,反而会破坏掉观众本身对理解故事的专注力,使观众分心。而过多的渲染,甚至会成为一种“强买强卖”。每个人对这种复杂的人生故事根据自己的身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共情方式。这也正是用单纯阅读书信来表演的优点之一,每个人都能代入自己,而过多的渲染却是强行将导演,或者说他们认为的剧中人物的情绪带给观众,不仅使观众失去了对故事的想象空间,大大降低了共情感,也破坏了整个戏剧结构所建构出的,淡而有味的氛围。 然而新加坡戏班也并没有如同艾·格尼的要求一样完全摒弃了除了阅读之外的一切表演,我认为这也是合适的一种调整。因为在这个时代中,考虑到许多新生代的观众,也许并不能很好的进入到书信形式构造出来的氛围,因为没有那种,花上几个小时写一封信,细心合上,再出门寄出去并在焦灼与期待中等待着下一封信件的到来,两者之间信件的里所述说的事情的时间永远不同步的经验。因此,借由一些外在的动作、服装的变换来渲染是有其有效性的。 在话剧...

《情信》(谢燊杰+徐山淇)@ 欧阳佩君

《情信》叙述两位主人公,章信南、程小曼从青梅竹马到各自有着自己的理想、报复,各自嫁娶,频频错过彼此。 剧情一开始,剧中一字未提自己的年龄,而是透过动作让观众揣摩。章信南以拘谨、挺拔的坐姿,双脚并拢的坐在椅子上,以稚嫩的口气叙述信中的内容。程小曼则叙述自己的信的时候,坐姿散漫、双脚微开就坐。这时,他们俩都相同坐在椅子上,没有移动,中间隔着距离。 之后,情节到了两位主角到不同国家留学,开始有了很频繁的走动。他们之间在舞台插肩而过,频频地错过。之后又坐在椅子上叙述。信中多次提到要彼此找对方,但他们还是待在原地,没有走动。代表他们一直都在等着彼此,却不愿意为彼此改变,要对方迎合自己。 他们在国外留学的一幕当中,程小曼因为家庭发生了事,而感到不知所措。她频发的走动,步伐急促,表现了迷茫,对未来的未知数而感到不安的阶段。而章信南则是步伐缓慢、眉头深锁读着信。这样的对比之下反而显现男主角尽力的去理解女主角,但是以他们在舞台之间的距离、步伐的不同,来表现出章信南始终没办法理解她的心情。 有一幕到了章信南因为程小曼开放的性格而罕见的生气了,他走到了舞台前,非常靠近观众席,让观众感觉到了他的愤怒,使原本像叙述一般的剧情有了张力。 剧中,他们之间发生几次冲突,因为彼此的不理解而拒绝回信。而拒绝回信的那一方,会站在舞台黑暗处,封闭自己,却还是把寄给他们的信都一一看完了。这样象征他们彼此之间,即使不理解,却还是默默的关心着彼此。当他们愿意回信时,便会回到舞台前方的明亮处,象征着他们还是抵不过对彼此的关心,渴望着彼此那遥远的陪伴而回信。 当他们各自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在舞台的走动也越来越少了。章信南决定升学、有了女朋友,他则坐在椅子上,而程小曼则一边读着他的信,一边在他的身后走动着。之后,当她也找到了理想、目标,交了男朋友,她也停止走动了。 再后来,程小曼先结婚了,并且生了一个孩子。这时的她一直都是坐在椅子上,象征安定的生活。同时,章信南也找到了工作、女朋友,也是坐在椅子上。少了走动,也代表他们不在迷茫、找的了目标,生活安定。 之后,程小曼离婚了。她在舞台上又开始频繁的来回走动,又为她的未来感到迷茫。信中问道是否能去章信南,但是被坐在椅子上的男主角回绝了。程小曼与章信南的动作对比之下,看出他们之间生活、心理有了很大的差异。一个是漂浮不定,不知何去何从;一个意志坚定,目标明确。 他们断断续续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