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 杨洤斌

看华文剧场演出的“第一次”就这么献给了九年剧场,长达1小时45分钟的“第一次”也就这样误打误撞献给了经典。《伪君子》即翻译自十七世纪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经典剧作Tartuffe,导演谢燊杰让这出喜剧的具体内容跳出语言的局限,仍有效地将其实质精髓呈现于观众眼前。

在剧里,假借宗教名义招摇撞骗的达尔丢夫(Tartuffe)成功骗取商人奥尔恭(Orgon)以及未露面的母亲的信任,搬入其住所后便开始为所欲为,施展阴谋诡计来试图将其妻和家产占为己有,幸而后来被英明的国王识破骗局,最终被捉拿入狱。故事的时间背景虽设在17世纪的封建法国,但是故事的题材加上故事想要探讨的课题却与现今21世纪的新加坡社会仍是息息相关的。

奥尔恭对信仰的极端性盲从、达尔丢夫作为宗教人物的虚伪行为,或许是因为我国曾经,甚至是近期内所发生宗教或慈善机构失信相关的案件,又加上恐怖主义组织利用宗教的名义进行恐怖活动,让国人印象深刻,足以对情节产生共鸣。即使对与时事脱节的观众来说,整部演出所采用的形式亦足以让他们了解故事的主要寓意,甚至是导演所想要通过这次的诠释而阐述的潜台词。

演出场地本身就是一个明显的用意。整个剧场的布置就省略掉不少细节,只有三道门的摆放以及几样简单的道具,连演员的休息空间是开放式的,上台前热身以及下台后准备再出场都能让观众一目了然。显然,这简单朴素的舞台是想要让观众置身于情节时空之外来观赏演出,专注于表演这件事情上,充份体验剧本的精髓和演员的演绎能力。

当然,故事表面上的主题和讯息都能通过滑稽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来展开叙述,但是导演似乎也注入了不少细微的处理来更有效地加强整出戏的叙事性。最后一幕戏里安排了所有人物集体祷告,以感谢上帝带给他们的圆满结局。有趣的是,演员们祷告时全都面向看着观众席,看似把观众当成祈祷的对象。这简单的小举动似乎是隐喻观众在这出戏里除了以平凡看客的角度来观赏之外,同时也是在扮演着“上帝”一角,必须以审判性、批判性的观点来体会故事情节的实在意义。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人本身就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上帝”,实质上就已赋有掌控和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不一定得靠对宗教的信仰或力量给生活带来改变。这表演形式上种安排对剧本本身的主题而言是相得益彰的。

总体而言,九年剧场的《伪君子》是部轻松朴素之作,一般观众应该与第一次看剧场表演的笔者一样能轻易地消化这1小时45分钟内所观赏的内容,在诙谐的氛围下享受演员的表演以及整体的故事叙述。更重要的是,观众踏出剧场的那一刻,当下的感觉会是满足、充实的,会想要回味刚所观赏的演出,细嚼慢咽,回味无穷,足以加强大家对九年剧场下一部作品的期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