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 黄诗琪

宗教局的衰弱使得世俗剧逐渐发展,15世纪法国流行一种笑剧,把假仁假义的神父和贪婪自私的财主成为揶揄嘲笑的对象。《伪君子》是莫里哀揭露在当时历史语境中,以上帝虔诚信徒的名义存在于法国欺骗广大民众的代言人。这部驱逐神权时代的讽刺喜剧通过嬉笑打闹的扮演过程让观众理性地对可笑角色的偏执行为进行反思,产生了一种“乐极生悲”的艺术伦理效果。宗教在当时拥有主导地位的至上权利,它被奉为人类最高精神的指领,教皇权利凌驾于国王之上。莫里哀通过剧中宗教势力和父权社会中对婚姻操控,展现了教会和资产阶级的伪善和专横,揭发为削弱王权而笼络资产阶级支持的虚假本质,推翻了人们对宗教作为当时信仰的超自然神秘力量无限敬畏和崇拜。故事发展环绕两个主角:Tartuffe身为一个教士,是一个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欺骗人民的工具,作为达到目的的跳板的骗子;Orgon是为了保护权力而崇拜宗教力量的独裁者。两者建构了互相信任的关系以达到伪善者的共同手段。观众一开场便清楚知道Tartuffe是一名伪善者,再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建构出他的形象,尤其是以外围人物对他的行为的不满和批判,以贴近的心理建立观众的认同感。在他正式登场后,通过夸张演绎和对比手法,印证了观众一开始设下的道德价值,确立了观众的看戏角度。作者以边缘人物的声音来说出批判,加深讽缪和戏剧张力。所有看似虔诚的行为都以反讽的手法被解构,Tartuffe的出现是预料之内的,反差的形象从一开始确立,致使产生不了欺骗性。Orgon是介于盲目与清醒之间的移动者,虽然他后来觉悟并反省了所犯的错误,但仍需付出代价,即在最后一幕中深陷于家庭破裂的危机。事情的发展不受控制的慌乱、内心的彷徨和无阻感在面对邪恶的正面入侵时被突显出来,毫无保留地给宗教沉重的打击——上帝给不了救赎却在国王的调停下获得释放。国王的明察秋毫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Tartuffe被逮捕、奥尔恭一家的次序得以恢复原状;被视为对家庭甚至社会干扰的元素终于被消除。这样的结果强化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即如果没有奇迹发生,悲剧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发人深省。Tartuffe在剧中毫不遮掩地表现自负的弱点成为最后可以化解这场危机的奇迹,离奇曲折使剧情充满了荒诞感,给观众带来很大的冲击,发人深省。莫里哀通过热辣的对比手法夸张地将“伪”和“正”对立起来,将主题烘托到极点。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