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市中隐者》@ 许雅文

现代寓言是现代的隐语

前言

作为现代寓言故事,《市中隐者》的讽喻成分是那些生活在高压社会里的“失声”一族。同时,它以文艺创作者的放达和不被大众理解的苦闷来凸显社会领导者对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现代的隐语

戏剧盒对《市中隐者》的简介是“一个在钢骨森林中寻找隐身术的现代寓言故事”。“现代”的说法让我觉得很玩味,因为寓言故事不都只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讽喻性的故事之中的吗?那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它是现代的寓言,是否就是了解这一故事的导向?当我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时,就发现寓言背后还蕴藏了浓厚的情感,一种对国家社会的无奈、对心灵的疲累和对解脱的渴望。

从A和刘义庆的互文性看古与今的高压社会

里头A所叙述的滑稽古代故事是来自南朝宋人一书《世说新语》,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当时政局混乱,有识之士为了自保只能做出怪异 的事,让朝廷认为他们疯了,又或者去当隐士以表示不能对国家作出贡献,这也就免去了从政潜藏的杀身之祸。《世说新语》所描述的内容和其作者刘义庆本身有很大的关联,这种关联在《市中隐者》也能窥探得见,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刘义庆是刘宋开国君主刘裕的堂侄,虽自幼深受刘裕看重,但在政治上却乏善可陈。这可能归根于他的性格,感情细腻、爱好文艺又寡嗜欲望,所以政界的明争暗斗让他不甘依托,他自愿请求放任以避免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之争,从而选择隐匿生活。

A所一直在寻找的隐身术,其意义是为了找到安全感,一种可让他安心生活的方式。这和刘义庆的归隐生活是相同的理念。可这份安逸在高压社会里是个遥不可及的向往,这一点在《市中隐者》的首演也有表现出来,就是观众席的高度增高,让观众从上往下看众演员,这无形中给演员带来压力,也似乎暗示着现代社会是个高压社会,每个人都受到莫大的压力,做任何事都受到监视,就像观众对男人上厕所的偷窥、对男人和女人做爱的偷窥,而观众自己被“困”在座席上也是一种对他们自由的约束。这种相互监视并曝露人最私密的生活片段的用意,其实是让观众在这里做为社会领导人的再现。

同样,甲、乙、丙提到的“编剧”和“导演”,他们在剧中的出现也是社会领导者的再现。他们对A的存在意义并不在乎,觉得名字和背景完全不重要,唯一重视的是A在剧中的演出,只要A把A演好就可以了。这里要说明的是社会领导人执著地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却突视了人民的感受。他们突略的一点是人没有了特征就如同是街上的任何一个人,存在与否似乎也不重要了。而一个没有“人”作为主体的社会,它的存在价值是否也不重要了呢?

高压社会里的“失声”一族

当我们把高压社会放于作者的生活环境就能看出所以然。在这个现代城市里人人循规蹈矩地生活在井井有从条的城市中,鲜少有异样的声浪。大众对事物的处理方式常依赖政府出面,当牵涉到个人发言时,多数人都会选择主流承认的答案,一来避免被当成异类,二来也得到在群体中的安全感。他们没发觉的是,自己的声音已逐渐被抽走,像《人鱼公主》里的人鱼,为了和王子一起生活,甘愿用自己的声音换来一双腿。她的可悲也反映了现代人的悲剧;现代人为了明哲保身,宁可不乱发言,一切以顺应时局为妙,他们被教育成一切以大局着想,“要永远保持第一”,所以社会就出现了主流声音,多数人也都心甘情愿地不发出无畏的反对声潮来妨碍社会发展。它们被成功地教育了。

而当社会以主流声音来运作时,每个人就都像是隐者了,他们隐形后就找不着;一个没有人脉资源的社会要怎么发展呢?而在这个极度依赖人脉资源的现代城市里,这会不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A对隐身术的追求再现了文艺创作者对艺术的坚持

A不同于身边的人那么安于现状,就算被嘲笑也坚持自己的信念。A的坚持显然是对生活有了透彻的了解,知道在现代社会中,单独的声音是无用的,得不到领导者的重视。所以,他试图从社会大众的身上找到共鸣。A不断向甲、乙、丙问有否看到自己,这种坚持的精神,就好比现今的文艺创作者,秉持着纯真的信念以不遗余力的精神为艺术贡献,他们最希望得到是观众的共鸣。只可惜,人们大都缺乏这种情意,也不懂得要如何了解。所以,A在甲、乙、丙眼中只是个傻乎乎的怪人,同时也显示文艺创作者得不到大众的了解。

戏剧盒所说的“钢骨森林”显然是指城市中的高耸直立的大厦,但其实,它也暗指现代人。就好比城市是靠大厦为标志的,社会则是靠人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建立起来。所以,我们能看出人和建筑物的紧密关系。剧里以“店主从来都没有问过A为什么每次都来。A想要跟他解释,不为什么,只是怕他会误会。但总不知道要怎样开口”暗示A对过往的爱恋,那除了是对昔日的人与事,也是对默默在这段回忆里充当背景的大小建筑的依恋。

众所周知,要发展一个国家的话,城市重建是领导人所会采取的方式,这是国家进步的重要阶段。期间很多老旧的建筑物都被拆除,并在同个一地点建起崭新的现代大楼,旧事物可能得到新生命,但很多时候这些古老的楼房就被连根拔起,在这个时间点上灰飞烟灭,也在年轻一代的生命中消失,伴随着的也是模糊了的文化传承。将有时代特色的建筑物摧毁掉就好比把人的精神寄托也打碎一样,记忆中的景象换了新貌,城市重建变成文化重建,人们的记忆只能透过照片和书籍的平面记载来拼凑。现代的诞生建立在昔日的灭亡上。

其实,当领导人只重视社会发展而不断压抑人们的感情时,一个巨大的反讽正在逐渐酝酿。

正如之前所说,社会是靠人来建立的,现代人就如同森林里的大树,为了响应社会不断进步,所以就不断拼命地往上长,要维持第一,维持在最高峰。现代人也仿佛觉得压抑自己的情感是自然的,但压抑太久就会爆发,变成像剧中出现的对性的渴望和爱恋被理发师抚摸,也许这些片断看起来所表现的是现代人感情泛滥,对感情很随便,但是什么让他们可以在一瞬间爆发出对爱怜的热切渴望?我相信是他们被压抑得太久、缺乏情感上被认同的寄托。因为每个人都把话藏在心里,大家都已习惯沉默。这种情感上的认同就如水分,滋养着树木的成长,缺少了它,树自然不能正常生长。而情感上的认同正是文艺创作者一直秉持并想要传达给其它人的信息,我相信很多都市人看了A在寻找隐身术后也会有共鸣,其实自己也曾想过要变成隐形,得到自由。只要在情感上取得共鸣后,那种别人和你有着同样的感觉就会使人觉得不孤单。讽刺地, A正因为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所以他就算“和家人一起住”而“家里常常都有人”,但他却依然觉得很“寂寞”,“有一种只有一个人在家的感觉”。不仅如此,在第十一场“付出”里,A为了帮助男人把自己的衣物脱到只剩内裤,这时,“甲与乙坐着,像看戏的观众一样,看着A”并叫道“脱啊!脱啊!脱了就看不到了!”这也显示了文艺创作者在现代社会的孤独与悲哀,伤痛的背后多了份无奈。

所以,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做为文化觉醒者,他们所面对的难题是在国家发展下,他们欲言不语的矛盾,以至出现隐匿的心态。

结语

当社会以发展成像“钢铁森林”般坚硬,让维持第一的目标成为牢不可破的事实同时,生活在里头的人也只是一棵棵空虚的树。“钢骨森林”这时也成了反讽的意思,因为本应坚韧地支撑着社会的“树木”,内心却是少了滋润的空虚。极度依赖人脉资源来发展的国家,里头的人却一个个无声无息地隐形消失,没了他们,也没了有识之士的苦口婆心,国家是会往前发展,还是也在世界的地图上隐形消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