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n't It Be Nice》@ 张齐琳

wouldn’t it be nice 如果大家和睦相处

“Wouldn’t it be nice”是一部论坛剧场,主要讲的是2022年的新加坡,正经历水灾,而五名国人又如何以各自不同价值观和欲望来克服这前所未有危机。

这整部剧在国家博物馆的黑箱剧场里举行,是一个锁闭式的戏剧结构。演出按照古典的“三一律”,故事发生在2022年的某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小杂货店里,情节围绕着五人和一盒矿泉水发展延伸。由于此演出是一个小剧场戏剧,故事发生在小空间(黑箱剧场舞台)和近距离内,因此剧目篇幅短小,使得演出更加亲和力,增强演出的现场感和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让论坛剧场的意义显得更加贴切。近距离使得观众如同在显微镜下看景物,不仅不能“藏拙”,而且还易暴露、放大瑕疵。例如演出中nick和mdm maslinda的对话当中”the government will only take care of you if you’re useful, ...foreign talents?”,nick(失业汉)作为低收入国民的”化身“,从这段间断的对话中,不仅隐约透露出人国民对政府的发泄不满,也寥寥触及到了新移民的敏感话题。以及”why must we always wait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something?!”也带有嘲讽意味,犹如讽刺国民对国家大事冷漠无积极心,这些话题如今被搬上舞台,在众目睽睽下搬演,有一种被‘放大’,以及被审视观看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nick当成是普通平民老百姓的”化身“,而amy作为上流社会的一个代表人物,两人之间的互动冲突可被解读为一种阶级对立关系。Amy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冷漠无情更是能衬托出nick的无私,忧国优民,正义感。因此,从刻画角色来看,两位有血有肉,有性格的活生生的角色起对衬与冲突,斥责也反映了社会上一些”有权利者“的做法。

舞台与观众的距离缩小也拉近了观众与角色心理,让观众在心中认同戏里奉公守法的公务员mr rahman,自私自利的企业家amy,一心为民的nick,心地善良的学生shaiful,又或者是自扫门前雪,不想惹上官司的mdm maslina?人性往往在紧要关头被暴露出来,而观众内心又会选择效仿哪些人物的做法?想必这就是“wouldn't it be nice"所要观众所思考的话题。

由于舞台的场面较小,观众不再被多余的舞台场面而受干扰,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戏剧局部的情况下,而角色所表现出的细节和创意性的实物形象都会呈现出富有戏剧性的心理暗示。谈到这一点,不得不联想到剧中不同人物站出来说出他们内心旁白的那一幕。每当任何一个角色在说出自己内心话的时候,其他4个演员就会拿着装满矿泉水的箱子在后摆姿势。这画面起初看起来显得有点滑稽,但若我们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这一幕,就不难发现它的艺术性。一盒一盒的矿泉水堆积在木架上,结构犹如新加坡一座又一座的高楼大厦,而身为我国三大种族的角色们每人都拿着一盒矿泉水,仿佛意味着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栋梁,在这危机里都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和这整部剧的“ 全面方卫”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些带有某种意味的生活实物在特定的视觉范围内似乎都具有了内向性的暗示意义,这对增强戏剧整体的心理气氛起到了重要角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