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卡夫卡!》@ 曾思慧

我能当“我”吗?

那不断地被限制着,机器化的人生,最终主宰者并不是自己。里头的灵魂,那真正的自己,慢慢地、迅速地、不断地,被吞没了。因此,整部剧呐喊的讯息是现实社会以不同方式湮灭了人们的灵魂。

整部剧分成抛开自我的讽喻与反抗。这两点拼奏出一副一针见血的现今社会讽喻图。我以作家为中心,把其余的角色当成他的“分身”与“社会的象征”。

其一,抛开自我的讽喻。一开始,作家从睡梦中醒来,全身动弹不得后,发现自己慢慢地“变形”。然而,原版的《变形记》描述薩姆莎不由自主地变形,因而不能上班,但是《咔擦!卡夫卡》却把此现象颠倒,述说着作家其实是希望也必须变形,才能上班。这种颠倒要制造的就是社会反讽的效果。《咔》里,作家与其他的分身一同尝试着“变形”。但他们不管怎么努力都行不通。当下的他们说了这几句关键的台词:“我昨天还能变形的,为什么今天不能?”,“不变形就不能上班!”。剧场要说的是现代人必须把自己最自然的一面抛开,以“变形“来隐藏着。连接至后来的一句“不想变形,但不变形就会被惩罚,我不能变形因此愿意受惩罚”,说明了“变形”是社会的法则与主要秩序象征,违背这点就必须受罚。而这里的“惩罚”就是被周围的所有人“怀疑着、批判着”。

接着,作家被一群貌似记者的群体围绕着,被询问到自己在写什么样的书。但当作家回复记者们时,记者们边抄边顿时抬头,以质疑的眼神冷瞪着作家。作家顿时怀疑自己,后来又重复了原有的答案。双方的言行举止重复了三遍,仿佛是双方挣扎着,要逼迫彼此接受以及听到自己心目中所要的答案。这指向社会逼迫人们接受社会原有的“抛开自我”的变形形态,而对改变有所抗拒。

后来,作家的分身们说了一句“你说你是为我好…我好怕你,但我也爱你”,便描述父母亲因不希望孩子因与众不同而受苦,要他们跟随着社会的脚步,延续着傀儡的行为。因此,这些符号主要讽喻了现今人们只能人云亦云,抛开最自然的自我。

其二,抛开自我的反抗。人人都原有着自己的灵魂,那真正的自己。因此,在受尽社会给予的压迫下,人们尝试要反抗,却最终被心中的许多声音与忧郁吞没,因而失去“自我”。作家与分身们说到“我是所有,我也一无所有”,叙述着这身体虽然是他的,命也是他的,但他对一切却毫无权力。

后来,两位女分身如镜子地对照着彼此的一举一动。一个是真正的自我,另一个是社会向往的身份。真正的自我最终被社会的傀儡化身份给吞没,消失了。此时,作家说了最后一句台词“我不要就这样消失”。他说的是“消失”而不是“死去”,隐喻着他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最后,作家被解剖,里头却没有一丝“人”的痕迹。不言而喻,作家因不能做回自己,只能让假身份,继续埋没自己,最终还是成了社会的傀儡。因此,这些符号说的是抛开自我的反抗 — 但最终还是一场空。

总而言之,《咔》是以抛开自我的讽喻与反抗描述了社会讽喻图。他要身为自己命运主宰者的我们,反思及认知自己才是唯一有权利为这“卡夫卡”恶性循环,画上“咔擦”的句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