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卡夫卡!》@ 王湘斐

人性的考验

说起卡夫卡,第一个印象就是:二十世纪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的作品有着阴暗的一面,但是也不失明朗风趣。读他的作品,总是被其脑洞大开的想象力所折服。难怪有评论家认为卡夫卡是个类精神分裂型人格违常患者,因为不仅是在《变形记》,还有他的其他作品里都表现出他的中低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这也能解释他的一些作品为什么是如此的惊人、荒诞稀奇。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头脑中装着巨大的世界。可是如何既解放我并解放它,而又不使它撕裂呢。我宁可让它撕裂,也不愿将它抑止或埋葬在心底。我是为此而存在的,这点我十分清楚。” 而《变形记》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小说,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 “人变成甲虫” 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是代理处于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成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而在创新剧作《咔嚓卡夫卡》中,第一次以话剧与舞剧相结合的方式,以卡夫卡的写作风格和个人经历为背景,将卡夫卡的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却又不近相似。编剧巧妙地以卡夫卡的生活和作品为素材,通过半人半甲虫的形象和意象,结合了中国《西游记》里擅长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以及梦蝶的庄周,带出“卡夫卡式”的个人表述能力被剥夺的噩梦感,进入卡夫卡的大脑进入深度的剖析,书写现代社会的弊病,给予这个作家的思想一个新的生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作品仅仅十个演员,九十分钟,但是在编剧的奇思妙想、相得益彰的舞台布置、灯光道具等搭配之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在看完这部剧作之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行反复的思考与自我评价。格里高尔其实就是卡夫卡自己,平日里的卡夫卡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按部就班上班下班,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是到了下班之后,他就变身成为一个拥有无限想象力的作家,就如同变身为虫的格里高尔,在虫的外壳,人的思想里进行着挣扎,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当今社会,人就像是一个机器,但却仍拥有着人的躯壳和灵魂,但是却被困于现实的系统之中。我们想摆脱这种系统的操作,但是却又无法做到。只能随着社会这个系统的改变而改变,随着周围系统的影响而做出相应的反应。格里高尔的遭遇不是一个人,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状态,每个人看似正常,其实被压抑着,终于有一天,忍受不了而进行了改变,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被视为异类,最终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最终走向死亡,原本的满心期待在人情的冷漠中慢慢变成了绝望,原本最熟悉的人,最亲密的人,最信任的人,却成为最伤害自己的人,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加速自己的死亡罢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