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即兴郭宝崑》@ 汤彩丽

11》并没有采用所有郭宝崑的戏剧为互文或参考,多数都是他1980年代后的作品,而依我的解读,作品都在讲同一个大主题。那就是遗失。因此,我认为《11》的主题是要反思经过教育和制度所灌输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念下,开始习惯性的服从,因此遗失了最初建构自己的身份的元素(例如,童真、记忆、文化、历史等)的自己。

虽然今年实践剧场主题为寻找郭宝崑,但我认为《11 不只要寻找郭宝菎,更重要的是要引导观众进行反思,反思他们的习惯性和被遗失掉的东西。首先从《11》以环境剧场来呈现可以看得出。《11》引用了整个Stamford Arts Centre为表演的空间,打破了舞台的局限,达到了更拉近观演关系的目的,让他们更加投入戏剧中,进行反思。

郭宝菎逝世10周年、10个演员、10场戏,但这部戏却叫做《11》。我认为《11》之所以叫《11》不只是因为它是延续郭宝菎精神的隐喻,还有因为第11个参与者的存在。但我也认为第11个参与者没有一个固定的解答。有时候是演员跟观众互动,有时候是演员与郭宝崑(Mr.K)对话,有时候是演员跟空间对话。这个让观众能在一部戏剧中体验不同的角度。有时成为戏中的一部份,有时当一个偷窥者在观赏表演,加强了观众反思性。

让人注意的是,无论在A组(1-10)或B组(1-9-2-10),《11》引用了郭宝菎的《0Zero01》和《小白船》中的对白,还有《小白船》这个童谣,来贯穿整部戏。

0Zero01》和《小白船》都有表现出人与现实的内心想法和记忆的矛盾。这种矛盾从郭宝菎的创作年代至今仍然贴切。为了满足社会的价值观,或被施压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人因此而压抑了内心的声音甚至牺牲掉社会视为不那么重要的东西,盲目的跟随着的指导,不知不觉渐渐习惯。

《小白船》的歌词描述了孩子的天马行空与探求的愿望。《小白船》原是朝鲜的歌谣반달》(半月),尹克荣有感而发创作,描绘了姐姐失去亲人的寂寥,也暗喻朝鲜民族的希望。在演唱《小白船》之前,演员讲述了一段他们被那神秘的声音吸引…”这里产生了一个反讽。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童真和希望是被视为不实际的。但最终,当他们觉醒后,内心深处还是向往着这种无邪。

被锁链帮助的男人、大辫子的姑娘、和蒙面的女人都是看不到脸孔的。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因为脸孔是用来辨认人的。蒙住脸,很像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标志一样。过去创造未来,但人往往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遗失过去的种种东西,而遗失的过程使我们不断地改变。蒙住脸似乎隐喻着未来的不确定感。因为不断的改变,所以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我觉得大辫子的姑娘突出了这一点。她的前面或后面都看起来是绑了辫子的背面,有如一个充满记忆和过去的一个人,却看不到未来。

因此,《11》是要提醒观众反思他们的现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