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即兴郭宝崑》@ 刘洪
《11》是《郭宝崑节》2012“勒紧腰带”系列的作品之一。由新生代编导刘晓义带领了10名演员,以郭宝崑的17部作品为起点,进行细读,平行阅读,解构并重组的演出。在郭宝崑逝世10周年之际,《11》中充满了对郭宝崑的悼念之情,并以环境剧场的呈现方式,从不同的距离和视角带我们经历了一次反思与寻找的旅程。
演出路线B 的第二场《习惯真是个可怕的势力》:观众站在走廊上,看着一个蒙着脸,脚被铁链绑住的男人叙述着自己“连死都没有自由”。他仿佛进入了福祥的内心,向福祥一样有着失根的无奈。他蒙着脸,认不清这世界,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就连自由也被无情的剥夺。我们仰视着他,他的形象就变得更加深刻和巨大。这迫使我们质问与反思:他是谁?是什么束缚了他?而我们自己是否和他一样。
在天台上《让我再想一想,再想一想》的戏使我们能近距离的接触演员。她开心地和每一个人跳舞,又不断地问着为什么,你知道吗?并且一直重复着“我是Renee,我是一位英文老师,我160公分,50公斤……”这样近距离和演员跳舞已经把我们从观众的身份拉到了参与者的身份中。平视的视角也把我们和演员放到同等的角度观察与思考。因此我们成了戏的一部分,而戏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表演者的提问很荒谬,但是不断地重复与质疑也迫使我们反思生活中原以为理所当然的一切。她机械化的不断重复着那些象征自己身份的信息。但这些根本就不能证明我是谁。既然这些不能证明我是谁,那也就进一步引导了我们开始寻找真正的自己。而处在天台隔壁的楼层的居民,他们处在俯视的角度看着我们。我们成了表演者,而他们就成了观众。这又造成了一种后设。
在《有根的地方,才是最甜的》的一幕中:老婆帮老公补着裤子。而这个需要修补的位置正是根的所在之处。老婆一针一针的修补,就象征着我们一步一步寻根的过程。
《圣旨到》的那场, 观众在四楼的天台边上,远远的望向二楼的礼堂后的小阳台。声音在不断地重复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圣旨”在一楼墙外的地方被宣读。一切就像噩梦般缠绕着挥之不去。演员是个被阉割的人。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宝贝,寻找自己的根。远距离的俯视,我们仿佛抽离其中。我们以居高临下的角度观望,他就像个遥远的叙事,与我们无关。可正是这样的距离和视角使我们看清楚原来我们也是郑和的后代。“圣旨”出现在周遭现代的环境符号中,既突兀又强烈的冲击着我们。我们就是身处现代的郑和后代,我们也被阉割了。而控制我们的“圣旨”是什么?我们丢失的根又是什么?
安全距离的仰视
演出路线B 的第二场《习惯真是个可怕的势力》:观众站在走廊上,看着一个蒙着脸,脚被铁链绑住的男人叙述着自己“连死都没有自由”。他仿佛进入了福祥的内心,向福祥一样有着失根的无奈。他蒙着脸,认不清这世界,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就连自由也被无情的剥夺。我们仰视着他,他的形象就变得更加深刻和巨大。这迫使我们质问与反思:他是谁?是什么束缚了他?而我们自己是否和他一样。
近距离的平视
在天台上《让我再想一想,再想一想》的戏使我们能近距离的接触演员。她开心地和每一个人跳舞,又不断地问着为什么,你知道吗?并且一直重复着“我是Renee,我是一位英文老师,我160公分,50公斤……”这样近距离和演员跳舞已经把我们从观众的身份拉到了参与者的身份中。平视的视角也把我们和演员放到同等的角度观察与思考。因此我们成了戏的一部分,而戏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表演者的提问很荒谬,但是不断地重复与质疑也迫使我们反思生活中原以为理所当然的一切。她机械化的不断重复着那些象征自己身份的信息。但这些根本就不能证明我是谁。既然这些不能证明我是谁,那也就进一步引导了我们开始寻找真正的自己。而处在天台隔壁的楼层的居民,他们处在俯视的角度看着我们。我们成了表演者,而他们就成了观众。这又造成了一种后设。
在《有根的地方,才是最甜的》的一幕中:老婆帮老公补着裤子。而这个需要修补的位置正是根的所在之处。老婆一针一针的修补,就象征着我们一步一步寻根的过程。
远距离的俯视
《圣旨到》的那场, 观众在四楼的天台边上,远远的望向二楼的礼堂后的小阳台。声音在不断地重复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圣旨”在一楼墙外的地方被宣读。一切就像噩梦般缠绕着挥之不去。演员是个被阉割的人。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宝贝,寻找自己的根。远距离的俯视,我们仿佛抽离其中。我们以居高临下的角度观望,他就像个遥远的叙事,与我们无关。可正是这样的距离和视角使我们看清楚原来我们也是郑和的后代。“圣旨”出现在周遭现代的环境符号中,既突兀又强烈的冲击着我们。我们就是身处现代的郑和后代,我们也被阉割了。而控制我们的“圣旨”是什么?我们丢失的根又是什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