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吴尔芙》@ 陈碧葵
女性的反讽
最后,《谁怕吴尔芙》中有着‘游戏’的概念。然而,无论主导者是谁, 受害者永远都是女性。例如, George 对Honey 揭露她怀孕的事和对Martha 说孩子的事。虽然剧刚开始时, 游戏的掌控权在Martha 手里,但随着剧情的发展, 当George无法再忍受被侮辱的时候,游戏的掌控权就被转到他手里。这是否也说明了George一开始的容忍才使Martha 变为主控者? 事实上, Martha 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这场游戏的输家?)这促成了一种女性的反讽。
谁怕吴尔芙采用的是一种写实主义剧场的方式。写实的场景能让观众体会到演员的心情, 并把自己想象成戏中的角色,更深入了解戏中所要传达的隐含意义。写实的场景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Martha 和
Honey 生为女性的煎熬。她们在剧中本是主控者, 但随着戏剧情的发展, 她们也渐渐从主控者演变成受控者。 这也暗示这一种女性的反讽。
剧中多次提到“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但是始终也没有说出究竟谁是Virginia woolf.。Virginia
woolf 其实是20世纪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人生经历很坎坷, 在1941年因优郁症而自杀。剧中所唱的“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其实是来自童谣 “ who’s afraid of big bad wolf”。在这里,我不禁把big bad wolf 联想致 Virginia woolf。作家是不是把自己比喻成big bad wolf? 作家自小失去父母, 而她的作品也曾受到批评, 在此, 我不妨大胆假设, Big bad wolf 也许是 Virginia woolf 的隐喻。 她把自己比喻成大野狼是为了塑造出一种强悍的外表,把自己塑造成主控者。 然而Virgina
woolf 到生命的最终仍然是被控的 ,
她对丈夫的遗言写着“ I can't fight any longer…without
me you could work.” 。 这也符合了主题,“女性的反讽”。看似坚强, 其实不是。而virginia woolf 是不是把自己比喻成了Martha? Martha 在剧中也是从强致弱。无论多坚强的Martha, 在剧终时也对George说“她怕了”。
这也意味着当女性卸下她们刚强伪装出的外表时, 其实最终还是属受控者。然而,Martha 的转变是因 George 和她都犯了禁忌提到了孩子。
孩子是Martha与Honey 的禁忌。当George 对Martha 说他们的孩子已经死了的时候,Martha 是崩溃倒地的。相同的,当George 向Honey描述她歇斯底里的怀孕 “凸起来又扁下去”时, Honey 也是感到很难受。孩子在《谁怕吴尔芙》 里扮演着一个位置替换的角色。本是主控者的Martha 与 Honey 当被提到孩子时都崩溃了。她们自始自终都是被控的。如剧终时,Nick 扶着Honey 出门和刚开始Honey 一直抢着说Nick要说的话有着一个对比。这相对的也发生在Martha 身上。Martha 一开始称老公为烂泥巴, 并一直叫说他为自己与客人倒酒。可是当提到孩子时 , Martha 与 Honey 都变成了弱者,从主控者的位置变成受控者。 然而孩子是否真的存在着?我认为孩子在剧中意味着女性的弱点,而是女性的坚强其实是伪装出的。她们主控者的位置其实是装扮出的, 这也成了一种女性的反讽。
最后,《谁怕吴尔芙》中有着‘游戏’的概念。然而,无论主导者是谁, 受害者永远都是女性。例如, George 对Honey 揭露她怀孕的事和对Martha 说孩子的事。虽然剧刚开始时, 游戏的掌控权在Martha 手里,但随着剧情的发展, 当George无法再忍受被侮辱的时候,游戏的掌控权就被转到他手里。这是否也说明了George一开始的容忍才使Martha 变为主控者? 事实上, Martha 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这场游戏的输家?)这促成了一种女性的反讽。
我从《谁怕吴尔芙》 中看到了生为女性的可悲性。 她们很多时候虽然看似是主控者, 掌权者, 但其实,脱下面具后,其实更是被控者。 因而促成了我的主题 :女性的反讽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