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吴尔芙》@ 沈源源

社会的发展给予人们物质上的富裕,却让人们的精神层面变得贫穷。《谁怕吴尔芙》这黜戏就再现了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空虚心理。剧中的各别符号都带出了这个主题。

吴尔芙

吴尔”是“空虚心理”这一现象的隐喻。该剧首先让Martha在参加聚会回家后唱了“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Virginia Woolf, Virginia Woolf,说明了该剧要表达的空虚心理是普遍存在着的现象,暗示了除了剧中的四个主角,甚至是没有出场的参加聚会的那些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把这个隐喻放在社会背景下,“吴尔”再现的是社会中人大多数人的空虚心理。

《谁》进一步以两对夫妻关系说明了就算和最亲密的家人、伴侣在一起,人们还只是个空虚的个体。另外,剧中两个教授的专业选择(历史系和生物系)则反讽了人们虽然拥有借鉴过去和探索生命的知识,但是精神层面却是空虚的。

虚构的孩子

除了“吴尔”,“虚构的孩子”也是“空虚心理”的隐喻。剧中有两个虚构的孩子,一是GeorgeMartha口中的孩子,另一个是Honey为了让Nick娶她而假装怀有的孩子。

Martha为前去她家参加派对的年轻夫妇NickHoney开门前,George警告她不要提起孩子的事。作为空虚心理的隐喻,我认为George的这个举动说明了他想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和Martha的空虚心理。Martha虽然同意George的作法,却还是不自觉地对Honey说了,并告诉她自己的孩子“明天21岁”。在此,Martha除了泄露自己的内心,还给予一个具体的时间段——21年。从这个时间段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空虚心理主要是发生在踏入社会的成年人的身上,而且有长期的持续性。同样地,NickGeorge表白Honey骗他怀有孩子的事及提到他和Honey青梅竹马的关系时,也暗示了空虚心理发生的时间段和其持续性。

酒精、圣经

少量的酒精有益身心,但是大量地饮用却是为了逃避。剧中四人都选择喝酒精成分高的烈酒,并在派对过程中不断地饮用。喝醉了的他们不但没有逃避成功,反之开始互揭伤疤。这一诠释反讽了人们借酒精逃避不成却袒露了想要极力掩盖的空虚。

在早段的戏中,当MarthaGeorge唠叨时,George拿起圣经,念其中的一段经文。我认为他是想借圣经,即宗教的力量摆脱Martha的唠叨,但是他失败了。圣经的作用和酒精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逃避。这里讽喻了宗教作为精神救赎的缺欠。

总结

“我想我明白了”是《谁》对於空虚心理的总结。袒露和面对自己的空虚心理只能表现在黑夜酒精的作用下。剧末,Nick的“我想我明白了”是他面对自己心理空虚的表现。但是,宿醉下的意识能持续多久?在酒醒之后他还会记得自己的“明白”吗?就算他明白了,在社会中可能“明白”地活着吗?还是会选择继续空虚下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