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 苏怡静

人性、理性、感性。看了《车站》后,这六个字就犹如警铃一般,不断的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剧情,道具以及剧中的人物无时无刻都在向我传达这个讯息。

人性,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人的本性。剧中等待“巴士”的七个人物的个性就好像一道彩虹一般,色彩缤纷,且各有个的特色。而编剧巧妙地采用了各种非常具有“本土”味道的人物,显然就是要映射新加坡人的社会。从行为举止“粗鲁”的“亚明(小混混)”到“怕输”的“安娣”,每个角色的个性都可以说是“新加坡专有”的。利用他们的举动,思想来表现出现代新加坡人的“理性”和“感性”。

理性指的是人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通常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思考后,以推理的方式,推导出结论的思考方式。相对之下感性正好是完全相反的。“感性”能够将人的思想,和心理的欲望赤裸裸的地表现出来,是人真正的感情。而剧中的“红衣人”就好像是启动其他七位人物感性的一面的“遥控”。当她启动了那“红色”的场景,七位人物的真实的,感性的一面就露出来了。

不难看到,在理性的状态下,人物们都有对于自己非常自豪的一点,不论是身份,职业或者是责任,可是这同样的一点,“感性”的他们则是非常厌恶的。这表现出了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在面临选择职业的时候,人们应该跟随自己的心(喜好)还是“薪水”?许多时候,为了糊口,人们已经不在乎自己是否喜欢以及在乎那份工作。导致许多人工作的时候少了一份“热情”,“工作”的目的存粹是为了那份薪水。就好像剧中的漂亮小姐,女强人和鞋匠一样。不仅仅是事业,就连考生也一样。他亲手将笔记搓成一团并丢在地上这不禁让我想到:现在的学生究竟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还是真的渴望知识呢?

《车站》里的车站,又是什么呢?只要有站牌在的地方就是车站吗?从一开始,剧中人物们一个接一个地站到了站牌后等车。他们都深信,“只要站牌在,车就一定会来”。有一幕我们甚至看到了原本不和的他们居然为了“救”就要飞走的站牌而齐心协力地合作。站牌就好像代表着他们每个人心里的“信念”一样。可是这个“信念”在他们“感性”的状态下,却不见了——当红色场景启动时,七位主角们开始毫无目的的乱走,似乎在寻找些什么,可是每当回到“正常”的场景后他们便会回到站牌旁。可是人们的信念真的是可靠的吗?他们毫无疑问的相信着某件事物,不曾怀疑它的真伪。反映出现代人不顾“自己心中的真理”,盲目地跟从“潮流”。

短短一小时的《车站》表现出许多新加坡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贴切的人物的性格让观众更能够“将心比心”,去了解他们面对的问题。同时也让我对于自己生活在的社会产生了许多疑问,以及有了想要重新探讨自己人生的念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