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鬼》@ 黃椗翔

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浅析九年剧场制作的《赤鬼》的结尾

今年三月初,九年剧场制作了一部由日本鬼才作家野田秀樹所编的一部关于鬼吃人,人吞鬼的剧——《赤鬼》。该剧的其中一个主题是要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民该如何接受和互相包容外来人,并与他们好好的在同个社会里生活。该主题与刚在去年庆祝独立50周年的新加坡息息相关。虽然再过四个月,该国就要庆祝51岁了,但,她仍面对着许多社会问题。本文将以笔者的观后感来浅析九年剧场制作的《赤鬼》的结尾。

对比两个文本的结尾

《赤鬼》的原著以及九年剧场制作的都是以通比的独白收尾。但两个文本的差异就在九年剧场的艺术总监,谢燊杰,在该剧团的版本加入了富苦与赤鬼一起指着并望着远方,一起微笑的一幕。笔者是参加戏后的饮谈会,才知道他为了弥补该剧在结尾的小小缺憾,决定为结尾加多一幕,以乐观的一幕收尾,让观众的心中埋下了一线希望。他希望观众能看得出这一幕的用心;富苦与赤鬼找到了一个平等的世界,不管是在文化、习俗、肤色,还是语言上都不带着有色的眼光,可以完全接纳外来人。但笔者认为,这是否是为了迎合多数爱看圆满结局的观众而加入那一幕的呢?若是真的,有这个必要吗?若不是真的,难道没有没有别的做法吗?笔者担心,圆满的结局虽好,但在某程度上会扼杀观众在当下的思考能力。

在新加坡,对于“外来”这两个字,并不陌生。根据去年的人口调查报告,新加坡公民的人数只占了61%。这也显示了在土地少,人口稠密的新加坡,外国籍公民的人数也站了一席之位。而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与该国公民的人数不分上下?这么棘手的课题却以乐观的结局来结束,若能以原版的结尾或一个比较能让观众在当下就能反思的结尾,是否才会为《赤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结

一部好的作品是由许多因素组合起来而创造出来。笔者认为,该剧团制作的《赤鬼》,不仅没有在结尾留下令观众发人深省的问题,在灯光以及音效上也没有为该剧增加任何视觉以及听觉上的效果,令笔者感到这一切只是为了做而做。笔者认为,如果能在结尾提醒观众,我们引以为傲的“新加坡人”,其实也是外来人。我们的祖先都是漂洋过海来到这儿谋生。只是因为时间久了,对新加坡产生了认同感、归属感,才会忘了其实自己最初的身份。如果,该剧团能点醒观众,笔者觉得这有可能会使主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