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鬼》@ 叶璟仪

《赤鬼》反映了人们对于陌生,不熟悉的人事物的不同心理刻画与反应。害怕外物,分化,排斥的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而在这个分化的过程中又揭露人性之假丑恶与真善美的主题。这篇报告将着重的谈《赤鬼》当中的四个主要角色名字如何隐喻《赤鬼》的主题。

赤鬼本身是个人而不是鬼。人们之所以会称他为鬼是因为人们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在面对不熟悉事物的情况下,大多数的人都会听信别人的叙述或自己本身已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判断一个人。所以当别人的话符合自己的观念的时候,就更加加强他们对原有外物的印象,更不会想去了解他人。就如法官和长老都是听信水银的话就认定赤鬼不是什么好东西,看出自以为是的心态,即丑。

此外,Oni 本该是日本名字,却被水银联想起芋泥,华人常吃的甜品。这样的行为反映出人们其实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不熟悉的事物进行一种自我与他人的分割。从自己和别人之间看出差异,分化他人;把“我”也就是水银看成是正常的,把别人看成“异类”。所以到了最后还是把Oni 当成鬼看待,把他给妖魔化了。表面看似要主动的去理解他人,实际上还是分隔两者,所以说是假。

接下来谈通比这个角色。通比的名字其实跟主题有关。通比的“通”可意为通晓,通情达理,从中看出角色客观的态度。而他虽然被认定是个“少根筋”的人,但却在对待事情却是言行举止通彻人情,达于事理,看出了友善。而就从他是个“少根筋”的人身上再对“比”那些“正常人”,更是反映出人在面对陌生人时的抗拒心理,带讽刺性意味。

水银可是作者特意塑造出及“迷信”,又带有主观意识的典型人物。水银本是化学元素,是科学。可是,在这里却是有意的将这个角色变得“迷信”,认为吃了赤鬼的肉有好处,不惜割下赤鬼的鲜肉来填饱通比和自己的肚子。这则达到了反讽的作用。而且水银本质有毒,这可隐喻着若是人持有恶意,那么他人性已“中毒”或具有恶。

“那个女人”,多数是用来代指不喜欢的人。因为讨厌她而不愿意认同她的存在,所以用了“那”。她本来应该是属于同个村里的人但却还是同样遭受到排挤,所以说“是人还是鬼? 我看见我自己”。而她之所以遭受到排挤是因为她袒护了赤鬼,并于他交流。很多时候当一个人不愿随波逐流跟随他人的立场时,如果对方数人较多,那么很容易被他们排挤,甚至是厌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人在做出判断的时候有时其实没有以客观的角度或是针对性的去处理事情,而是人云亦云。然而“那个女人”坚持自己的立场,以真心相待,凸显打造美好相处环境的根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