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鬼》@ 林惠玉

村民对Oni的态度,从他被称为“赤鬼”中就可看出。“赤鬼”这个词,带有浓厚的价值批判。Oni是被排斥,边缘化的外来者。村民对他根本不了解,但村民对外来者都抱有一种刻板印象,一畏的认为他们都是有破坏力的。并将这样的刻板印象,套在Oni的身上。所以他们谣传“鬼会吃人”,因为从古至今,外来者往往都是强悍的。不管是八国联军,还是被英国占领殖民的新加坡,外来者都是强势的吞并或占领一个国家。但偏偏在《赤鬼》中,Oni却是弱势的,他手无寸铁却还是成为村民眼中最大的威胁,因而起着反讽的效果。

Oni一开始用的是一种混字的语言;由无意义的文字组成 (gibberish)与Fuku沟通。我认为剧作家刻意用这种没有意义的语言,体现出Oni是孤立的,更加强化了他“外来者”的形象。这也无形中让剧中的人物与观众产生了疏离的效果。将观众带入被动的思考环境,猜测Oni到底要表达得到是什么。Oni只有在演说自己的伟大的梦想和快死亡时,用的是英文。因为新加坡特殊的语言系统,英文是新加坡的行政语言,所以当Oni用英文演说时,观众马上就能产生共鸣。

通比似乎是刻意被设定为傻子的。水银的野心太大,Fuku希望完全被村民接受,Oni则不断的尝试融入村民,在这个村子大家都是有目的的活着。偏偏通比没有想法,没有目标。就因为他是个傻子,他可以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整个故事,因此他比任何人都还要清醒。当候鸟来袭时,通比马上就告诉观众即将就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扮演着一个预言者的身份,告知观众噩耗即将来临。每个人都不理解Fuku的死,但通比知道,Fuku是吃了鱼翅汤才死的。通比,往往可以在观众不解的时候给予我们答案。即使通比是一个傻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却成了一个最可信的叙述者。

鱼翅汤带给了Fuku活下去的能量,同时也将她推入了绝望的悬崖。Oni,终究没有获得认可。最后,Oni死了,他不是人也不是鬼,而是Fuku,通比和水银的盘中餐(鱼翅)。鱼翅是一种昂贵的食物,直到死亡后,Oni才有了“高贵”的翻身。 Oni始终不属于这个村子,村民应该接纳他们之间的不同而不是希望Oni同化,变得和村民一样。Fuku因为认同Oni,所以不可以接受自己为了活着,吞食Oni的事实。对Fuku而言,食用自己的朋友,不管是不是必要的,都是不道德,不合乎情理的。对“人”感到绝望,她选择用死亡的方式,对抗这种“人吃鬼”的行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