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鬼》@ 符弼钧

无排外心理的社会,可能吗?

岛是现实社会的反射。岛民象征现代社会存有排外心理的本地人,那女人、赤鬼则再现移民。岛民认定赤鬼吃人、怪罪那女人唤起雷阵雨,反映了本地人时常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把许多社会问题加诸到移民身上。岛民对赤鬼无理的恐惧和那女人的排斥都是自然不过的反应,而现实社会也如此。尽管赤鬼吃花,无杀伤力,岛民也不肯接受它为人。这再现本地人心里对移民筑起的围墙,无论移民怎么尝试都无法瓦解。岛民还在怪人秀般的‘见面会’咬了赤鬼。这人吃鬼概括了现代社会对于陌生的外者所感到的侵入。以历史为证,外地者来到本土,若无本地动力的阻止,往往会沦落土地被外者占领的情况。整个大局,不是移民占领本地,就是本地人将移民镇压、消除。 ‘我们’与‘他们’不可能和平共处,必定分出有权势的控制弱势的。可见两种人群永远存着防备心理,因此排外心理是各社会普及化的现象。

海的对面与岛存在着强烈的对比。海的对面象征着一个平等、无排外心理的完美社会。赤鬼、那女人和她的母亲都是为寻找这乌托邦而在海上漂泊,如移民者在外国饱受耻辱,承受不住排斥而寻找一个能够接纳外人的社会。赤鬼一直重复马丁·路德·金的经典台词,立志寻找理想社会,是乐观眼界。它顿时成了希望的符号,率领受排斥的移民向往公正社会。

但是,赤鬼从开始便是在寻途中迷失方向才到岛上;那女人的母亲在海上消失;赤鬼、那女人等人也无法抵达海的对面。渡海寻找完美社会犹如大海捞针,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无法抵达的矛盾隐喻着此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这犹如当今社会,尽管有多少人在为消除排外心理奋斗,现实生活也永远无法达到大家平起平坐的标准。水银骗那女人吃下赤鬼的肉时,展现了人对鬼的排斥。这加强赤鬼 “吃饱,然后活下去”中的隐喻:移民再努力融入、本地人再尽力容纳,关键时候界限永远划清,本地人始终将移民排在后位。移民在本地人眼里属于外人,永远不被当自己人,排斥移民的心态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起初船上充满希望的笑,渐渐演变为饥荒与获救后乐极生悲、麻木的笑。笑象征了移民认清社会事实,排除排外心理的希望千片万碎地化为绝望。那女人剧终自杀也再现了争取平等的徒劳无功。移民日夜盼望的无排外心理社会,其实是个可望不可即的乌托邦。即便移民离开所处社会,到达其他国家依旧面临同样的排斥。赤鬼强调的‘I have a dream’,似乎真的就是场梦,是借用马丁的口语嘲讽抱有希望的人天真的妄想。乌托邦也就是个梦境,再怎么逼真也仅是虚构。

Comments